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mzsrmzf/2025-00032
  • 发布机构
    蒙自市人民政府
  • 文号
    蒙政函〔2025〕11号
  • 发布日期
    2025-11-01
  • 时效性
    有效

蒙自市人民政府对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20号提案的答复

州政协社法委、州政协特邀界: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将蒙自打造为韧性城市的建议》的第220号提案,已转交蒙自市人民政府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落实情况

(一)构建韧性安全的城市空间格局。一是切实加快推进蒙自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高质量完成了《蒙自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于2024年3月29日取得省人民政府关于《蒙自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于2024年9月完成规划汇交和数据入库工作,2025年1月完成省级和国家一张图双重入库备案。二是统筹划定控制线,落实空间底线约束。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全市耕地保护任务不得低于79.74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63.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28.9100平方公里。实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29.6527平方公里。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全市实际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75.6423平方公里。三是规划引导强化防灾减灾与城市安全韧性。落实分区分级建设和管理,合理布局防灾设施,综合形成三级韧性分区体系。优化消防救援设施布局,按接警5分钟到辖区边缘为原则布局消防站。中心城区建设8座消防队,其中,文澜街道2座,观澜街道2座,文萃街道2座,雨过铺街道1座,新安所街道1座。按照一类人防重点城市标准,建设留城人口人均掩蔽工程建筑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在南湖周边片区、新型城镇化片区、两海生态新区、现代产业片区、新安所历史文化片区共设置5处中心避难场所。全面提高蒙自市应急物资储备和调拨能力,结合中心避难场所设立6处临时救灾援助物资调配站,将相关防灾减灾建设项目纳入规划,为后续项目报批提供审批依据。同时,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以批复的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用地审批的依据,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依法依规审批用地。

(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一是切实推进蒙自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蒙自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长桥海环湖西路、尼苏小镇北侧道路、规划北外环路等17条综合管廊,采用三仓设计,分为电力仓、综合仓、燃气仓等,项目估算总投资80.3亿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完成了规划北外环道路(天马路-长桥海环湖西路)段地下综合管廊1152米及启蒙大道(市行政中心-横四路)段地下综合管廊2516米,共计完成3668米,累计完成投资4400万元。该路段已于2024年初完成验收,目前已投入使用。其余路段受限于征地拆迁、资金不足等问题暂未开工。二是做好项目谋划,扎实开展跑项争资。针对符合资金争取方向的项目,积极保障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快项目前期要件办理,切实提高项目成熟度。2025年度共储备地下综合管廊项目30个,估算总投资40.26亿元。项目涵盖供水管网改造、排水防涝体系建设、燃气管道建设、智慧管网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全面覆盖主城区及部分乡镇。储备“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建设项目27个,估算总投资38.46亿元。项目涵盖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领域、城中村综合改造领域、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提升领域、老旧街区转型提质领域等项目。谋划了蒙自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补短板项目,估算总投资超过20亿元,建设内容涵盖供水、排水、燃气以及路灯、信号灯等设施设备建设。三是积极抓好要素保障,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5年重点开工实施城市供排水项目8个,估算总投资13.87亿元,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约4.73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个,分别是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大屯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蒙自市西片区排水防涝建设项目、红河大道南侧防洪排涝工程,3个工程正按节点目标稳步实施。未开工项目5个,分别是蒙自市南片区排水防涝建设项目、蒙自市南湖片区排水防涝建设项目、蒙自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蒙自市草坝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蒙自市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标改造项目,目前均已完成可研报告和初设编制并取得批复,正在加快办理开工前期手续,力争年内全部开工建设。

(三)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一是已建成蒙自市数据中心平台。目前,已经建成不动产库、市场主体信息库、人口库、死亡库、医共体库、残疾人库、殡仪库等主题数据库,共汇聚数据150余万条。数据更新形成制度化,于2024年8月7日印发《关于提供公共数据的通知》(蒙数组办发〔2024〕7号),要求有关部门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每月定期更新数据。印发《关于加强蒙自市数据中心数据安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蒙自市公共服务数据管理,保障公共服务数据安全,提高公共服务数据的利用效率。在实现公共数据的共享和交换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现在具备了数据检索、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二是已建成蒙自市行政执法指挥调度平台。信息平台将全市范围内10000余个垃圾箱体、消防栓、路牌等市政设施数据采集录入并形成物联码,市民可通过“城市云随拍”小程序对市政设施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上报,信息平台可根据上报情况精准定位、精准派件。信息平台整合全市各类公共视频资源12000余路,统筹海康、旷视、空中未来、上海派动等多家视频AI算法资源107项,实现全市各场所AI监控识别全覆盖,通过AI视频监控自动识别抓拍垃圾满溢、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城市治理问题,有效提升城市现代化、智能化管理及治理能力。信息平台在全市范围内部署10个油烟噪音传感监测点位、5个消防安全监测场所,可对噪音超标、油烟污染、消防设备异常等问题实时预警,将感知问题第一时间报到信息平台进行处理,实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

(四)打造韧性社区生活圈。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做好协同联动。强化应急协同机制,做好应急状态下信息互通、资源调配、处置协同,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各专业应急力量响应有序,实现风险隐患的早期识别、快速研判和精准预警。加强应急预案统筹管理,针对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情景,指导有关企业修订专项应急预案,依托安全生产月对各单位组织应急演练,推动快速响应。强化应急资源统筹储备,在重点区域周边布局模块化应急物资仓库,储备专用装备,确保关键时刻设施抢险物资快速抵达,切实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应急保障的系统性、协同性和高效性。二是建设智慧应急,筑牢防控防线。始终以“资源整合、快速响应、精准处置”为核心,依托蒙自市数字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资源,通过梳理数据,建立应急资源动态台账,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立即启动分级响应,由应急指挥部门牵头,联动消防、卫健、住建等部门,快速调用灾害影响区域内的避难场所、救援队伍、物资储备点等信息,依据数据科学制定救援路线和调配方案,整合多部门人力、物资、设备信息,实现快速响应。三是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严格按照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绿地、公园、广场、人口密度和安全等因素,建成分布合理,覆盖城乡的应急避难场所。目前,蒙自市共建成应急避难场所41个(一级1个,三级40个),其中城区31个、乡镇10个,总面积259万平方米,可容纳172万人进行紧急避难。同时,不断完善应急避险功能,加大应急指挥、应急水源、应急厕所、应急电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应急避难体系。

二、下一步计划

(一)加速指挥中心筹划建设,夯实韧性城市应急中枢基础。目前,已通过与省厅、州及市委市政府多轮汇报协调,落实了指挥中心的建设地点。下一步将持续强化推动指挥中心项目尽快落地:一是依托各种智能应用,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指挥系统智能化,整合应急、气象、水文等多种数据搭建全域数据互通平台,实现风险动态评估与资源实时调度;二是在硬件建设上,按“模块化、可扩展”原则规划会商系统、应急通信专网及备用电源等设施,达成指挥信息可扩充目的;三是结合洪涝、地震等预演场景定期组织跨部门实战演练,对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性业务培训,通过充分利用智能化应急指挥体系,切实提升灾害预警精准度、跨部门协同效率及资源调度效能,发挥指挥中心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神经中枢”作用。

(二)做好项目谋划及申报转化落地,切实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蒙自市将紧紧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谋早谋实、做深做细”为原则,针对符合资金争取方向的项目,积极保障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快项目前期要件办理,切实提高项目成熟度。同时,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积极向上对接争取资金、政策,各重点项目努力挤进国家、省级、州级大盘子。全力争取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资金、国债资金等各类资金,确保项目有谋划、能落地。

(三)继续完善数据中心建设,切实提升蒙自市管理智慧化。一是以2025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为契机,继续完善蒙自市数据中心的建设,逐步实现所有政务数据的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二是深入做好数据产品的开发工作,梳理蒙自市比较健全,并具有一定开发基础的数据资源,重点对公共交通数据、医共体的健康数据、城市治理数据进行开发,逐步形成更多具有蒙自特色的,具备交易能力的数据产品。三是利用综治中心和行政执法指挥调度中心合署办公的契机,加强综治和行政执法领域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应用,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四是谋划并实施蒙自市城市边缘算力算法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该项目采用“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统一购买服务”的模式,依托移动、电信等运营商拥有全市80%的5G基站资源的优势,融合部署200个边缘计算节点,主要解决交警违章抓拍因运维经费短缺已处于半瘫痪状态、违规停车人工巡检成本极大增加、消防隐患人工排查效率低下、路边智慧停车亟需对车牌识别以及车位预测的边缘算力支持等问题,形成“以交通抓拍罚没收入+停车收益反哺城市治理”的良性循环。

感谢你们对我市韧性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5年7月22日

(联系人及电话:邓红波,135187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