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0-04633
信息分类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发布机构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12-24
信息名称
蒙自市“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蒙自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树立大健康理念,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全方位提质增效、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时期。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乡居民健康指标持续改善

  截至2019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66岁,婴儿死亡率为3.4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81‰;孕产妇死亡率为19.24/10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国家平均水平。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7.03‰。居民健康水平指标基本实现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有关规划确定的目标。

  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巩固加强

  “十三五”期间,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74元,服务内容增加到16类55项,基本覆盖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控体系,遏制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的势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100%。加大联防联控工作力度,鼠疫防控、麻风病普查和规范治疗成效明显。全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率逐年下降,艾滋病病死率持续稳定下降。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市紧紧围绕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目标,靠前防控,主动应对,科学预判,果断决策,精准施策,新冠疫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截至当前,我市确诊共计新冠肺炎2例、无症状感染报告1例,均治愈出院。

  三、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截至2019年,全市卫生机构达249家,比2015年增长19.71%。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7.66张、3.38人和3.8人,人均医疗资源量位居全省前列。投资5.23亿元建设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投资1.2亿元新建市妇幼保健院;投资0.75亿元建设的市中医医院均已投入使用。投资1.56亿元的市第二人民医院已经开工建设;引进社会资本投资的弘博康养医院正在建设;新安所镇中心卫生院及雨过铺卫生院迁建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市人民医院晋级成为三级医院。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到100%,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患者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十三五”期间,蒙自市落实“三医联动”策略,积极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改革全面完成。完善了省、州、市三级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市级公立医院与省内三级医院合作,在院内建立基层专家工作站,邀请省三级医院专家坐诊、指导。市级医疗机构优化教学设置及管理,提升医院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市级医师下沉和基层医师进修两步走的方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药品、耗材使用零差率,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分级诊疗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五、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十三五”期间,市中医医院争取国家项目和政策支持,增加医疗设备投入,实施规范化管理,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针灸推拿科被云南省评为“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科被红河州评为“红河州重点中医专科”。蒙自市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馆)进行改造装修,统一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全自动煎药机、中药药柜和操作台;为村卫生室配备常用的TDP神灯、火罐、六合治疗仪等中医理疗设备。市卫健局与红河州卫生职业学院联合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共培训医务人员145人;选派业务骨干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及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技术培训,并进行义诊。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馆),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六、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人口计划生育服务长效机制全面建立,服务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了有序生育、优生优育、按政策生育的服务管理新机制。认真落实国家“三项制度”和云南省“奖优免补”政策。通过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紧紧围绕“六项重点任务”,树立关怀服务品牌;有效推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暖心家园”失独帮扶项目及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规范打造“暖心家园”和家长沙龙宣传培训阵地。截至2019年底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3‰,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

  七、妇幼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健全妇幼卫生工作制度,规范并优化各项工作流程,提高免费婚检率、孕前优生率和新筛率,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通过建立全市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孕产妇、儿童健康网络化管理,实现高危因素早发现、早干预、早实施。在市、乡医疗机构设置“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市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评审达标,妇女儿童危重症救治体系进一步加强。加大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力度,实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全免费。积极稳步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工作及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工作。开展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与贫困边远地区产儿科帮扶工作。

  八、健康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十三五”期间,健康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责任状和政府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双目标”管理。通过精准施策,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大病集中救治2682人,救治率100%。慢病签约服务共救治3988人,救治率100%。重病兜底保障共救治97人,救治率100%。县域内所有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贫困人口住院无需垫付医疗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兜底四重保障一站式即时结报。

  九、卫生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十三五”期间,完成机构更名和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职能整合,大力推进卫生监督网络向乡村延伸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社区均成立卫健监督协管站,配备专兼职协管员,区域内监督协管覆盖率100%。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规范事中事后监督。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以消毒供应、医疗废物、医疗污水为重点的专项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区域化分级分类分步管理项目稳步推进。创新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量化分级诚信管理新模式,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大幅提升。

  十、人才队伍及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蒙自名医”培养工程,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科医师制度等。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确定了23名重点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外派省内外学习159名,刚性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2名、柔性引进20名,培养“红河名医”3人,“蒙自名医”8人。市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紧缺人才招聘22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19名);全市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2名,其中市级医疗卫生单位4名(均为本科生),乡镇卫生院28名(本科8名,专科18名,中专2名)。卫生技术人员总量明显增加,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共建成省级医疗卫生重点专科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