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3-02322
信息分类
公示公告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发布机构
蒙自市卫生健康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10-24
信息名称
对政协蒙自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80号提案的答复
提案委员会:
  你们在政协蒙自市第四届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第80号提案,市人民政府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继承发扬祖国传统中医文化,挖掘中医药资源,突出中医药特色,我市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结合自身医疗资源实际情况,通过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全面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着力打造特色中医专科和健康管理平台,提升市域内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医药产业协调、持续发展。
  一、健全中医药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一)强化组织机构保障。设置市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制定了《蒙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蒙自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细则》《蒙自市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建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委编办、市卫健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形成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工作格局。
  (二)强化经费保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中医药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022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343万元,其中40万用于打造雨过铺、鸣鹫、芷村、草坝卫生院中医馆建设,3万用于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300万用于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专科项目建设,目前已到位200万,到位经费执行率93.60%。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与11家基层单位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并为其提供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完善其“三重一大”的决策机制,开通了“辅助检查绿色通道”、“慢性病证办理绿色通道”、“消毒供应绿色通道”,下派挂职副院长1名,骨干医师11名,为500余名患者提供核磁、CT、胃肠镜、心脏彩超检查,实现了辅助科室、消毒供应室等设施设备与基层医疗单位共建共享,得到了广大基层医疗单位的高度认可。
  (三)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创建全国先进单位。2019年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2021年12月,蒙自市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以创建为契机推动中医药发展。二是发展市级中医龙头单位。市中医医院以集医疗、科研、教学、中医养生保健、中医特色突出为目标,开设40多项中医药特色诊疗,打造省级重点专科4个(针灸推拿康复科、老年病科、妇科、脾胃病科)、州级重点专科1个(脾胃病科),被授予红河州中医皮肤科质量控制中心;与云南省中医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分别建立2个专科联盟和3个专家工作站,是云南中医药大学和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医院。2022年8月荣获云南省卫生健康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3月成功晋级为三级中医医院。
  (四)推广中医服务全覆盖。一是抓中医服务机构覆盖。全市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规范设置中医科及中药房,配备了1名及以上中医医师。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馆,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民营中医机构发展至27家,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备案中医诊所20家。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每年度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国家要求。二是抓中医馆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的基础上,巩固完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中的各项指标,深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申报省级示范中医馆建设。全市打造省级示范中医馆6家,新安所街道卫生院作为2023年云南基层中医馆“服务内涵”提升项目单位,2022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服务优质被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三是抓基层中医阁建设。目前已对观澜街道碧色寨村卫生室、新安所街道响水河村卫生室、文澜街道月牙塘社区卫生服务站、文萃街道康辉社区康辉卫生服务站4家进行基层中医阁建设打造。四是抓中医专病建设。市中医医院被红河州授予蛇串疮、湿疮(湿疹)、面瘫3个中医专病,新安所街道中心卫生院和鸣鹫镇卫生院被红河州分别授予项痹、腰痛中医专病。
  (五)“以点带面”强化技术推广。从市级层面组织专家拟定常见病、多发病验方50个,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实现每个基层医疗单位至少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医疗服务。打造新安所街道中心卫生院、雨过铺街道中心卫生院等一批医技精、示范大、评价好特色中医馆,其中,新安所街道中心卫生院创办的中医馆实现州、市两级中医专家定期坐诊,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达20项,使用中药饮片400余种,尤其中药汤剂打出了自身品牌,日均门诊人次达80余人,年创收200余万元。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一)加强师承教育。一是坚持中西医协同发展,以中医药传承创新为主线。市中医院先后与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人民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建立了联盟医院、专科联盟,建立省级专家工作站7个,州级专家工作站4个。建成了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针灸推拿科)、省级中医特色专科3个(老年病科、妇科、脾胃病科),红河州中医质量控制中心1个(皮肤科),红河州重点专科1个(脾胃病科),红河州中医专病中心3个(蛇串疮、湿疮、面瘫),中西医结合、中医优势特色鲜明,服务范围扩展到区域外县市。二是传承中医精髓、建立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市中医医院成功申报云南省基层名老中医药赵鹏专家传承工作室,师带徒6人,运用“四联”机制直接或间接带动青年学者40余人,建立3个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新安所卫生院、响水河村卫生室、白路脚卫生室),总结提炼验方10余个,为蒙自市中医药传承创新起到了大力促进作用。三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已为乡镇卫生院培训中医骨干医师、乡村医师400余人次,与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医联体,高效率推动了分级诊疗、上下联动、中医药技术共享。医院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乡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培训,目前已有10人长期为红河州老年大学、蒙自市老年大学开展中医养生专题讲座,为老百姓提供中医药健康咨询指导。今年5月选派了4名基层中医骨干参加省卫健委组织开展的2023年度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为期1年培训,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打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人才评价激励。严格执行《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的通知》(云人社发〔2014〕106号),制定《蒙自市中医医院岗位设置实施办法》《蒙自市中医医院岗位聘用方案》,通过竞聘方式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完善医院人事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医院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挥云南省基层名老中医药赵鹏专家传承工作室传帮带作用,培养中医人才。自2020年建立以赵鹏主任医师为核心的6人师承团队基层名中医工作室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李琼、殷守文、何朝霞、吴清平、王定本、龙子成、黄雪梅、汤国华等副主任医师为核心骨干专家,以龙红燕、蔡芳、刘仲书、张强、卫春梅、张菊英、马舒迪、袁梅芳、朱继红等主治医师为后备力量的中医药人次队伍,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中西医结合明显提升了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水平。
  三、在全民健康体系中发挥中医优势和作用
  (一)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充分结合“治未病”理念,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饮食调养、中医运动调养、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四项举措”运用到对慢性病患者服务管理全过程。每年均为市域内70%左右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指导。“知变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模式在全市慢性病防控管理中全面运用。
  (二)全面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探索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以市中医医院为代表,根据不同体质配制参芪饮、养阴茶、补肾茶等7种体质调养茶,拍摄制作了中医康复降压操、中医消渴通络操、呼吸操等7套个性化中医运动处方,研制出“养胃回春煲”、“清心润肺羹”、“仙灵骨煲佳肴”等50余种慢病防控药膳,常态化实施“99”(即每周二9点在门诊四楼、周五9点在医院大厅)中医养生功法带练服务。目前蒙自市中医医院康复中心建设完成正式投入使用。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肿瘤放疗化疗术后等,将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四、加强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度
  提高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开展中医中药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活动,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方法,引导群众全面认识健康,自觉在情志、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我市形成“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讲中医”的良好氛围。今年6月利用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我市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开展了义诊、专题讲座、中医药宣传等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全市共开展宣传活动61次,义诊活动31次,专题讲座14次,参加医务人员407人,参加活动群众5132人,共发放宣传资料6554份。规范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打造技术成熟、诚信经营、信誉良好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品牌。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支持中医执业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五、加大中医政策落实力度
  严格按照《蒙自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细则》《蒙自市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各项工作。落实云南省医保政策,2023年4月云南省统一执行新的医保文件政策取消中医治疗技术种类及数目限制,采取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方式,在严格执行城乡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减免60%的基础上,将中药饮片及中医适宜技术报销减免比例提高5%,让群众看病真正得到实惠。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为基础,按照调整权限和规定程序,积极向上级申请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制剂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向上级申请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中药饮片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市中医医院执行的医保收费价格是《云南省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第一次调价为2020年2月份由红河州医保局下发的《红河州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录表》,其中“中医外治法”上调项目2项,“针刺”5项,“灸法”2项,“推拿疗法”1项,共10项;第二次调价为2022年9月红河州医保局下发的医疗调价项目577项,其中中医理疗项目11项,其中一类、二类、三类收费均上调的项目10项,只上调了三类收费的项目7项(一类、二类未变动);目前使用的院内制剂为云南省中医医院提供,共30种,均纳入医保报销;目前无使用的民族药,普通的中药饮片共432种,其中猪鬃草、夜明砂、绞股蓝、葫芦巴、山萘、明矾6种中药饮片,无国家编码,需要自费支付。
  感谢你们对我市卫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