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高发传染病防控提醒
一、“吸进去”的疾病
这类疾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是“吸进去”的疾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或者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
(一)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等。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促、肌肉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等。
预防措施:到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必要时可进行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的接种。
二、“吃进去”的传染病
这类疾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进食或接触被细菌/病毒污染后的食物、饮水、进餐时的餐具或手等,吃进去后发病。
(一)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和使用或食用被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餐具、手等途径传播。
(二)甲型肝炎
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三)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也可出现为肺部、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的炎症,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四)诺如病毒
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病毒,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卫生:包括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
2.加强自身防护: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进食新鲜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喝野外自然水;不吃蚊蝇叮爬过的食物;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特别提醒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擅自滥用药物,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生素类等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避免某些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导致生命危险。各医疗机构要规范食源性疾病判定,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或暴发要及时上报和处置。
(三)虫媒传染病
通过昆虫媒介,如蚊、螨、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也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或“人畜共患病”。如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发现有疫区旅居史的相关症状病人,及时开展检测上报。
预防措施
出游时(特别是黄昏至日出时)尽量穿长袖衣服,不要裸露皮肤。使用驱蚊用品,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若有高热或类似感冒、皮疹等症状,尽快去医院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防止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