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2-03346
信息分类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布机构
蒙自市教育体育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1-30
信息名称
蒙自市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典型案例推广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各学校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快速行动,精准发力,逐一落实,高位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蒙自市第一小学致力办好“双减”背景下的精品学校,奏响幸福之歌。学校采取“四步法”,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奏响校园幸福之歌。“一引领”:引领“双减”落地,践行幸福教育。实行2+X课后服务模式:“2”每周一、二、四、五下午利用2小时对学生进行作业答疑辅导、巩固基础,做到学生书面作业在校全部完成。“X”每周三下午开展美术、篮球、编程、舞蹈、诵读等丰富多彩社团活动,打造一班一特色,提高课后服吸引力,学生“5+2”参与率达100%;“二提升”:确保“双减”实施,提升教师素养。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设立“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班级”。通过名师授课、专业书籍分享、教学研讨、“青蓝结对”、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精品课等强化校本研训,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三管理”:有序“双减”工作,特色作业管理。一减:作业减量,精分层次。一增:把体育、实践、阅读、艺术、科技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业增上去。一批:学生作业教师做到全批全改。一查:学校领导班子分学段检查。一评价:创新学生评价方式。一特色:设置开放性作业,重点把学校劳动课程融入社会、家庭中;“四特色”:助力“双减”可期,增添品牌活力。遵循“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阳光学生、塑造活力教师、营建幸福校园”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生态阳光德育、生态民主课堂、生态多元课程、生态和谐家校、生态美丽幸福校园”的生态幸福教育,着力打造体育、艺术、书法、科技四大学校特色。开展“党建引领双减赓续幸福教育”动员会、家长开放日、大讲堂等系列活动。
    蒙自市第二小学将传统文化与党史知识融入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带领学生开启“双减”下的研学之旅。
蒙自市第二小学充分挖掘学校、社会和本地传统文化与党史知识教育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用“减出来的时间”给孩子们在动脑、动手的研学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一年级《请你甩米线》。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了解和动手,让其对过桥米线进行初步了解,感受蒙自过桥米线的文化魅力;二年级《蒙之味,自中甜》。课程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师生到石榴庄园深入了解石榴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美食,感受家乡文化,增进家乡文化认同;三年级《百年过桥情,一城米线香》。课程学习蒙自过桥米线的烹制过程、食用方法,让学生感受过桥米线已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份浓浓的乡愁;四年级《百年小站,谱写芳华》。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碧色寨的殖民史,正因为有了一代代爱国人士的抗争和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教育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奋发向上;五年级《我心中的那一抹红》。课程将“星火查尼皮,点亮理想之光”的革命精神,延伸到革命志士为自解放蒙、发展所做出的牺牲,让学生知道,在生我养我的“红河”热土上有众多的英雄人物,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家乡;六年级《追寻联大精神 厚植红色基因》。通过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研学之旅,让孩子们感受并触摸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感悟中华文人的血性与风骨。西南联大师生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宽广的爱国情怀,厚植于孩子的心中。
    蒙自市凤凰小学多措并举,让“双减”开出幸福花。学校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多元、个性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协调发展。一是把好减负三个关口。严控作业总量,让学习回归课堂,教育回归学校。优化作业形式,倡导布置名著阅读、体育锻炼、承担家务、口语交际、文艺活动等探究性、实践性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注重作业管理,重视对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的全过程管理,让作业变得更高效;二是设计全新评价体系。2018年建校以来,一、二年级采取全新的考评方式,设置学科游戏关卡,让学生在闯关答题中轻松完成能力检测。老师根据孩子闯关练习中的表现给予星级评定,最后汇总所有关卡的成绩进行等级综合评定;三是打造阳光体育课堂。学校将体育作为重点学科打造,大力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年举办夏、冬两次运动会,首创游泳比赛,开展足球班级联赛、篮球班级联赛,做到班班有球队,人人参与球赛;四是创新体艺科技特色。开设编程、机器人、舞蹈、吉他、古筝、足球、篮球、武术、书法、民族刺绣等57个社团,涵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手工类、益智类、思维拓展类,让孩子们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全校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比例达99.3%。
    蒙自市第三小学以武术特色项目为抓手,办好“一校一品”课程,推动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多样化”。学校于1986年成立学校武术队,1989年成功申报为红河州武术传统学校。2021年9月,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学校立即将武术项目作为课后服务特色类项目,每周一、二、三、五下午4:20-6:00组织训练,撬动课后服务其他项目全面开展。目前,武术队队员人数由原来的20余人增加至现在的87人,开设其余课后服务校级层面项目达22项、年级层面达31项,覆盖全校1685名学生,覆盖率达99.8%。项目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和课后服务内涵,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了课后服务课的质量,更充分保障了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蒙自市文萃小学落实“双减”有力度、课后服务有温度。学校致力办好有温度的课后服务。一是严格执行“5+2”服务模式,在坚持家长自愿、全面开展、有需求的学生全面覆盖的基础上,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课后服务,2022年秋季学期免收课后服务费用学生129人。二是利用学校人员、场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积极引进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进校为学生提供服务。三是在做好学生作业辅导的基础上,开设艺术类、运动类、科技类、益智类、语言类、手工类等特色课程24门,构建起以答疑辅导、课外阅读、特长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后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师生弹性错峰离校制度,确保实现家长上下班接送孩子无缝衔接。
    蒙自市芷村镇中心学校将当地民族文化融入“双减”特色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把握“双减”核心,统筹部署,深挖当地民族资源,打破班级界限,开设刺绣、芦笙、吉他等多种课后服务特色项目。以教育之美追寻扬长教育,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苗族芦笙文化传承了苗家人民的朴质与勤劳;苗族刺绣,针尖飞舞,舞出苗家特色。传承当地文化,民族文化深入学生内心。腰间挂小鼓,鼓槌咚咚响四方,从跑、跳、丢单叉等技巧传承腰鼓舞之美。吉他弹唱,指尖的轻触拨弄,婉转悠扬的旋律便缓缓流出。乡村足球训练,让足球在乡村土地上得以发展,体会足球带来的乐趣。绘画艺术滋润人心,在绘画中让学生肆意挥毫,随心而作,诠释心中的美。
    蒙自市银河小学在增与减中,让学生回归高质量的校园生活。学校聚焦“课程、课堂、作业、课后”四个关键点,着力做好“五减五增”。一是减形式,增内涵,教学研讨呈系列化。采用“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方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样态,实施“推磨式”备课、“引领式”问诊、“生成式”唤醒三步法,持续推进教研活动常态化开展;二是减环节,增品质,课堂教学呈模式化。持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活力课堂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不做旁观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站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三是减时长,增实效,作业设计呈多样化。以“作业设计多样化”为主题命题,各学科组、备课组积极展开实践探索,创新进行作业设计,使作业呈现多元设计、分层实施、形神兼具的新样态;四是减任务,增质量,课后服务呈综合化。围绕“基础辅导+拓展提升+温馨看护”三大领域开发课程,开设了“基本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共4类、16门课程、40余个项目,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五是减负担,增体质,体育锻炼呈多元化。课间操除了做好国家规定的“雏鹰起飞”之外,创编了武术操、乒乓操、韵律操、绳操,学校体育大课间热闹有序,充分保障了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
    蒙自市草坝镇中心学校打造乡村小学多样化课后服务模式。为切实办好“双减”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蒙自市草坝镇中心学校因地因校制宜,打造作业辅导、劳动实践、民族文化和社团活动“四位一体”的课后服务内容体系,不断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提质量、上水平。一是作业辅导重提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作业辅导,做到作业有效、及时反馈、提质增效。二是劳动教育班级化。依托草坝镇农业种植发展、各类果蔬种植大棚,把当地的农作物重视植引入学校,建立了学校农作实践基地——田园果香,开展系列农作实践活动,实施班级分区域管理,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方针,发扬以劳动育人的理念。三是体育锻炼为基本。开展轮滑球、葫芦丝、篮球韵律操、书法、绘本制作、儿童诗社、小主持人、小小合唱团等12个兴趣社团,不断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四是民族文化作补充。联动非遗传承人,采用“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开展烟盒舞、竹竿舞、葫芦丝、稻草编织等民族特色项目。2022年学校轮滑球代表队代表红河州出征云南省第十六届省运会,学生自信阳光,兴趣盎然,学校课后服务正阔步走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
    蒙自市第二中学实施“点赞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大力推进“点赞课堂”课堂改革,力求在“双减”的同时实现“双升”。一是注重学生成功体验。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通过点赞让孩子产生自信,自信会产生动力,动力会带来成功,成功又反过来激发自信,这就是“点赞课堂”所产生的连环作用。二是深化小组学习模式。以师生之间的“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为教学原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组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师生、生生、师师相互点赞为动力能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三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教师培训、小组体验式培训,深入开展“点赞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率,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点也是“点赞课堂”助力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
    蒙自市第三中学以“精准、适度、分层”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减负”。学校积极迎接“五项管理”和“双减”对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提出的新挑战、新机遇,一年来,学生负担在大幅减轻的同时,教学成绩却稳步提升。一是优化备课模式,抓住“精准”。实施“1+N”备课模式,一名骨干教师带领多名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共同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集体备课“共案”把方向、把重点,一班一案“个案”把精度、促实施的备课模式。二是尊重学生差异,抓住“适度”。教师针对同年级不同班级、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有效教学,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验成功乐趣。三是完善作业管理,抓住“分层”。学科教师基于课程目标、教材重难点、课堂教学和学生特点,实施分层布置作业。学优生作业注重提升拓展,学困生注重基础巩固,着力解决好学优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消”的难点。最后,针对学生作业反馈的问题,利用课后服务进行精准辅导,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蒙自市雨过铺中学以提供“菜单式”式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学校在“双减”背景下,用新的视觉认识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育人途径,稳步推进社团转型升级,更新内容,丰富内涵,以“面向全体、培养兴趣、开发潜能”为宗旨,立足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覆盖面广、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的“菜单式”课后服务。组织实施“走班制”课后服务模式,精心打造啦啦操、标本制作、刺绣、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绘画、影视欣赏、物理小实验、花卉栽培、棋艺等40多个社团,确保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特长,课程符合学生的“胃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蒙自市芷村镇中学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提升学校课后服务吸引力。在确保课后服务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统筹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学校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一是“请进来”,提高服务质量。邀请红河学院、红河州协同社工组织、红河州职业技术学院、蒙自市文联、蒙自市书法协会、蒙自市美术协会等单位到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烘焙、电工、摩托修理技能培养,书法、绘画、刺绣、跆拳道兴趣培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使学生在浓厚艺体氛围中获得成长和快乐;二是“走出去”,打造服务特色。依托芷村镇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研学之旅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借助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和百年滇越铁路芷村火车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瞻仰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以“从小就爱国,长大更爱国”的态度扎实开展现场观摩、互动交流、情景再现、分享心得等活动,打造“一校一品”的校外优质德育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