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625
信息分类
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文号
发布日期
2015-02-11
信息名称
蒙自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蒙自市第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市经济发展极为复杂、极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深入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等突出困难,积极应对经济增速陡然下滑等严峻挑战,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的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8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21.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67.9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40.64亿元,增长9.4%。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95亿元,增长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3亿元,增长19.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52亿元,增长30.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6.91亿元,增长56.8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67.9亿元,较年初增长13.99%,贷款余额为246.47亿元,较年初增长16.63%;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8元,增长14.2%;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36元,增长10.6%。
  (一)全力抓项目、扩投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积极配合省州做好区域性重点项目用地征迁和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蒙河铁路建成投入运行,红河综合保税区一期建成通过预验收,红河机场进场道路、蒙自绕城高速公路(羊鸡段)建设进展顺利,蒙文砚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弥蒙铁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城市建设扩容提质,20项28条(段)91.8公里市政道路加快推进,大屯海环湖东路、北京路南(北)延建成通车,大屯海环湖北路、长桥海环湖西路、蒙自至草坝道路、蒙河铁路蒙自火车站进站大道、通站大道等其余道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环四横六纵两走廊”(1城市交通路网初显雏形。原轴承厂等9个片区旧城棚户区提升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南湖·新世界(大园梓片区)、西湖水岸等3个城市综合体2)启动建设,长途汽车客运站、公交首末站等场站完成选址并启动征迁工作。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预计达63.49%。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5亿元,马鞍山水库、“润蒙”水源引水工程主体工程竣工,杨柳河引水工程实现通水,玉屏、三岔河水库和城市供排水工程有序推进,豹子冲、蚂蚱冲水库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滇南中心城市调水工程开工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7件,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357件,解决2.5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低产田8300亩。投资4800万元,完成83件城乡电网、配网建设改造工程,电力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乡村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7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9个、易地扶贫开发项目2个。“十辐射、全覆盖”乡村路网建设不断加速,改造4条25.44公里农村公路。强势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工作,顺利完成2013年、2014年建设任务并通过州级验收,累计整合资金7.16亿元,完成“做特民居”9900户,“做美村庄”56个,“做优集镇”2个。
  (二)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始终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新型工业化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基础更加夯实,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52.3∶31.3。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33.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4.24亿元,分别增长6.1%、11%。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实现粮食总产16.81万吨、肉类总产8.19万吨,连续八年实现增长。蔬菜、水果总产分别达28.32万吨、33.55万吨,产值分别达5.13亿元、12.19亿元;收购烟叶12.85万担,烟农售烟收入达到1.69亿元。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达501个,服务带动农户37047户。兑付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053.89万元,草原生态保护中央扶持补助资金266.57万元。新建观音桥农产品交易中心,积极发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两创新、两平台”(3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网络日趋完备。农村土地流转7.1万亩,涉及农户7214户。果蝇防治成果不断巩固,统防面积达56.5万亩。“一区三片”(4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9.1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实施了1.49万亩中央小水利项目,建成高稳产农田8300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3000亩,新增蓄水280万立方米,灌溉节水75.31万立方米。启动实施石榴庄园·过桥米线小镇、“陌上桑”蚕丝文化庄园、沪滇绿蔬庄园3个农业庄园和新安所石榴交易市场迁建项目。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辖区内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04.6亿元,增长4.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9.2亿元,增长3.66%,工业增加值完成57.1亿元,增长9.2%。重点工业项目稳步推进,红河钢铁有限公司高炉改造、烧结机改造项目、云南华亚新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出口加工项目竣工投产,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万吨铅6.6万吨硫酸技改项目实施完成,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吨湿法泥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稳步推进,老寨风电场完成测风,启动实施云南康乃馨健康产业园等转型代表项目。蒙自工业园区“一园四片区”(5完成可研编制,总规环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中国•蒙自现代林业产业园总体规划》通过省工信委备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启动实施。全市规模企业增至26户。入驻园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增至11户,园区销售收入完成43.95亿元,实现税收1.87亿元。
  ——第三产业蓄势待发。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亿元,增长12.1%。接待国内外游客233.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81亿元,分别增长12.9%、33.8%。“蒙自过桥米线”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成大台子尼苏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小镇;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通过评审;南部半山旅游综合组团项目、云南省一大会址查尼皮红色党史文化旅游提升改造(含竹博园)项目、南湖景区提升改造、小东山森林度假公园、龙刹灵湫(昭忠祠)、鸣鹫缘狮洞宗教文化旅游项目、新安所历史文化名镇等项目加快推进,蒙自法式风情旅游小镇、长桥海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芷村老火车站兰博园筹建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夯实了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的基础。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翔生休闲购物广场、云南省新亚太物流港建成招商,红河创路捷(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开工建设,锡缘文化产业园、天马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圆通、申通、韵达、顺丰等国内多家知名快递企业在蒙自设立工作站。
  ——非公经济态势良好。全市共有非公经济户2.06万户,注册资金47.52亿元,增长67.2%;从业人员6.33万人,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0亿元。
  (三)致力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动力切实增强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借助州委、州政府“一个试点、三大平台”(6,切实扩大开放水平和开放层次,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坚持把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统领,确立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探索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重新组建了蒙自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完成市质监局和市工商局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移交工作,财税、投融资体制、农村综合改革等各项改革继续深化。金融支持发展更加有力,全年完成政府性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融资达20.62亿元。国内外区域合作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3个,协议总投资238.39亿元,引进州外到位资金72.75亿元,增长28.45%,省外到位资金66.34亿元,增长68.36%。实际利用外资804万美元。
  (四)倾力惠民生、办实事,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将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向民生保障倾斜。全年共投入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24.36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9.8%。
  ——教育科技事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振兴金秋计划,严格落实全市教育发展大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学校B、C、D级危房全面消除。“城区五校”(7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蒙自市第四小学教学楼、蒙自职中宿舍楼项目投入使用,云师大附属蒙自中学二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北部学校、蒙自市第一小学新校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在全州率先建立督学责任区,首次采用融资租赁模式进行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拨付5428.07万元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惠民政策。2014年,全市幼儿入学率达98.71%,小学入学率达99.05%,初中毛入学率达100.78%,高中阶段在校生毛入学率达68%,高考总上线率达98.83%,高考理科最高分705分,夺得理科全省第三名、全州第一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蒙自职业高级中学在全州首家荣获“红河名校”称号。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州市级科技项目21项,新建向仲怀院士工作站1个,申请专利83件,获得授权专利34件,科技进步水平综合指数达40.19%,综合排名全省12,是全州唯一通过年度科技进步考核的县市。
  ——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7.74万人,参合率达97.01%,新农合资金补偿支出8968万元,受益28万人次。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市。市中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市人民医院旧址合作办医项目有序开展;西北勒等4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快推进。积极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和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推进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均等化和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
  ——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蒙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文化旅游资产调研工作有序推进,修缮了蒙自海关税务司署,完成碧色寨车站、周家宅院文物保护“四有”(8工作。创办中国蒙自网、蒙自手机报和《今日蒙自》微信平台,成立蒙自市新媒体中心,组织编撰《尹壮图墨迹》,拍摄完成蒙自首部微电影《碗中的盛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纪录片《蒙自记忆》,制作完成纪录片《碧色寨的故事》。成立蒙自市足球协会和自行车协会,举办蒙自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组织完成中国足球乙级联赛蒙自赛区比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实施,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广播、电视作品在全省优秀节目评选活动中创总成绩全省第二、全州第一的历史最佳成绩。完成“户户通”年度建设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4%。
  ——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86人,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扩面16.25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2.16亿元、低保金4284.6万元、创业贷款5128万元,扶持创业877人(户),带动就业2103人。对16623户63941人进行了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实施农村危房及地震安居房改造1300户,建设保障性住房1882套14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市申报工作,投入后期扶持项目资金999.26万元。
  ——城市便民设施逐步完善。投入7000余万元,完成以直饮水机、“温馨驿站”、绿色公共自行车等为内容的“十项便民设施”(9,安装直饮水机108台,建成“温馨驿站”6个,绿色公共自行车站点增至74个,使用人次超过150万辆次,实现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全覆盖,新建体育场地11块,安装体育健身器材176件,积极引导广大市民逐步形成“文明出行、文明休闲、文明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组织开展全国首个“烈士公祭活动”。国防动员工作和民兵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善行义举榜”推广工作在全州率先开展。统计、档案、地震、气象、消防、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五)极力保生态、强治理,生活和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完成通道绿化35.5公里,面山绿化539亩,新增造林面积3.6万亩,实施石漠化治理1万亩,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972.0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1平方公里,启动实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9.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2%,绿地率达33.4%,实现连续二十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完成城市中心城区排水工程、雨水工程以及长桥海环湖截污工程管网铺设109.5公里。节能降耗工作目标全部完成,全年淘汰落后产能1万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基本农田划定内外业和数据库成果通过州级初验,4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完成。深入开展土地矿山卫星照片执法检查、“两违”整治和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全年辖区内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生态矿山、和谐矿山、文明矿山”建设取得实效,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六)奋力保稳定、促发展,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法治蒙自”、“平安蒙自”建设,继续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开展“两抢一盗”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暴恐、邪教、毒品、传销等各种犯罪活动,扫黄禁赌工作取得实效。继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全面落实市级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制度,“市长信箱”的服务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613件4400人次,办结率达83%。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20次,调解矛盾纠纷6711件,调解成功6620件,成功率达98.6%。建立了反恐防暴联勤工作机制和武装巡逻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了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在城区新增476个高清监控探头,铺设完成490千米的城域光纤网络,卡口式电子警察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智慧城市”(10创建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七)竭力改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州市党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科学决策水平明显提升,干事创业激情有效激发,工作作风得到加强和改进,在全市上下凝聚了“改作风、敢担当、有作为”的共识,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继续深入推进法治、责任、阳光、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认真执行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2件、政协提案125件。高度重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参与监督作用。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市政务服务大楼投入使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受理交易项目715个,金额达5.81亿元。全年受理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12.95万件,办结率99.98%。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1项,保留272项。梳理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办理事项130项。清理上报行政权力4013项。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开展重大决策听证10项,公示重要事项127条,通报重点工作502条,信息公开6583条。审计监督和监察力度不断加大,审计政府性投资项目41项,送审金额1.83亿元,审定金额1.7亿元,审减1378万元。组织政府集中采购10336.76万元,节约资金889.81万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支持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履行职责。
  各位代表,2014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是攻坚克难的一年,也是蒙自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更高层次的一年。我们在挑战和考验面前取得以上成绩,是州委、州政府以及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干部,向驻蒙军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蒙自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现代产业体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处于培育阶段,增量不足,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艰巨;二是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经济驱动力悄然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的形势严峻;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增大,财政收支平衡十分困难;四是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日趋激烈,处理难度不断增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重道远;五是机关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与发展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少数干部职工仍然存在责任不强、作风不实等问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主动面对,认真研究,下大决心、下大功夫,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从当前形势看,宏观经济仍处于复杂多变的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各种风险挑战不可低估,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加快发展的机遇:一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且随着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增长动力将更为多元;二是新一轮国家西部大开发、国家沿边开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特别是“一带一路”(11、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我们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三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红河州“一个中心·五个示范”(12、“一个试点·三大平台”和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的不断加速,为我市承接东部和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我市相继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产业项目,为加快蒙自发展夯实了基础。我们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只要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改革创新,激情创业,必将创造一个黄金发展期,推动蒙自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201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州委七届十次全会以及市党代会精神,以加快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为主题,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加快建设“一区三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园四片区”蒙自工业园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为重点,努力建设“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国家门户,连接西南和东南沿海的重要枢纽,云南沿边经济带的龙头和滇南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全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蒙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2.6%;第三产业增长7.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1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社会单位GDP能耗下降3.8%。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力求在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力求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举措,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注重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产业链的延伸,努力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一是加快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持以25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统领,不断夯实水、田、路、电、市场等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石榴庄园·过桥米线小镇”、“陌上桑”蚕丝文化庄园、沪滇绿蔬庄园3个农业庄园和石榴交易市场迁建项目,完成示范区4.0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加快发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逐步完善“两创新、两平台”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财政投入、土地流转、主体培育等配套政策,支持示范区发展。积极开展山区综合开发工作,实施十项重大科技增粮高产创建措施,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大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品牌化、市场化、科技化、示范化,促进农业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提升。年内力争新植水果3万亩,改造低产果园5万亩,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现代农业职业培训中心1个。
  二是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发展进程。坚持“总量稳增”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围绕“高端化、终端化、轻型化”的目标,加强与科研部门的衔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培育,加快构建生物健康、装备制造、林产业加工、轻纺家居、冶金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工业产业体系。要以蒙自工业园区“一园四片区”的建设为主导,完成园区总体规划环评和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抓紧实施道路、水、电等园区配套设施工程,启动建设中国•蒙自现代林业产业园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重大项目向工业园区聚集。重点抓好云南康乃馨健康产业园、老寨风电场等工业转型代表项目,加快推进蒙自矿冶公司日产4000—6000吨铅锌铟银多金属矿扩建工程和年产1.5万吨湿法泥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启动云南振余纸业包装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瓦楞原纸和1.2亿平方米瓦楞纸箱综合生产项目、云南宏汇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项目,协助做好入驻红河综合保税区和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的服务和保障工作。
  三是加速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坚持把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依托“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张历史文化名片,充分挖掘“三核之一”(13的潜力,主动融入昆玉红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速推动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实现提档升级,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抓好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项目,启动法式风情旅游小镇项目,继续抓好云南省一大会址查尼皮红色党史文化旅游提升改造(含竹博园)项目、龙刹灵湫(昭忠祠)、南部半山旅游综合组团项目、小东山森林度假公园、南湖景区提升改造项目、鸣鹫缘狮洞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保护修缮二期工程,新安所历史文化名镇和草坝、冷泉2个云南省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全面挖掘整理“蒙自洞经音乐”、“彝族花灯”、“名人文化”、“农耕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切实做好《高山腔》、《鱼鳞片吹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积极支持州属芷村林场打造杨柳井景区生态旅游基地,启动建设芷村老火车站兰博园项目。把扩大消费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重点抓好翔生休闲购物广场、云南省新亚太物流港招商工作,加快红河创路捷(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建设步伐。支持商贸、金融、证券投资、咨询评估、规划设计、信息产业等行业加快发展,鼓励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和要素交易平台向蒙自市延伸服务机构。启动建设锡缘文化产业园、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异地技术改造、蒙自天马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滇南粮油农贸大市场。全面落实国家调控政策,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
  (二)力求在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坝区城市一体化、“两城”、“两区”、“四组团”(14建设思路,继续完善滇南中心城市的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一是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坚定不移把城市综合体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继续抓好南湖·新世界(大园梓片区)、西湖水岸等3个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实施,启动建设长泰中天新城、火车站片区、东盟天马、天德·中兴等5个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轴承厂等9个旧城棚户区、城郊结合部提升改造项目,启动实施长途汽车客运站、公交首末站、专业市场等场站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锦华路、鱼水路、彩云路及长桥海环湖西路、龙井路、蒙草线等20项28条91.8公里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构建“一环四横六纵两走廊”城市交通路网上取得重大进展。年内改造10条133.68公里通建制村公路。继续配合推进红河蒙自机场、蒙文砚高速公路、弥蒙铁路、城市有轨电车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网络化、复合型、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城市和城乡之间的多点互联互通、多方式深度融合。三是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重大水利项目申报力度,实施好长桥海水库环湖截污、中心城区排水、蒙自市供水改扩建、三岔河水库、玉屏水库等工程,加快推进蚂蚱冲水库、长桥海水库扩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实施滇南中心城市调水工程,为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三)力求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加快释放改革红利。以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为引领,加速城乡统筹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人的城镇化”工作,为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聚集人气。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节约程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盘活农村房权、地权、林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力促金融机构存贷规模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有序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继续深化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构编制改革。落实好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加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借助红河州“一个试点·三大平台”,高水平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蒙自工业园区,打造招商引资和产业聚集的载体和平台。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分类招商、分片招商、限时招商、驻点招商等举措,注重发挥人力资源等优势,切实加强与东部、泛珠三角、长三角等民资密集区域的合作,力求把央企引进来、把民营大企业引进来、把外资企业引进来,同时,强化部门职能作用,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好招商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四)力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全局性、紧迫性、潜在性问题,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一是教育科技方面。纵深推进教育振兴金秋计划,统筹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加快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完成云师大附属蒙自中学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启动建设北部学校、蒙自市第一小学新校区、蒙自市中等农机学校迁建工程,提升教育承载能力,保障好城区适龄儿童的就学。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加强科技招商和科技培训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二是卫生计生方面。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实施好市人民医院旧址合作办医项目、市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市妇幼院迁建等项目。统筹人口计生改革,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三是文体广电方面。扎实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完成蒙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维护管理,协调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乡镇及山区部分村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作。继续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监管。四是社会保障方面。积极争创全国第十届双拥模范城市,有序推进市殡仪馆、市艺术陵园等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人,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4200人。完成2014年度廉租房、公租房、农村地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实施3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易地开发转移安置300人、投放小额信贷资金3000万元,解决1.1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扎实做好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储备实施工作。五是“美丽家园”建设方面。围绕“三年大变样”目标,实施“做特民居”4050户,“做美村庄”22个,“做优集镇”1个。
  (五)力求在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推进林业生态绿洲、景观美州、产业富州》决定,推进生态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继续实施面山绿化、通道绿化、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农村新型能源、石漠化治理、低产林改造等生态工程,力争完成退耕还林1.52万亩、低效林改造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陡坡地治理1万亩。实现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和管护全覆盖,完成79.98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任务。抓好长桥海水库环湖截污工程,启动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围绕将长桥海水质提升到Ⅲ类标准,科学谋划长桥海水质提升工作。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加强对五里冲水库等重点水源地保护与日常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工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大能源消费源头控制和节能技改项目实施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统筹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开发之间的关系,提升土地节约利用水平。继续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快“生态矿山、和谐矿山、文明矿山”建设步伐。继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营造清洁、整齐和优美的城乡环境。
  (六)力求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整治,督促完成白牛厂矿山安全生产整治工作,持续加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坚决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健全市、乡(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全力推进公安机关“四化”(15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经济、毒品犯罪和“两抢一盗”、“欺行霸市”、邪教组织,着力从源头和根本上强化治理,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积极开展平安林区创建工作,保障林区社会治安稳定。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级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制度作用,畅通信访和诉求渠道,加强热点难点问题排查,提高信访案件办理效率和工作水平。建立市级联合接访中心,采取“一站式接访”、“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方式,及时就地化解群众合理诉求。完善市、乡(镇)、村、村民小组“四级联动”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基层大调解格局。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十项便民设施”的管理机制,规范“市长信箱”运行程序。继续抓好双拥、国防动员工作和民兵队伍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统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消防、外事侨务、人防、气象、档案、保密、地方志、新闻出版等工作,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力求在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着力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创新行政管理服务方式,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建设行政审批网上大厅,强化政务平台的作用发挥,力促各类公共服务事项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理和审批。二是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决策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坚决维护各项决议、决定,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强化行政监察,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严格落实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全面落实群众参与、法律论证、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等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三是加快构建综合执法体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确保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四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州委“十不准”,扎实推进“四风”问题整改落实,实现行政效率和执政水平新提升。自觉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快建立一批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五是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严格预算管理,集中财力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项目。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年内压缩“三公”经费15%,用于保障民生和发展产业。六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教育,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大力弘扬干净干事、干事干净的行政风气,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面对未来,我们既充满信心,又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起,同心同德,攻坚克难,锐意改革,创新实干,为推动蒙自发展迈上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而努力奋斗!


  注释
  (1)“一环四横六纵两走廊”城市交通路网:“一环”即依托已建蒙新高速和锁蒙高速,在建蒙自绕城高速羊鸡、鸡文段,待建蒙文砚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着力建设绕城快速通道;“四横”即天马路、红河大道、龙井路、南环路;“六纵”即贲古路、银河路、文萃路、凤凰路、北京路和西环路;“两走廊”即“环两海走廊”、“环草坝走廊”。
  (2)城市综合体:即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城市经济聚集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
  (3)“两创新、两平台”: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创新融资模式,搭建培训服务平台、搭建企业服务平台。
  (4)“一区三片”:“一区”即“红河特色、云南样板、全国示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三片”即10万亩文澜——新安所石榴片区,10万亩草坝——雨过铺果蔬片区,5万亩西北勒苹果片区。
  (5)“一园四片区”:“一园”即蒙自工业园;“四片区”即雨过铺安南邑片区——进出口加工、装备制造园,芷村老鹰山片区——矿业产业园,文澜椅子山片区——民营经济创业园,新安所包家冲片区——生物健康及食品加工产业园。
  (6)“一个试点、三大平台”:“一个试点”即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三大平台”即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
  (7)“城区五校”:即蒙自市第一小学、蒙自市第四小学、蒙自职中、云师大附属蒙自中学、北部学校。
  (8)文物保护“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
  (9)“十项便民设施”:即小型体育设施、小型停车场、“温馨驿站”、建成区增绿增亮、便民环卫设施、绿色自行车扩容、休闲座椅、直饮水机、标志标牌、公共网络等十项基础设施建设。
  (10)“智慧城市”: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1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12)“一个中心·五个示范”:“一个中心”即建设滇南中心城市,“五个示范”即高原特色农业示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沿边开放开发示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13)“三核之一”: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共有“三核两轴六湖十九城一百个项目”,其中“三核”即昆明、玉溪、蒙自三个城市核心区。
  (14)坝区城市一体化、“两城”、“两区”、“四组团”:“两城”即文澜休闲商贸城,雨过铺工业物流城;“两区”即新安所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万亩石榴园区,草坝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四组团”即南部半山组团、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组团、碧色寨国家铁路遗址历史文化公园组团、小东山生态休闲组团。
  (15)公安机关“四化”: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