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蒙自分局 发布日期:2023-04-04 浏览次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联系电话:0873-3727115、3807083(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受理窗口)
通讯地址:红河州生态环境局蒙自分局环境影响评价科
邮 编:661199
项目名称 |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白牛厂银矿对门山矿段1525米至1300米标高铅矿普查 |
建设地点 |
蒙自市老寨乡白牛厂行政村 |
建设单位 |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昆明博安环环境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
项目概况 |
|||||
探矿权名称: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白牛厂银矿对门山矿段1525米至1300 米标高铅矿普查;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地点:蒙自市老寨乡白牛厂行政村 项目建设单位: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投资:630.22 万元 占地面积:0km2 (地下勘探); 项目进度:2022 年 5 月-2027 年 4 月 项目内容:地质测量 0.567km2 ;坑道清理 5600m;钻孔 8 个1145m;刻槽 120件;样品加工440件等。 项目周边有矿区生活办公区,人员营地、食宿依托矿区生活办公区,本项目不涉及生活用水和生活废水及固废,本项目勘探在现有矿道内进行,无新建道路等设施。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一、环境影响分析 1、勘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探矿扬尘作业过程中有粉尘产生,为减少探坑粉尘排放量,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对掘进工作面进行喷雾洒水,从源头上控制粉尘的产生量。大部分粉尘在巷道内沉积下来,只有极少的粉尘随通风系统从坑道排至地面排放量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施工营地设置有食堂,采用液化气及电为燃料。食堂产生的油烟对大气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人均日食用油用量约30g/d,本项目营运期食堂每天就餐人数约有20人,日备餐时间为4h,年工作300d,则每天耗油0.6kg,年耗油180kg,油烟产生率按2.15%计,则营运期油烟产生量为3.22g/h,3.87kg/a, 项目食堂选用1台排风量为7200m3/h抽油烟机对油烟进行抽排,排放浓度约为0.44mg/m3,项目食堂油烟经油烟机抽出后通过设置的油烟管道外排,排放口设置在食堂屋顶按《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规定,排放浓度小于2.0mg/m3。 2、勘查废(污)水影响分析 (1)钻头冷却水。经咨询钻孔技术人员,其钻孔用水量为 100L/m,合计钻孔 160m,项目钻探工程用水量约 16m3/a,按照每年工作 300 天计,0.05m3/d,其泥浆水按用水量的 0.6 计,则泥浆水产生量为 9.6m3/a,产生约 0.03m3/d 通过坑道排水渠排入水仓后用提升泵排入矿井涌水处理站废水经坑道排入涌水处理站,涌水处理站为 30000m3/d 回用于工作面,因此,本项目无废水外排。 (2)设备、岩心清洗废水。每天钻探工作结束后由钻孔人员负责将钻孔设备或提取的岩心清洗干 净(粉状岩心除外),根据建设单位以往勘探经验,清洗用水量约为1.5m3/d, 产污系数按0.8计,则清洗废水产生量约为1.2m3/d,360m3/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排入涌水处理站回用于工作面因此,本项目无废水外排。 (3)生活污水。本项目勘查期间施工高峰期人员按20,每人生活用水量为0.1m3/d,则施工期总生活用水量约2m3/d,生活废水排放系数取0.8,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6m3/d,主要含CODCr、NH3-N等污染物质。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后农户定期清掏用于农肥。 (4)对下游取、用水的影响分析。勘查过程中生产用水量较小,不会导致该水系水量及水质明显发生变化。因此,本次普查工作不会对下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及牲畜饮水产生大的影响。 (5)生产废水。利用现有涌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30000m3/d,本项目生产废水量较小,且循环利用,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3、勘查期地下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矿产资源地质勘查项目,可能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单元为设置的化粪池、垃圾收集点若不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 本次普查工作钻探最大钻深为 110m 根据工程布置,钻探分布在海拔1300m-1555m 山体,因此,钻孔可能会对浅层地下水有一定扰动,但钻深不会涉及到承压水,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水位的埋深以及地下水水质。钻机钻进的过程中泥浆以正循环方式将泥浆经钻杆向坑内注入高压泥浆,冲刷坑底,将切削下来的岩粉岩屑迅速带至地面,以保持孔底工作面清洁,提高钻速。坑内循环的泥浆也起到冷却、润滑钻头切削具的作用,减少其磨损,延长钻头寿命。在钻井内泥浆会对周边地下水的水质产生影响, 主要污染因子为 SS,钻井孔径为 75~91mm,对水质影响范围很小。 4、勘查期噪声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勘查项目,主要噪声影响来自于钻探施工,主要的产噪声源有钻探设备、柴油发电机产生的噪声。噪声距离敏感目标为直线距离 540 米左右,本项目在矿井坑道下进行,对地表环境影响较小,主要影响为施工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5、勘查固废影响分析 (1)开挖土石方影响分析。工程勘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坑道排险、清理,钻探工程施工产生的弃渣属一般固废。坑道清理、排险产生的弃渣用于坑内回填,钻探产生的钻探岩芯样品必须有序堆放,进行运出回收。 (2)钻探泥浆影响分析。根据钻孔所处地层特性,本项工程进行的钻探产生泥浆主要含清水、岩粉、岩屑、粘土等。根据勘察单位钻探施工经验可知,单个钻孔产生的泥浆约 1.3m3(本次设计 2 个钻孔共计 2.6m3)。钻探期间各孔涌出泥浆钻孔结束后全部回填于采空区不外排。 (3)生活垃圾影响分析。普查期有施工人员的少量生活垃圾产生,经分析计算,施工人员为 20 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以 0.5kg/人·d 计,生活垃圾量约为 10kg/d,利用营地现有垃圾收集桶集中收集后运往垃圾收集点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根据《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要求,环评认为生活垃圾处置方式较合理,生活垃圾经处置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本项目是在矿井进行普查对水土流失没有直接影响;本项目不会改变区域原有土地利用情况,因此,不会对区域土地利用情况产生影响;本项目主要在矿井下进行不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由于工程所处区域人类活动增加,致使野生动物迁徙。区域内野生动物以鼠兔等小型啮齿类动物为主,养殖动物以牛、羊等为主。经现场踏勘,工程施工场地范围内无珍稀保护动物存在,也无大型野生动物。工程施工基本不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不良影响;普查区内因工程建设和运行造成的生物生产力变化很小,总体上生物生产力仍处于原有水平,对普查区景观生态体系恢复稳定性的影响很小, 是普查区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从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来看,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等自然原因,根据对现场踏勘调查分析,普查区域内无需保护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存在,本项目的建设基本不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由于普查区的影响区域面积很小且在井下作业,尽管探矿活动会一定程度地增加人工引进拼块的面积,但拼块变化很小,基本不改变各类拼块总体异质化程度,对普查区景观生态体系的阻抗稳定性影响极小。 综合上述,本探矿项目不会导致物种的丧失,对天然植被、物种影响很小,景观异质化程度总体上改变也很小,人工引进拼块景观类型比例和镶嵌格局的改变对整个生态体系的稳定性不构成显著影响。因此,普查区景观生态体系阻抗稳定性仍将维持现状。 二、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接触粉尘的施工人员须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防止粉尘对施 工人员健康的危害; 日常生活采用清洁燃料,减少日常生活中废气的排放; 车辆在村庄行驶时,限速行驶。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钻探冷却废水钻头冷却水排入涌水处理站后回用于作业; 设备、岩心清洗用水排入涌水处理站后回用于作业; 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粪便,由营地设置的防渗化粪池收集,用于农户定期清掏作为农田肥料。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钻探废水和岩心设备清洗用水统一排入涌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回用。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高噪工序施工时间,通过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选择低噪设备或是自带消音设施的设备,注意对设备的保养维护, 使之保 持最佳工作状态,以减轻噪声对声学环境的影响; 对高噪声作业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耳塞,头盔等,有效减小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5、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钻探碎石(弃方)及生活垃圾,钻探工程碎石用于回填;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至附近垃圾中转站。 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勘查工作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措施 1)利用以往勘查期修建探矿道路,不修建新的探矿便道。 2)合理安排施工设计和作业时间,优化施工方案,钻探产生的岩心运出。 3)严格限定车辆行驶路线,不得随意下道行驶,碾压植被。 4)对项目工作人员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明确环境保护要求。禁止任意践踏、破坏草地的行为,禁止一切滥坎滥伐滥采,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杜绝垃圾物品随意丢弃等情况的发生,严禁出现污水横流,污染当地地表水体,造成视觉污染的情况出现。 (2)探矿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钻探场地生态保护措施 ①合理进行勘查布置,精心组织勘查管理,严格控制普查活动范围。 ②取样后对不再利用的钻井进行封孔。 (3)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对挖方堆进行清理、平整,重点防治重力侵蚀和面蚀,其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如下: 严格限定施工范围,对井下作业点进行清理加固时土石方及时清运,以减小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范围和水土流失量。 (4)勘查工作结束后的环境恢复和治理措施 1)勘查工作结束后,对钻井平台及施工便道迹地进行平整。 2)根据环评要求,将人为活动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因勘查工作深化而显著增加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3)结合勘查工作开展期间的环保经验,注重下一步工作设计的环保优化,明确提出下阶段工作的环境保护要求和工作重点,经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后,作为项目环境管理的依据。 |
|||||
公众参与情况 |
|||||
环评报告表无公众参与情况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
|||||
无 |
|||||
拟审批意见 |
同意审批 |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