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凉意在十一月的蒙自市雨过铺街道弥漫,上万顷的番茄和辣椒地展现出勃勃生机。红彤彤、绿油油的果实点缀在枝头,摇曳间风姿绰约,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街道的新光村居民白忠华笑容满面地说:“我家种植的番茄长势喜人,产量也高。这都得益于使用了蒙自关圣庄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有机肥料。”
随着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推进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雨过铺街道的葡萄、番茄、辣椒等果蔬产业蓬勃发展。然而,过去处理秸秆的方式,有的堆在田头,有的扔进沟渠,有的烧毁,既污染了环境,又引发了田地虫害和病害。
新光村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蒙自关圣庄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服务于农民的果蔬种植和销售,还将回收的秸秆粉碎发酵,处理成有机肥。这种将秸秆“变废为宝”,反哺到种植中的还田方式,为新光村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机肥与化肥相比,营养元素全面,微生物菌群丰富,不仅能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居民蔡恒忠说:“我家种植辣椒使用秸秆加工的有机肥后,产量增加了30%至40%,每亩增产至3至4吨,产值亩均增加了2万元至3万元。今年种植8亩,第一茬产值达到了17万元左右。”
该合作社理事长李海明表示,自2022年12月开始回收秸秆加工,2023年四月、五月、六月第一批有机肥下地,目前已出售800吨左右有机肥给农户使用,不仅带动了新光村循环农业有机种植果蔬产业发展,更推动了周边农户在水稻、玉米种植和大棚蔬果种植上使用优质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用量,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如今,合作社的有机肥供不应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地种植户前来购买。
雨过铺街道的“合作社+农户+有机肥”生态循环模式为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农民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致富之路。街道计划推广这种模式,以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雨过铺街道李沿杓 普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