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补贴机制,全面推进“治厕”。蒙自市把“厕所革命”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优先位置,打响农村旱厕歼灭战,按照“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基本思路,加快启动农村改厕大摸底工作,科学合理编制改厕方案。用好2020年2000万市级厕所革命预算资金,积极推广简单实用、经济实惠、农民群众易接受的卫生改厕模式,鼓励厕所进院入户。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公厕改造8座,省级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1645户,完成中央整村推进户厕改造6969户。
创新垃圾处理机制,全面推进“治脏”。一是创新“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工作,制定《蒙自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首批试点4个自然村;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整治4340次,发动34524名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出动机械338台,投入资金175.06万元;清扫农村生活垃圾12280吨,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房34个,配置垃圾运输车2辆,配置垃圾桶227个;清理村内水塘104个,清理村内沟渠252.2公里,清理村内淤泥323.3吨;清理病死畜禽29.02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1346.9吨,清理农业投入品包装物86.41吨,清理残垣断壁47处。二是创新“清洁家园、荣誉超市”工作机制。紧盯农村人居环境、家庭卫生“脏乱差”突出问题,通过系统设计,统一建设风格、统一运行模式、统一标准流程,全市建有“清洁家园荣誉超市”13个,打造“清洁家园荣誉超市”示范村22个,发放“荣誉存折”4.47万本,农户参与率到82%,为群众积分231.21万分,为群众累计兑换积分130.18万分。在“荣誉超市”积分兑换激励促进下,共开展家庭环境卫生整治2199次,召集志愿者6867人,创“卫生示范户”5419户,实现全市农村环境逐步向好的转变。
深化河长制,全面推进“治水”。深入贯彻河长制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好组织、协调、分办、督办、跟踪、考核职责。对全市辖区河(湖)进行片区划分,全部纳入河长制责任体系,设立市级河(湖)长17人,乡镇级河(湖)长22人,村级河(湖)长83人。制作安装河长公示牌57块,确保了所有水体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聘请村庄规划管理员139人、乡村保洁员1051人,有效解决无人管、无人治的问题。组织开展“河长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行动、长桥海清网行动、马堵山库区清理钓棚等行动;全市累计组织开展清河行动164次,组织干部群众参与达2046人次,出动机械设备522台次,投入资金58.75万元,清理河湖库渠38条(个),清理河道污染物1355.7吨,清理拆除临湖沿河违章建筑440平方米,拆除非法养殖网箱60个,清理排查入河排污口16个,清理水生植物4320吨,恢复水生态面积1500余平方米。
落实村规民约,全面推进“治风”。一是通过《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等方式制定“保洁管理责任 制度”、“ 门前三包责任制度”、“ 垃圾收集清运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环境卫生考评制度”、“保洁收费制度”等制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市13 个乡镇(街道)配备村庄保洁员1170名,覆盖率达100%。二是做到四有,即有一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垃圾箱、垃圾池、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点);有一支专业环卫保洁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制度;有一套考核奖惩机制。三是建立日常宣传长效机制,组织宣传车和村干部到田间地头宣传好、发动好、落实好各项环卫要求。在蒙自报、今日蒙自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专版,集中报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系列宣传活动,同时组织挂包单位开展入户教育宣传941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7份,张贴宣传标语893条,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感动蒙自人物”评选等创建活动,引导推动乡风民风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