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蒙自市构建“五重点”稳定脱贫新模式

来源:市扶贫办 发布日期:2018-07-06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蒙自市创新扶贫模式,从教育、卫生、劳务、文化、党建扶贫五个方面重点入手,全面做好扶贫工作。

实施控辍保学清零行动。制定下发了《蒙自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清零行动实施方案》和《蒙自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清零行动劝返工作方案》,签订了《蒙自市2017至2018学年义务教育精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各部门明确责任,为全市控辍保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以全国精准扶贫大数据(国台办系统)为依据,全面建立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专项信息数据库,前后5次组织全市学校和各乡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摸排、核查工作,将全市贫困家庭中目前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逐一全面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做到识别准、底数清、情况明。

建档立卡户大病不用愁。制作了《蒙自市健康扶贫30条措施》口袋书1万册、宣传折页2万册,健康扶贫宣传栏150份、人畜混居危害、卫生村建设标准等宣传海报128份及医保报销政策挂历3792份、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封信2万张等宣传资料,分别发放到基层干部手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全面推进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全市共组建16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家庭医生签约87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402人。与此同时,积极做好执行州级统筹管理,确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倾斜政策配套落实到位;落实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措施,切实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支出负担;实现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报,有效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加大健康扶贫资金财政投入,截至5月31日,全市共配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金607.6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8万元、兜底保障补助80.95万元、家庭医生签约补助38.87万元。合计投入735.5万元。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已建立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农村孕产妇补助“一站式”结算窗口。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

就业帮扶“量村定制”全覆盖。围绕“送出去”的思路,聚焦深度贫困村就业转移扶贫为重点和突破口,按“没有条件的贫困户要创造条件尽量输出、有条件的贫困户要户户有劳务输出”层层分解职责,列出时间表、任务数,以促进群众增收、技能提升、观念转变以及土地流转。组成5个深度贫困村转移就业全覆盖攻坚工作队,在山区7个重点乡镇设立“精准脱贫+转移就业”一线工作站,处理各乡村组贫困劳动力的数据统计、技能培训、岗位信息推介、劳动力转移等工作。同时,组织30多家挂联企业、3家培训机构、4家劳务公司自备行李驻村,逐村逐户逐人开展摸底调查工作。职业培训机构对贫困群众参加技能培训意愿和培训项目进行调查,并组织实施相应技能培训、复合型培训、引导性培训。劳务公司则引导贫困农村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积极动员适龄劳动力外出就业。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36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734人,分别至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务工。

努力实现精神与物质“双脱贫”。不断挖掘传播文化遗产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策划举办多样民俗文化活动,真正做到文化扶贫,让贫困村、贫困户吃上“文化旅游饭”。把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大局,把文化注入产业发展内涵和过程中,既保护当地自然文化生态,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让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撬动”脱贫攻坚的一个有力“支点”,做到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既要充分利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又要重视“文化+”改造传统产业,也催生众多新生产业,真正然让文化扶贫,在脱贫攻坚这个领域开花结果。

扎实抓好党建与扶贫“双推进”。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结合“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党政机关联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群众、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双联系一共建”活动,推动机关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发力,引导资金、项月、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贫困村镇聚集,建强贫困村镇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为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采取主题式、定向式、订单式服务,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确定服务主题、积极组织开展服务活动,结合高原特色农业项目和畜牧、旅游、蔬菜等特色产业,与贫困户实际结合起来,努力争取项目、研究落实措施,扩大农户增收渠道,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目前,发放产业补助资金1357.1万元,建立产业基地7个、受益贫困户314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