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我市统筹抓实隐患排查、预警预报、应急演练、防汛值班等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完善机制体系,有效提高工作效能。严格按照“一盘棋”思路和“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理顺职责划分,有效处理好统和分、防和救、上和下的关系,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救灾责任体系,以市长为指挥长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形成市防指办牵头总抓,应急部门以救为主救中有防,行业部门以防为主防中有救的指挥部运转机制,形成了从上到下统一指挥调度、有效协同联动的一体化防汛救灾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
二是全面开展排查,查缺补漏安全度汛。及时下发《蒙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主汛期防汛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市防指成员单位组成的五个检查工作组通过采用书面汇报、现场检查、查阅台账、质询等方式对全市水库、河道、城市防洪防涝、公路、铁路、在建机场、桥梁、学校、矿山、尾矿库、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等各相关行业防汛重点部位在汛前大检查的基础上开展防汛安全再检查,现检查工作已全面完工,对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
三是突出预测预警,扎实做好科学防控。市防指办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并协同做好气象信息的预测、预警信息分析工作,确保辖区范围内气象信息及时准确发布。对于有集中强降雨或持续降雨的地区,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督促乡镇和有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入汛以来,共发布重要天气消息12期、山洪灾害预警5期、地质灾害预警6期,降雨过程中发送雨情、水情短信4200多条,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融媒体抖音账号及时同步发送预警信息,尽快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
四是落实演练到村,切实提升避险能力。下发《蒙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区隐患排查重点防治区预案编制及演练的紧急通知》,5月30日至31日先行在98个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开展防汛减灾转移避险演练。6月1日至4日在全市661个自然村开展全覆盖防汛减灾转移避险演练。目前,全市661自然村演练工作已安全、顺利、圆满完成。
五是关注特殊群体,建立临灾转移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对孤寡老人、伤残人士、留守儿童、涉疫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临灾转移工作,确保防汛应急救援工作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以村(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内受防洪标准洪水、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特殊群体逐户开展排查登记。建立转移台账清单,组建防汛转移工作组,以户为单位明确转移责任人、转移路线、安置区,制作防汛转移责任包户“明白卡”安装于居民住宅醒目位置。
六是强化部门联动,实现及时预警响应。市应急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已形成联合会商、预警发布机制,由市防指办组织编制并发布了《蒙自市特重大暴雨预报预警信息处置工作方案》,明确预警发布主要通过OA、微信群、QQ群等多种形式向各级单位、乡镇(街道)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并要求逐级采用大喇叭、电子设备等形式转发通知,确保灾害预警到村、到户、到人。
七是加强值班值守,确保遇险立即处置。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领导和值班干部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做到值班不离岗、带班不缺班、全体干部职工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确保一旦发生灾害或遇到紧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切实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并要求值班人员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了解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确保汛期各种指令和灾情信息渠道畅通,坚决杜绝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等情况发生。(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