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始终把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作为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关键之重,因户施策,全力拓宽增收致富路径,全面推进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农村人口增收行动。
扛实责任,汇聚合力。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省委王宁书记调研红河时关于“将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建档、施策,实施促进增收行动”指示精神和州委的要求,将全市巩固脱贫人口增收目标锁定在人均1万元。统筹乡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单位工作力量,迅速开展一轮拉网式排查,精准锁定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农户,要求各行业部门围绕增收梳理和挖掘促增收政策措施,动员定点帮扶单位和“万企兴万村”挂联企业探索创新帮扶模式,寻找增收致富新路子。
全面排查,精准识别。统筹推进动态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大排查。制定《蒙自市开展脱贫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对象集中大排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大排查工作手册,全员培训,抽调定点帮扶单位干部161人下沉到村,与乡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共同组成小分队开展专项大排查和动态监测,于4月25日完成专项排查。对全国防止返贫监测系统中2021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0元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7486户32964人进行逐户重点核查,对所有农村居民进行拉网排查。充分运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和行业部门数据分析比对,分析出全国防止返贫监测系统以外的重点人群1257人纳入重点核查。
产业培植,提升成效。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筑牢增收致富基础。按照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13家行业部门的31项主要帮扶政策不停、标准不降,杜绝贫困代际传递、医疗致贫、兜底不牢等“旧”问题制约增收。持续增加产业投入,增强产业带富效能。基于全市水果种植面积4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肉牛存栏8万头,生猪年出栏70万头的基础和优势,依托蓝莓产业聚集效应和鹏欣肉牛产业种源优势,2022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深化“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推进“全国水果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新建大型石榴、枇杷分拣冷链加工园区,完成鸣鹫舍所坝万头纯种母牛繁育场,建成投产6个千头肉牛育肥场,扩建现代化基质蓝莓种植基地1万亩,建成蓝莓品种组培研发中心,提升品牌效应,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推进林果产业提质增效,逐步形成蓝莓、肉牛产业高地。
促进就业,兜底保障。建设“技能蒙自”,促进就业增收。2022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转移就业2.7万人。积极探索新渠道,解决特殊群体增收难。探索蓝莓采摘解决弱劳力就业,针对部分低收入人口缺技能、劳力弱、就业难的现实,积极探索国有公司带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蓝莓采摘劳务服务,优先帮助弱劳力实现就近务工。探索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兜底户投资增收。不断调整完善“蒙自市精准防贫救助基金”救助范围从“监测对象”调整扩大至“人均纯收入1万以下农村家庭户”,对于政策兜底户,采取低保、临时救助和基金救助“双重兜底”。(市乡村振兴局 赵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