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为目标,全面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再上新台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搭台”夯实服务基础。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形成“233+N”实体平台服务模式,“233”即:建成蒙自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蒙自市公证处“两个重要窗口”、12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联系点),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市、乡、村“三级覆盖”,在市信访局、建设者之家和市看守所等“三个重要场所”派驻律师服务。“N”即: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通过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由专业律师值班以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多种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
聚焦“扩面”主动服务大局。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动加强涉企法律服务,2021年来,组织律师担任112家民营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开展法治体检32余次,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1148余人次,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1479余次,引导企业依法合规运营;市公证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查等服务,共办理涉企招投标现场监督公证255件,签名(印鉴)公证5件。
聚焦“织网”拓宽宣传渠道。建立“蒙自司法”微信公众号和“蒙自司法”抖音号,形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截至目前,“蒙自司法”微信公众号推送法治宣传文章481篇、“蒙自司法”抖音号发布信息142条。在蒙自市法治文化广场导示台上嵌入“云南掌上12348”“红河普法”“蒙自司法”“一部手机办事通”微信二维码,让群众通过指尖便可查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法治建设动态,积极回应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广泛宣传37281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畅通公共法律服务通话渠道,指派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接听每一次咨询电话,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2021年来,共接听电话法律咨询1200余次。
聚焦“提质”增强服务实效。一是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落实好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人员权益保障工作,做到应援尽援,2022年1至3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5件,其中刑事案件31件,民事案件74件;涉及农民87件,农民工53件,涉及少数民族67件,未成年人28件,涉及残疾人2件,妇女32件,涉及老年人9件,军人军属2人,建档立卡脱贫户6件。二是推进自助法律服务行动,购置智能法律机器人20台,分别摆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红河学院、大尔多超市等20家单位,方便人民群众自助查询法律法规。(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