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努力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通过“三个行动”全面提升科技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抓实省级平台建设行动。加大现有孵化载体运行管理,在提升孵化能力、完善体系建设、加大平台投入、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实现突破。现有省级星创天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州级众创空间”3个,州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个。申报省级科技平台建设项目1个,依托平台培育和汇聚一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促进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对我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深化科技政策优化行动。一是强化政策落实。持续深化落实云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搭建发展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引领一批企业驶入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强化政策宣传。结合重点工作和科技创新典型,用好州市级各媒体平台,省、州、市科技网站等科技宣传载体,积极宣传科技创新的工作成效;结合科普宣传周、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节点举办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产学研对接、企业调研等系列活动机会,宣传科技创新政策。三是强化项目扶持。贯彻落实好《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投资导向,结合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争取科技项目。
推动合作资源集聚行动。按照“市级领导挂行业(商会、协会),职能部门挂项目,党员联系服务企业”的营商服务联访机制,提早谋划,全年围绕高企引育、中小企业发展等重点任务,深入企业,常态化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发掘企业优势、征集企业难题,帮企业牵线高校,为企业发展寻诊把脉、开方抓药。牵头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校企对接桥梁,举办校企对接、产学研合作、银企对接等活动,解决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难题,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深度创新融合,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实现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双提升”,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深化校(院)地合作,引导企业与昆明理工大学、贵金属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红河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共同建设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成果转化机构,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我市工业升级改造和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市科技局 侯梅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