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来源:蒙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01-19 浏览次数:

我市持续健全防贫监测帮扶机制,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压实党政领导政治责任。全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蒙自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调度巩固衔接工作。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衔接工作。各乡镇、各行业部门按照党委(党组)书记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持续驻村帮扶,全市重新选派15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48个村驻村开展工作。

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全面选优配强乡镇党委和村(社区)“两委”班子,2021年以来,提拔78名优秀干部到乡镇任职,进一步优化了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推动3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完成整顿验收。全市1161名村(社区)干部和2133名村组干部开展任职资格联审,完成“一肩挑”77个,占比89.53%。“两推”共推荐出654名“两委”委员,其中本科学历60人,专科学历129人,实现干部班子年龄、学历“一降一升”。

提升乡村振兴环境质量。一是全面实施7个山区乡镇集镇和5个重点精品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整治,重点围绕水环境治理、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拉高标杆,打造亮点,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品示范村、示范片、示范镇为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重点谋划一批“十四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项目,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农村住房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自然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等,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为重点,突出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补齐短板弱项,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建立美丽宜居宜业乡村,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统筹整合专项资金14232万元,实施项目67个,主要为产业项目、人畜饮水巩固提升项目、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等。全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保持稳定,农、林、水等涉农部门整合资金约为4.4亿元。西北勒乡建成占地12亩的综合交易市场,拥有州内第一座气调仓储库、第一条苹果智能分拣线,预计年内产生收益超20万元。目前,我市4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面达标,平均收入达到5万元,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组织申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1个,充分依托红色资源,将查尼皮建设成“立足红河、覆盖滇南、面向全省”的党性教育基地。持续发挥“建设者之家”就业综合服务的作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余人。

持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以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契机,围绕村庄规划编制、硬件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配置4个方面,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用好4亿元农发行贷款资金,实施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动建设项目往村覆盖,力争未来五年建设2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5个田园综合体、20个精品示范村、100个美丽村庄、5个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区,现正以蒙自市肉牛产业4个万头牧场项目,争取农发行贷款7.6亿元。全市“一县一业”示范创建计划投资3.2亿元,已经成投资1.36亿元。积极探索群众参与“资料股金、土地租金、务工薪金”模式,聚焦“林果乡村,生态家园”,推进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化、设施化、现代化建设。坚持以“国有公司+农业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模式,集中流转土地,不断提升优化石榴、苹果、枇杷、葡萄、蓝莓等产业品质。

深化帮扶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进农危改,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教育保障持续增强,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7130个,持续开展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100%入学。医疗保障持续有力,保持全市脱贫人口和边缘户医保参保率100%。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6个,投入资金2123.3万元,完成全市分散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及水窖村清零专项行动,解决了3个乡镇11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共计2505户11269人饮用水窖水的问题,实现农村100%集中供水。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全市1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937户3628人全部稳定入住,发展特色林果7000余亩,经济作物种植1000余亩,发展蔬菜种植2000余亩,1505人搬迁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市乡村振兴局 赵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