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春光明媚。云南省蒙自市雨过铺街道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彝族尼苏支系的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传统的“祭龙”佳节。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蒙自市雨过铺街道百分之九十五的居民是世代居住在“两海”(长桥海、大屯海)周边的彝族尼苏支系。民间传说,“龙虎”被视为彝族尼苏的民间图腾,象征着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龙树”作为“龙”的化身,是彝族尼苏人的守护神,保佑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国泰民安。彝族尼苏村寨对“龙树”怀有赤诚的信仰和崇拜。这些村寨都有自己本村的“龙树”,有的已有上百年历史。村民们经常在树下清扫卫生,保持干净整洁,使得“龙树”无论年岁长短,都枝繁叶茂、繁花竞艳。
祭龙活动主要包括“祭龙树”和“祭龙宴”两个仪式,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龙活动的意义在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富裕,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愿。
活动中,村民们杀猪、杀鸡,身着节日盛装,祭祀仪式融入了新思想、新内容,与生态建设、文明创建等活动相结合。“祭龙树”仪式在村民载歌载舞中拉开序幕,主持人双手托香祈愿,同时告诫村民要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尊老爱幼、保护生态、勤耕细作。孩子们祈求平安,学习顺利,将来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活动中,雨过铺街道各村的村民们围坐在摆满彝家特色美食的桌边,无论是来自远方的各族宾客还是当地的尼苏群众,都亲如一家。他们畅所欲言,尽情喝,尽情唱,尽情跳,共同享受这难得的欢聚时光。马房村的“祭龙宴”现场,彝族美食摆成一条“龙”,宴中回荡着民族团结和谐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欢声笑语。该村的广场上,各族群众与外地游客、嘉宾一起,纵情歌舞,形成歌舞的海洋。
马房村村民杨红成说:“祭龙活动是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举办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村民之间的凝聚力,激发大家共同努力,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