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农办、市民政厅、市妇联、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蒙自市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蒙农联发〔2022〕26号)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现就全乡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如下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市委农办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村民自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治理方式、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专项治理工作应在乡党委领导下开展,建立部门间分工协作机制,约束和引导相结合,把握力度节奏,确保农村社会平稳有序,金额普遍过高等问题。
——坚持依法依规。先立规矩再进行治理,出台政策措施和发布标准规范,内容、程序都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坚持标本兼治。把治理陋习与转变观念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种方式,让农民群众既改变行为,又提升认识,以清风正气有效抵制歪风邪气。
——坚持疏堵结合。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也要进行负面曝光,严格执行相关惩戒措施,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避免“破窗效应”。
——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不提不切合实际的治理目标和要求,不给基层和农民群众增加负担,尊重民族和区域风俗习惯,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
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陈规陋习和不文明习俗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切实减轻,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在行政村实现全覆盖,移风易俗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开展高价彩礼专项治理。重点治理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彩礼。
1.倡导婚事新办。引导和带动农村群众树立高尚文明、勤俭节俭的婚庆意识,形成以举办节俭婚礼、文明婚礼为荣,以相互攀比、铺张浪费为耻的鲜明导向和氛围。鼓励举办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新式婚礼,倡导不干涉婚姻自由,不索取高价彩礼,不为婚姻设置不合理条件,有效遏制滥发请柬、大摆筵席、讲排场比阔气、攀比炫富等不文明行为。
2.培育健康婚恋观。充分发挥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作用,开展婚恋新风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适婚青年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觉带头摒弃陈规陋习,积极倡导家属及亲朋好友传播勤俭家风、树立婚嫁新风。广泛动员群众坚持“不比彩礼高低、崇尚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相互提醒监督,培树好家风、好乡风。
6.革除陋习树新风。通过倡议书、承诺书、短信、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禁办”的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因人情攀比造成铺张浪费的反面典型加大曝光力度,向变味的人情陋习宣战,改变不良习俗和心理。充分利用各种节庆、节点组织开展群众乐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创作演出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市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全社会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