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期路白夜间课堂】带你奔赴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守护之旅

来源:蒙自市期路白苗族乡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09-27 浏览次数:

没有电灯,晚上只能靠手电或者蜡烛照明;没有干净的房间,房梁上老鼠的叫声清晰可见;

漫天的黄沙让人看不清远方。面对这样的环境?你会选择留下还是离开?樊锦诗这位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选择了面对85岁的她,一干就与黄沙相伴近六十年。

本期夜间课堂,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走进《故事里的中国》,讲述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如何用实际行动凝练成“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是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的真实写照。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常书鸿留法归国后,毕生致力于敦煌文物事业,被称为“敦煌守护神”;段文杰在一次画展上被敦煌壁画吸引,开启了一辈子对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毅然接过两位前辈手中的接力棒,默默守护着茫茫大漠里的莫高窟。

60年来,她初心不悔,静静守望在莫高窟旁。今年7月,在距地球4亿多千米的地方,一颗以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樊锦诗星”,也在浩瀚天宇中静静运转、静静闪光。

在最后的节目中,樊老深情寄语年轻一代。她表示:“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我发现他们特别有朝气,特别热爱工作,而且有创造性,我相信他们能继续发扬‘莫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会把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继续下去,而且会比前人做得更好。

以樊老为代表的这样一批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付给了敦煌的流沙和千佛洞方圆百里上匆匆消逝的光影,在一种貌似荒寒的人生景致中探寻一个又一个莫高窟的春天。没有聚光灯、没有求关注,大爱至简、默默守护,让人心生敬佩。

观影之后,不禁想问,渺小如我,又能为之做些什么?或者,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