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水田乡着眼农村劳动力需求,围绕“人人持证、技能蒙自”要求,推行“三三”工作法,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有力确保技能培训有实效、有成果,推进“技能蒙自”落细落实,切实推进水田乡村振兴新局面。
搭建“院校+培训机构+实训基地”的技能培训平台,促进技能培训提质增效。一是依托院校搭建“校地”合作载体。积极与红河学院、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等大专院校合作,充分发挥院校师资优势,针对用工企业、农村劳动力需求,重点开展劳动力转移、农作物种养殖等契合度高的技能培训,推动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真正落地见效。二是依托培训机构搭建“母亲学校”培训载体。整合力量,加强与八仙林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长期合作,着眼女性就业群体、农村劳动力群体等重点人员,提供全方位职业技能培训。三是依托实训基地搭建家门口的“培训课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建立实训基地,为广大群众搭建家门口的“培训课堂”,聚焦百香果种植、家庭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阶段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课堂,提高农村群众获取培训资源的实时性和便利度,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构建“科技特派员+本土能人+网络达人”的技能培训人才队伍,为技能培训增添动力。一方面,依托在水田乡建立的红河州首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形成“工作站+田间地头”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农技专家走基层”、科普讲座等形式,将科技触角延伸到基层第一线;另一方面,以科技特派员为引领,带动全乡“能人”“田专家”“土秀才”参与,依托百香果种植基地、生姜种植基地和家庭养殖场等,培养一批群众身边学习有成果,创业能成功,带动有成效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时时为群众开展基本种养殖指导。另外,结合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形势,深入挖掘本土网络达人,在“请进来+强本土”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直播带货培训,增强本土网络人才的网络技能,为群众的农产品扩宽销路。
建立“政府+”服务模式,由乡党委、政府牵头,着眼群众需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优质技能培训。一是当好“店小二”,技能“菜单”服务到家。以就业小站为中心,打造“技能政策送到家”志愿服务品牌,摸清务工返乡人员就业意愿、服务需求等,牵线搭桥邀请企业现场招聘,利用赶集日、大喇叭、微信群、公众号宣传发布招聘信息,让外出务工人员及时获取信息,做到有岗可选,可选好岗。二是当好“急郎中”,技能培训对症下药。在技能培训前开展村民意愿调查,就群众生产、种植、就业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开方”,本着真情办理、真情服务、真情解忧的原则,广泛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专家现场技术咨询指导、后续跟踪服务,将专业技术送到群众身边,打通专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当好“娘家人”,扶持政策精准落实。严格落实务工补贴、自主创业补贴、小额信贷等政策,大力营造扶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政府扶持,引导群众树立“有技能好就业”“长技能就好业”“高技能就业好”的意识,为乡村振兴凝聚人才力量。
下一步,水田乡将持续深入开展“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提升蒙自首位度”大讨论活动,聚焦“技能蒙自”目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在“提升蒙自首位度”中做出水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