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雨过铺街道——闲置粮仓变身“共富车间”小空间撬动乡村大振兴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21 浏览次数:

雨过铺街道全力推进“家门口务工车间”建设,面对闲置粮仓的难题,深入调研,与企业密切沟通,协调各方资源,将闲置粮仓成功转型为“共富车间”,以小小空间为支点,有力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破茧新赛道,老仓绽放“新姿”

雨过铺街道紧紧围绕省、州、市关于建设“家门口务工车间”的部署要求,巧解闲置资产盘活方程式,引导公司将曾经杂乱无序的闲置仓储空间打造为集创意设计、数字印刷、职能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车间,将沉睡的“老粮仓”打造为现代化文印工坊,走出了一条“产业+文化+就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了从传统“油墨香”到现代“智慧链”的跨越,让传统印刷业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就近就地为200余农户提供了家门口的稳定就业岗位。

乡土微工厂,托起就业“大梁”

授之以鱼,增设家门口的就业岗。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召开政企恳谈会,收集、发布辖区企业用工信息,建立“固定岗+季节岗+计件岗”三级用工池,推荐200余人到印务公司就业(其中,特殊群体家庭困难员工3户)人均月增收达5000元,有效解决群众资金困难问题。旺季时,公司灵活招募周边农户参与包装、物流等环节,每年临时用工超200人次,助农增收100万余元。同时,积极探索“家庭作坊”模式,将手工工序延伸到群众家中,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授之以渔,开设家门口的培训班。雨过铺街道指导印务公司采用“订单+培训”模式,针对设备运作、设备检修、产品质检等技术岗位,邀请行业优秀技工开设“印技专班”,培养一批技术工人,既提供村民就近就业机会,又传授村民印务设备操作技术,实现既授之于鱼也授之于渔,先后培训员工60余人次,实行“老带新”帮扶制度,结业率达100%。

拓宽业务版图,开拓企业“蓝海”

雨过铺街道和印务公司共同建平台、谋良策,把业务范围拓展到相邻县市、乡镇(街道),紧密结合各乡镇(街道)特色产业,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包装设计,助力农产品打入北上广市场。为周边州市、县市、乡镇(街道)枇杷膏、蓝莓膏等农特产品设计打造特色包装,为新安所飞花酿、佳沃蓝莓、个旧水泡梨等设计和制作包装盒,打造品牌logo,助力产品溢价提升30%,真正实现企业兴村民富,将企业经营收益与村民收入紧密结合,共奔富裕路。此外,每年为周边景区提供20余万份印制服务,吸纳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最高日就业人数达6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