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蒙自市召开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合作发展会议期路白苗族乡在低空经济领域先试先行与云南省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无人机植保、农产品配送协议
"飞"常守护让每一株作物都享受VIP服务
在枇杷种植示范基地,植保无人机化身"空中管家",仅用5分钟就完成20亩高标准作业。智能导航系统确保药剂精准送达每片枝叶:农药减量30%的绿色革命、 用水节省90%的节水奇迹、作业效率提升20倍的"山乡速度"。"这就像给作物请了个专业护理师!"农技专家感叹道。科技赋能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更让期路白乡的农产品向有机化、高端化迈进。
"飞"跃天堑破解"最后一公里"的山地密码
运输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8分钟、运输成本降低60%以上、农产品损耗率直降80%。无人机吊运的创新模式已在红河州香蕉运输中取得实效,今后,将为期路白苗族乡特色农产品出山开辟了新通道。
"飞"向未来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的"三步棋"
自《云南省无人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省已培育相关企业超百家,建成多元应用体系。此次签约正是落实“科技兴农”战略的具体实践,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期路白苗族乡农业正从“人扛牛拉”向“智慧云端”跃迁。站在政策风口,期路白苗族乡山区立足特色,创新提出低空经济发展"三支柱"战略:1、科技赋能支柱打造"1+N"无人机服务体系:建设1个乡级无人机综合服务中心、培育N个村级无人机服务站点、开发特色作物的专属作业方案;2、人才振兴支柱实施"金翅膀"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企业+合作社"人才共育机制、开设"田间课堂"实操培训、培育持证飞手,带动就业;3、产业融合支柱探索"无人机+"多元发展模式:"无人机+电商"构建农产品空中物流网、"无人机+旅游"开发低空观光体验项目、"无人机+应急"建立山地应急救援体系。
从精准植保到山地吊运,无人机正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新方式。此次签约不仅展现低空经济的技术魅力,更勾勒出提质增效的农业现代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