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17-08905
-
发布机构蒙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7-04-27
-
时效性有效
蒙自市2017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2017年一季度我市认真贯彻省、州关于稳增长的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市委“
一、经济运行情况
1-3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25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9亿元,同比增长8.9%。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6%,拉动GDP增长0.3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6.1%,拉动GDP增长个13.0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2.3%,拉动GDP增长个3.8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4:51.7:41.9。
(一)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全市狠抓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落实,狠抓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推进,确保农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2017年一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7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增加值2.18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增加值0.29亿元,增长5.9%;林业增加值0.09亿元,增长8.0%;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3.7%;渔业增加值0.08亿元,增长8.2%。
(二)工业经济总体保持高位增长。
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5%, 虽然较上月同期回落了11.6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7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0.9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州排位第3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1-3月,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7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上月同期提高5.8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州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绝对数位居全州笫1位,增速位居全州笫12位。
(四)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1-3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5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
(五)财政收支大幅增长
1-3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在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21亿元,同比下降27.2%;非税收入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01.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85亿元,同比增长20%。从纳入GDP核算的财政八项支出看,八项支出合计为5亿元,同比增长20.1%。
(六)金融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3月末累计,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39.09亿元,比年初增加32.43亿元,同比增长3.89%,比上月同期回落4.13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156.21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同比增长11.85%,比上月同期提高1.63个百分点。
3月末累计,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48.41亿元,比年初增加17.73亿元,同比增长21.32%,比上月同期提高3.28个百分点。
(七)预计一季度“两个”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7171元/人,同比增长10.0%,比上年同期的6519元/人,净增652元/人。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031元/人,同比增长12.0%,比上年同期的2706元/人,净增325元/人。
(八)纳规情况
2016年我市新纳规企业25户,其中工业企业4户、批发企业2户、零售企业9户、住宿餐饮企业1户、房地产企业5户、重点服务企业4户,今年一季度新申报纳规企业7户,其中工业3户、建筑业3户、房地产1户,新纳规企业将对我市一季度经济增长形成有力的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工业经济高位增长的原因
工业增加值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2016和2017年1季度工业纳规中,新增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2017年1-3月,这两个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8%,新增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引擎。
(二)房地产投资信心不足
今年市政府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奖补政策, 1-3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4.95%,比去年同期回升了95.7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受政策影响增速大幅回升,但是房地产投资信心不足,今年1-3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57.2%。
三、措施和建议
抓好政策落实,深入贯彻《蒙自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实施意见》蒙政发【2017】60号文件精神,强化财税、金融和信用保险支持,降低企业用电、物流成本,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稳定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开拓市场,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引导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加强研发投入、技术升级,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特色城镇建设,促进住房消费,促进社会消费增长。(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