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请”“谢谢”挂在嘴边,早起十分钟不让私家车拥堵校园门口,利用双休日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等文明风尚,已成为云南蒙自市广大市民的生活日常。近年来,蒙自市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为蒙自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添彩。
以价值引领涵养文明高地。“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是蒙自市严格执行的教育为本使命。各中小学在每季开学时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蒙自市第一小学把厚植爱国情怀融入主题课堂,蒙自市雨过铺中学以汇报表演形式拓展自身素质提升,蒙自市第四中学邀请到蒙自市公安局民警入校进行安全教育……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让文明新风根植于青少年心田。
“我们通过‘青年大学习’、组织‘喜迎党的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召开‘学唱爱党歌曲’主题班队会,有效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蒙自市教育体育局专职副书记刘媛说。
榜样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蒙自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王琴说:“我们今年在六一儿童节期间评选出并发布‘新时代蒙自好少年’23名,主要是通过典型选树、示范引领和教育实践,广泛宣传可亲、可信、可学的少年形象,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未成年人积极响应时代召唤、人人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仅2022年,全市共推选出5名“新时代红河好少年”,2名“新时代云南好少年”,其中,1名拟向中央文明办推为2023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由市教育体育局评选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1090名(个),州级85名(个),省级47名(个)等。
以阵地建设优化文明环境。“齐心协力,并肩作战,这是中国女篮的团队精神。”走进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蒙自市第二小学,校园广播正在为“携手,奔向未来”体育节进行专题广播。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图书角”“功能室”,师生出口能诵的校歌校训,校园内人文气息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蒙自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行知文化特色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至2022年,分别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3所,州级文明校园31所,市级文明校园53所。蒙自市团结小学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家长学校举办的‘生命教育’等心理健康讲座,都是我们家长目前最关心的话题。”银河社区居民王茂说。为凝聚家校共育合力,蒙自市积极推动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构建普惠式家庭教育服务平台,成立家长学校104所,其中,“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1所,“云南省示范家长学校”5所,蒙自市各中小学在职教师、志愿者纷纷开讲,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导。
以文明实践扬起文明新风。围绕节日内涵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是蒙自市开展文明实践的常态举措。“2022年清明节,5万余名学生参与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端午节,2万余名学生体验亲手包粽子、煮粽子;春节,近160余名“书法小能手”为市民书写对联……这一幕只是蒙自市开展未成年人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蒙自市志愿服务中心主任陈箐林说。2022年约1万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文知识宣讲、公共环境卫生维护、交通秩序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之中。
在蒙自,有一支500余人的“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队,他们个个谦虚有礼,周末或假日,他们穿梭在红色景区和敬老院,用童声传播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通过‘小手拉大手’的作用,不断规范师生、家长的言行,拓宽文明实践领域,带动社会服务水平和市民文明自律能力的整体提升。”陈箐林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云南蒙自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抓的不仅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拓展的是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座城市;培育的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操,滋养的是悄然绽放的文明花朵,促进的是文明城市创建。(王爱菊、陈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