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榴城”——蒙自,有着700多年种植石榴的历史,15万亩石榴园,是产业、是愿景、是家园、更是蒙自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象征。长期以来,蒙自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蒙自实际走出一条“石榴家园”创建之路,不断推进蒙自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将民族工作视为政治工程、生命线工程、牵引能动工程,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把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各项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
持续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2016年以来累计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093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项目1个,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30个、产业示范基地1个,支持12个少数民族村实施了修路、建活动室等民生工程。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2016年以来累计争取少数民族文化项目14个,资金140万元,累计培养传承人100余人,开展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民族剪纸刺绣传承保护,进行《蒙自洞经音乐》《蒙自彝绣拾珍》《彝语尼苏话与汉语常用词汇对照》等书籍编纂。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教育基地和主题公园创建,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室3个,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8个、教育基地3个、主题公园1个。围绕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泛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组建“红色小蜜蜂”“马灯”“蒙小青”等红色文化宣讲团,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学、主题党日、红色故事大家讲活动2300余场次,累计受众 80万余人次,用共同理想信念引导各族群众赓续精神血脉,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建成12个脱贫攻坚安置点,3628名随迁人口易地搬迁,8615名大中型水库移民互嵌安置在坝区乡镇。开展“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设户籍住房保障、创业就业保障、宣传教育保障、社会保障、法治保障等七大服务平台,为19.8万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切实解决来蒙各族群众融入难、安居难、就业难、保障难等四大难题,为在蒙自生活工作的各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真正让流动的各族群众在蒙自“落得了脚,扎得下根,安得了心”。
夯实民族工作法律基础,以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建立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坚持推进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把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章程,新建诉前调解一站式服务中心和诉前委派调解中心,探索组建“警社110”“蒙城义警”联防联巡联治队伍,定期组织开展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蒙自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