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春光正好,艳阳高照。在新安所镇下东山村有三五位村民正在拿着电锤、铁铲等工具用力地凿着一条排水沟。大家都干得满头大汗,却丝毫没有停下歇歇的意思。
大新寨村委会下东山村共有209户800余人,其中有40多户是外来人口,自疫情发生以来,村民们建立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意识愈发强烈,一个月以来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大清扫、大消毒”和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几个方面,使得全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
“家家户户干净了,村子里面干净了,感觉病菌都要少很多。”下东山村妇代小组长万玉仙笑着说。
据了解,在去年5月份,下东山村还是市委巡察组要求“必须进行整改”的“后进村”之一——垃圾长期堆放、柴草堆沿道路随意堆放、牲畜排污沟无盖板、村内水费难收缴……而且由于没有集体收入,村内基础设施日益陈旧破损也无力进行维护和完善。今年1月,新安所镇党委、政府在经过实地调研后,给予了部分关心与支持,协调到水泥10吨、钢筋4吨。
如何使用现有的物资,成为下东山村民眼下最关心的事。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环境卫生脏乱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经过村民讨论,在现有物资基础上,通过投工投劳、部分集资的方式,把村内的80余条排水沟打通、两条主排水沟进行设施完善,村口道路加宽。同时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消毒”。如今的下东山,村内道路上的大坑填平了,村口道路扩宽了,排污口上盖板了,柴堆草堆不见了,常年堆积的垃圾山清除了……
“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信任,成为下东山村的一个‘撬点’,村民们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就成了‘撬杆’,现在整个村子的村容村貌,包括村民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大新寨村党总支书记陈美欣说。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人居环境不能总是“等”干部叫、“靠”政府给、“要”项目来,还得建立长期制度。
“我们决定通过平时的每户‘门前三包’、周末的集中打扫和家庭环境卫生整治三块相结合来促进村里环境卫生长久的保持。”下东山村组长许桥良说,“除了要打扫自家的环境卫生外,还要清扫自家负责的那段公共区域。并且‘门前三包’是纳入了清洁家园荣誉超市打分项目的,如果没包到位,就要扣减相应分数,屡教不改的,按照村规民约的规定,以后不能享受任何的政策优惠,家里有事村里人也不帮忙。”
环境卫生提升了,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以前东山下村的人没少为断水问题上访,这次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水表安到了每家每户,每年3月份收水费的问题再也不是难事。
2020年是脱贫攻坚总攻之年,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也是蒙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之年。新安所镇党委、政府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从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提升人居环境入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激发村干部和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热情。今年以来,共为各村协调水泥50吨、钢筋10吨,投入资金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