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美妙的歌曲,无数人会去传唱,因为它和谐。云南蒙自市,广大市民如同乐谱上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携手演绎着一首和谐动听的幸福赞歌,萦绕在城市上空久久回荡。
从娃娃抓起,推动各民族友好相处是蒙自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先后荣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的蒙自市团结小学,拥有4600余名学生,随迁子女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0%,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6%,近年来,该学校从外部环境入手,通过展示墙体标语、电子滚动标语、开设主题教育展区等方式,让各民族师生潜移默化受到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知识的教育。教育工作中,配齐师资,以省编地方教材为依托,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程;编排民族大课间操,将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国旗下讲话、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从课堂到课间,团结小学长期持久、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蒙自团结小学“小白鹇鸟”合唱团参赛剪影 2022年7朋摄
“我们十年如一日加强入学、待遇、课后服务保障,实现各民族学生、随迁子女享受同等待遇,收获的是校园里学生团结进步、师生和睦相处的可喜成绩,去年,我校由多民族学生组成的“小白鹇鸟”合唱团荣获国家级金奖。平时,我们还听到不同民族的家长们互相帮忙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的感人故事,我们的师生和家长,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小学副校长刘云春说。
“退役后,是社区党组织为我们提供交流和相聚的‘家’,作为一名党员,我带头参与‘学雷锋服务队’‘红袖标巡逻队’,目前我还担任洲际华府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退役军人黄涛自豪地说道。
蒙自市观澜街道蓝天社区建立的“双拥之家”,成立了退役军人党支部和“两参”退役老兵党支部,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到群众求助、纠纷调解和组建小区业委会等基层事务中,“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和谐场景在社区各个角落生动演绎。
十余年高考季从不缺席的蒙自“高考爱心车”,免费帮助考生安全、准时抵达考场,促单位、企业“我为群众办事”活动看得见并出成效;“三话六学”实践活动中的“蒙小青”“马灯”“美孃孃”等特色宣讲团,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蒙自市政务服务局公开的举报电话、地址、网址、二维码等方式,以及蒙自市信访局来电、来访、来信、网络“四位一体”信访渠道,架起了党委、政府和市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也成为促进蒙自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粘合剂”。
良好的生态基底,成就人与自然高度共融的生活环境。蒙自市按照“见缝插绿、增绿补绿,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荫、四季见花”标准,先后投入3.86亿元资金实施城市绿化工程69项,一幅幅“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在蒙自市尽情舒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例证再也层出不穷,市民美好生活新空间不断涌现。
近日开展的“与蒙同行之圆梦骑士”滇南国际·公益骑行活动,500名骑行爱好者绕着蒙自南湖激情开骑,他们在绿荫大道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叹:“时而世外桃源,时而又见高楼耸立,真是奇妙的体验!”。蒙自城市,由138个大大小小口袋公园串联起的绿道,恰是蒙自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硕果呈现剪影。
蒙自长桥海,每年有大批白鹭鸶鸟、白鹏鸟等鸟类云集觅食,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相继光顾,“鸟不走、人可留”的和谐生态景观,为美丽的蒙自又添生机。“很多各地的鸟类爱好者都喜欢来这儿观赏、拍照,说明咱们这儿生态环境好,爱鸟护鸟已成为村里人的责任,爱护环境卫生也成为全村人的广泛共识。”蒙自观澜街道永宁村村民李兵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