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期
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空气、水、声、固废的影响。
(1)废气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焊接烟尘、装修废气等。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限制施工车辆车速、洒水抑尘,施工期粉尘属于无组织排放,机械燃油废气、焊接废气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通过空气自然扩散、稀释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
项目施工内容较为简单且施工量较小,施工人员为附近村民,不在项目区设置施工营地,无大量生活污水产生,产生的生活污水为少量员工手部清洗污水(0.1m3/d),与施工工具清洗废水(0.3m3/d),一同经1个0.5m3的临时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厂区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
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源强70-90dB(A)。项目周边5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存在,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合理布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后,噪声经距离衰减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施工期较短暂,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4)固体废物
施工期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弃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项目开挖土石方约100m3,回填于厂区低洼处,回填不完的清运至当地住建部门指定堆放点;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经收集后出售给废品站,不可回收利用的由施工单位统一清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堆放点;生活垃圾经垃圾收集桶收集后清运至周边村庄集中收集点,最终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处置率为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运营期
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空气、水、声、固废的影响。
(1)废气
燃烧及烘干废气经1套布袋除尘(除尘效率92%)+活性炭吸附设施处理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粉碎、制粒、筛分粉尘经1套布袋除尘(除尘效率92%)设施处理后与燃烧废气及烘干废气一同经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经上述措施处理后,燃烧废气,烘干废气,粉碎、制粒、筛分粉尘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限值;青贮池及废水处理站恶臭采取生物除臭剂喷洒后,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二级标准限值;食堂油烟经一台净化效率为30%,风量为2000m3/h的油烟机处理净化后,能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限值。
综上,本项目运营期在采取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后,对大气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废水
1)渗滤液:渗滤液废水经管道引至废水收集池暂存,后排入项目自建的废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工艺为“固液分离预处理+水解调节池+固定床厌氧+好氧池+接触氧化+加药气浮”,处理规模为30m3/d,经处理达农灌标准后至尾水池暂存,最终经项目区罐车运至周边旱地灌溉。
2)生活污水:食堂污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一起进入于废水收集池,然后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后与渗滤液废水一起用于旱地灌溉。
3)雨水:项目区实行雨污分流制,厂区合理布设截排水沟对雨水引流至1个7m3的初期雨水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回用于厂区洒水降尘。其余雨水排放至厂外,最终汇入南溪河。
(3)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为设备运行噪声,噪声源强在60~75dB(A),生产设备较为集中均布置在厂房内,属于室内噪声,项目预测网格最大贡献值和厂界最大贡献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项目5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运营期产生的噪声通过采取降噪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4)固废
①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花泥作为原料进入烘干工序加工制造;②废包装物经收集后统一外卖给废品回收站;③布袋除尘器收尘主要为万寿菊干花粉粒,经收集后投入粉碎机返回生产;④废水处理站污泥经压滤机脱水后,暂存于污泥干化池,含水率小于60%后用于周边旱地农肥;⑤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清运至周边村庄垃圾集中点;⑥泔水与油水分离器废油脂经统一收集后按照住建部门要求处置;⑦废机油及废活性炭经收集后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项目固体废物做到有效处置,处置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