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3-00735
-
发布机构蒙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蒙政发〔2023〕2号
-
发布日期2023-02-13
-
时效性有效
蒙自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蒙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各办、局:
蒙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张波同志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2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蒙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张 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紧紧围绕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工作要求,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始终做到讲政治、抓发展,拼经济、搞建设,惠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疫情防控精准有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中央、省、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强化医疗救治和集中隔离观察场所建设,建成并启用1040间的雨过铺大型集中医学隔离点、1012张床位规模方舱医院和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实施集中隔离9933人次,治愈出院681人。加速构建全民免疫屏障,累计完成疫苗接种149.9万剂。建立优化防控网格1.25万个,1.44万名网格员投入疫情防控一线,选派4批次360人参与“强边固防”。加快推动防控重心转变和防控措施优化完善,确保平稳有序转换,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面落实中央、省、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配套出台《蒙自市2022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0条措施》《蒙自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等7项措施办法[1]。坚持“项目为王”,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大比拼“擂台赛”7次,转化落地项目96个,全市11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9.8亿元,争取预算内和专债资金14.31亿元,经济运行顶住压力,持续恢复,逐季回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4亿元,同比增长5%,绝对值和增速均居全州第一;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5.52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3%;完成外贸进出口额23.9亿元,同比增长416%,实际利用外资206.9万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7%。
(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农业稳产增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粮食产量达15.74万吨,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个,蒙自市畜禽加工冷链物流园竣工投产,农业增加值增长5.8%,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2:1,西北勒乡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大抓二产稳盘增量,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1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新增资质登记建筑业企业9户。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30户,居全州第一。在全州首次以跨境电商“9710”[2]模式出口水果及蔬菜至越南,成功举办滇南中心城市集群数智一体化发展论坛、第四届中国石榴博览会。全年接待游客68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亿元,获“国际(过桥米线)美食名城”称号,荣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城乡建设不断提升。高质量编制蒙自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总投资14.7亿元46个城市提质项目,新建市政道路5条[3],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72户、棚户区改造650套、农房抗震改造750户,荣获云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优秀典型市。提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弥蒙高铁如期全线开通,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用;红河蒙自机场、牛作底水库、碧色寨水厂及配套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坚持“守底线、强产业、促发展”,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41户618人。创新“村集体公司+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农户”等机制,全市村集体经营性年均收入实现5万元以上,成功申报以西北勒乡为区域的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蒙自城市管理条例》修订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入“提名”城市行列。
(五)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4],依法向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赋权84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按时办结率达100%。加大惠企纾困力度,新增减税降费5.9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9万户次,新入库“四上”企业[5]74家,市场主体突破6.6万户,国有企业基本实现市场化经营实体转型。在全省首次运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营商环境线上互动督办,于全州率先启动不动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工作,办理不动产登记4.98万件,9003套房屋纳入2022年“交房即交证”保障。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年民生支出26.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6%。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1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8578人。高质量推进“技能蒙自”建设,新增持证55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8亿元。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改扩建城乡中小学30所,东山学校、红河学院附属学校建成使用,2所“公参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转为公办,新增学位8243个。统筹推进健康蒙自行动,蝉联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6]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定等评审、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级医院复核评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建成使用。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发放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资金4930万元,参保覆盖率95%以上,全市5个街道实现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督导反馈问题9个,修复历史遗留矿山512.9亩,草坝、西北勒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7]全部运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五里冲水库水质长期达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启动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建成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2个,州级绿美村庄7个。全面推行林长制,划定林草资源防护区146个,造林1.4万亩,入选2022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蒙自国家储备林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二等奖。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8],深入开展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百日攻坚”,2496个一般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完成,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0%、60%,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48个小区1.4万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天德中兴、瑞泰溪苑等4个烂尾楼复工续建。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食品安全、金融等领域风险,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期间安保维稳工作,荣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市”。
(九)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强化“五个政府”建设[9],扎实推进干部“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活动和“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解决企业诉求1007个,促成17家企业成功融资5.3亿元,解决“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12345”政务热线反映问题9280个。坚持过“紧日子”,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节约资金4199万元。在全州率先运行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以“小切口”撬动民生问题大整改。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1件、政协提案142件、市长信箱788件。
十件惠民实事完成情况:一是文澜中心幼儿园、东山学校、红河学院附属学校建成使用。二是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857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1万人次。三是实施家门口医疗服务提升行动,芷村卫生院成功创建省级甲等卫生院,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四是全市5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幸福食堂”实现全覆盖。五是完成城市公益性公墓和2个农村公益性公墓项目前期工作,计划2023年建成使用。六是基本打通杏林路(文萃路至杏林苑路段),建成贲古路(红河大道至朝阳路段)。七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冷泉镇、西北勒乡集镇供水工程已完工,水田乡集镇供水工程正加快推进。八是改建农村公路115公里,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00公里,荣获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九是昭忠祠公园、北回归线军旅文化园2个城市公园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十是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化惠民演出71场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我们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做好双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事业全面发展,供销、史志、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前进道路上,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全市经济韧性、潜力、活力不强,政策红利、发展潜能释放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抓安全保稳定防风险任务艰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牢。区位、开放优势尚未转化为发展优势,州府聚集、辐射效应尚未转化为领先优势,政府系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不匹配,专业化能力、学习钻研的精神、创新争先的意识有待提升等等。对此,我们不回避、不懈怠,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10]、坚决做到“两个维护”[11],深入践行“三个务必”[12],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13]、州委“337”工作思路[14]和市委“151”工作思路[15],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提升蒙自首位度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实9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抓实产业建设。发挥蒙自资源、区位、园区优势,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建筑服务业、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现代物流产业、过桥米线产业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促一产提质。发挥蒙自气候、光热、海拔优势,聚焦石榴、枇杷、蓝莓、蔬菜、小黄姜等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分拣、加工、预制食品生产、冷链物流、冷藏销售、农产品交易等环节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农业走现代化、设施化、高端、高品质发展路子,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肉牛养殖产业后续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深农集团蒙自特色农产品基地及冷链集配中心、乡村振兴南部现代蓝莓产业园及精深加工、特色农产品三产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4:1。加大“三品一标”[16]认证和市场开发,培育“蒙自石榴”“蒙自蓝莓”等一批公共品牌地理标志商标,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2个,新增云南省“十大名品”1个,实现品牌农业产业价值24亿元。全力推动过桥米线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策划招引一批料包(汤包、调味品包)制造、自热速食、预制菜制作、预包装米线食品、米线食材集中配送中心等产业项目。培育并授权一批注册在蒙自、分布在全国的过桥米线旗舰店。及时启动年产4万吨鲜米线生产项目建设,加快日产20万包过桥米线等项目投产。推动二产破局。立足蒙自及周边县市有色金属优势,规划建设蒙自市贵重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园,重点招引铟基、锌基、锡基、铜基等新材料产业项目,进一步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在安全生产等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支持蒙自矿冶白牛厂矿山复产,推动蒙自矿冶技术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全力服务好云南昊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风电塔筒项目、万翔科技新能源年产3万吨光伏支架、中申钢结构(云南)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电缆桥架、红河邦德年产2.6万只石英坩埚项目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千方百计引进同类项目落地蒙自,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确保冷泉风电场项目和西北勒光伏项目年内开工建设、齐星杭萧钢构绿色装配化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大“市区融合”力度,全力服务好蒙自经开区和红河综保区项目建设,全力做好江苏美科48GW单晶拉棒等各项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工业发展“双十”目标,即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培育扶持本地建筑业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经营资质等级和竞争力,力争建筑服务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加速三产重构。充分发挥蒙自背靠祖国腹地、面向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积极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及时启动建设滇南国际(蒙自)供应链中心,谋划建设进出口商品物流中转基地等项目,把蒙自建设成为区域物流枢纽中心。抢抓红河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蒙自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争取开设保税商品展示及交易中心,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10%以上。立足蒙自交通、气候、海拔、医疗、餐饮、旅游等资源,抢抓后疫情时代健康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稳步推进蒙自洲际酒店、中大达安滇南国际医养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以获评云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探索美食+旅游发展路径,确保在蒙自增设出入境通行证受理点,推动申报昆明—蒙自—河内等跨境自驾游路线,力争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0%。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依托高铁开通聚集消费人流,促进餐饮住宿消费恢复常态。完善城乡充电基础设施,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提振家电家具等大件物品消费,持之以恒把蒙自打造成为区域消费中心。
(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扛实“一把手”招商主体责任。“一把手”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招引、落地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设专业招商队伍,开展链式招商、精准招商、集群招商和社会招商,注重招引项目的产值、就业、税收和经济贡献度。提升招商质效。梳理招商引资项目负面清单和产业招商地图,明确目标企业,围绕优势资源、产业基础,开展全业态招引,促使引进项目与产业规划、发展定位相契合,与资源禀赋相匹配、与要素保障相融合,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力争2023年谋划重点招商项目50个以上,招引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不低于200万美元。加强招商服务保障。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全周期跟踪的服务链,对重点招商项目实施“一对一”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完善“限时办结、超时问责”机制,提升招商项目的落地率、开工率、达产率。
(三)着力推动“绿美城市”建设。以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三城同创”为抓手,奋力提升城市品质和颜值。高标准规划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凤凰路以西片区、红河大道以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增加居住区、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业设施等附属绿地刚性约束,推动城市绿化只增不减,系统推进城市增绿扩美。加强城市绿化美化。持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大力开展“八个绿美”[17]建设,突出公园城市形态,建设“百园城市”。加快推进文澜公园、南湖公园改造升级,因地制宜设计建设一批城市口袋公园、景观小品、主题游园,把城市建设边角废地变为金角银边。按照“见缝插绿、增绿补绿,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荫、四季见花”标准,提升红河大道、天马路、银河路等主次干道绿化美化,新栽种树木180万株以上,新增绿地6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42%,争创绿美社区8个、绿美河湖2个、绿美乡镇1个、绿美景区2个、绿美校园4个、绿美村庄140个,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补齐城市功能短板。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抓紧实施市级行政中心2号支路、和平一期等配套道路建设,改造人民路等4条道路,打通朝阳路(丽园路至贲古路)段。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实施城市安全饮水保障工程,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管网直排口6个,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15公里。加快红寨片区立体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597个,打造西南联大先锋书局等一批城市地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管绿护绿责任,建立健全“林园路一体”责任体系,出台重点绿地重建和恢复措施管理办法,严肃查处占绿毁绿行为,大力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氛围,守护好城市绿色风景线。深化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成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职能划转。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绿化亮化、市容市貌、车辆停放、小区物业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停车难、路拥堵、物业弱等问题。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个振兴”[18],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面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确保“三保障”[19]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提升“八个一批”[20]工作实效,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农业农村优势特色资源规划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农户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双绑定”发展,全年新增农业企业230户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10户。年内实现剩余1145名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过万,脱贫户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用好集体经济强村“十法”[21],支持村集体探索利用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 [22]等资源发展产业,谋划壮大村集体产业111个,村集体经营发展贷款规模5000万元以上,全市88个村级集体经济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加快乡村建设步伐。接续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23],高质量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15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西北勒、老寨、期路白、冷泉4个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1%。因景制宜实施水美乡村、林果乡村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示范乡镇1个、精品村2个、美丽村庄12个。
(五)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全面落实支持就业创业政策,高质量推进“技能蒙自”建设,新增技能人才5000人,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加快推进民心家园二期保障房建设,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优化教育医疗供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力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改造提升蒙自二小等8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学位4412个,持续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搭建中小学生及家长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平台,切实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教师在市域内合法合理流动,推进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平衡。出台教师奖励办法,市级安排300万元经费奖励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完善教育系统多元化人才引进机制,争取引进教育人才70名。坚持教育协调发展,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8个,增加在园幼儿4660人,普惠率提高至60%,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深入开展“学联体”建设,新建10个学联体[24],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与州一中交流合作力度,不断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品位,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多元”发展。主动融入全州职教一体化管理,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加大残疾儿童少年关心关爱力度,推进特殊教育“提质增效”发展。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年内争创3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专科联盟、5个省级专家工作站,引进高层次紧缺性医疗人才40人以上。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13个乡镇(街道)规范化发热“哨点”诊室全覆盖,推动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全力做好医药保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引导和统筹作用,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城乡社区延伸,增强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加强平安蒙自建设,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大力解决信访积案。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跟进做好“保交楼”工作,解决好“问题楼盘”后续遗留问题。持续开展“蒙自因我文明”系列活动,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国第十二届双拥模范城。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挖掘蒙自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南湖周边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积极举办过桥米线、石榴节等系列蒙自特色活动和各类品牌赛事活动。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示范区。实施“青凝蒙”工程,围绕青年关心的文化、居住、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八个专项行动,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形成一批青年实事项目和青年工作品牌。办好今年10件惠民实事。一是新增城镇就业8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以上。二是实施4个集中式供水工程[25],保障1.5万人饮水安全。三是改造老旧小区29个6391户、棚户区改造4300户。四是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五是新建观澜中心幼儿园、文萃中心幼儿园。六是实施中小学校近视防控教室照明改造工程,完成11所学校教室护眼灯光改造。七是新建充电停车位1170个。八是改扩建1个体育公园,建成1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九是优化1000户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养老条件。十是高质量推进绿美城市建设,建设城市绿道、绿廊20公里。
(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大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以项目建设“跑起来”推动发展势头“热起来”。高质量谋划项目。紧盯国家、省战略方向和资金投向,全力谋划争取一批专项债券、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行业部门投资项目。按月举行项目谋划擂台赛,谋划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惠民生项目和优质产业项目,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梯次分明、质量优良的项目储备。全年安排2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动态储备项目200个,确保总投资突破500亿元。高水平建设项目。制定蒙自市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办法,把好项目准入关、质量关和效益关。全年实施3000万以上重点项目136个,完成投资198亿元,抓紧推进蚂蚱冲中型水库、长桥海生态廊道工程等30个项目前期,加快蒙自市牛作底水库等40个项目建设,确保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等24个在建项目年内竣工。高标准服务项目。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简环节、优流程、压时限,做到“让服务等项目”,打通审批系统壁垒。实行“1+6”项目清单[26]动态管理,常态化开展挂图作战。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狠抓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保障土地资源优先向大项目、好项目精准供应。
(七)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市属国企竞争力。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加快健全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定国资国企推进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全面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出台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实行新增投资事项事前报告制度,加强企业资产负债等重大风险监管,开展“一企一策”考核,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施行“拿地即开工”“交房(交地)即交证” ,创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现场联合验收。抓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政府做到诚信守约、说话算数,及时兑现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加强企业梯队培育。坚持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并重,以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 [27],全年实现个转企370户以上,新升限入库企业16户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争取市场主体新增9000户以上。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制定蒙自市2023年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5%以上,深入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直面解决企业困难,促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八)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防线、守住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抓实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大“两海”[28]水环境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全年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7.5%以上。启动蒙自市国家储备林、滇南中心城市大屯海污水处理厂二期、蒙自市饮用水源地流域综合治理等9个生态治理项目,加快30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争创省级“无废城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56.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15.74万吨以上。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毁林开荒等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抓好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等工作,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大债务风险防控。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兜牢“三保”[29]底线,财政资金70%以上用于民生。严控“三公”经费[30],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不低于5%。打好防风化债主动仗,有序消化政府性存量债务,坚决杜绝违规举债行为和新增隐性债务,切实规范政府投资。
(九)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讲政治。始终把讲政治作为政府系统的第一要求、把讲忠诚作为第一标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敢担当。全面提振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让“躺平式”干部成为过街老鼠,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项目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及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惩治隐性腐败、新型腐败。善作为。大兴学习和调查研究之风,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增强推动工作的本领,立足本职认真学习研究新理论、新政策、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的知识,吃透吃准发展机遇和利好政策,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坚决整治不思进取的不作为、不推不动的慢作为、匹夫之勇的乱作为。加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主动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能成事。深入践行“三法三化”[31],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作风,立足蒙自实际,全力推进利民惠民政策落实,高效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建设,充分运用“红黑榜”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工作定一件、抓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各位代表!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我们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惟有奋斗、勇争一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集各方之智、汇各界之力,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富民强市的生动实践!
注释:
[1]7项措施办法:《蒙自市2022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0条措施》《蒙自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蒙自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方案》《蒙自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措施》《蒙自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10条措施》《蒙自市金融助企10条措施》《蒙自市社会招商奖励办法》。
[2]跨境电商“9710”: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海关监管代码为“9710”,也被称为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即,国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商品、企业信息展示并与国外企业建立联系,在线上或线下完成沟通、下单、支付、履约流程,实现货物出口的模式。
[3]5条市政道路: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周边1、3、5号路,民航段,永宁段。
[4]“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5]“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统称。
[6]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裸露垃圾全消除、公共厕所全达标、洗手设施全配套、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全改善、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全提升、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参与。
[7]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成草坝镇、鸣鹫镇、冷泉镇、老寨乡、水田乡、西北勒乡污水处理站。
[8]“十五条措施”:国务院安委会制定的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十五条措施,一是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安全生产责任。二是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三是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四是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五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六是深入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七是牢牢守住项目审批安全红线。八是严厉查处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资质行为。九是切实加强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十是重拳出击开展“打非治违”。十一是坚决整治执法检查宽松软问题。十二是着力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十三是重奖激励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十四是严肃查处瞒报谎报迟报漏报事故行为。十五是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9]“五个政府”建设: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务型政府、清廉政府。
[10]“两个确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11]“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2] “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3]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三年上台阶,就是紧扣2023至2025年,通过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八年大发展,就是聚焦2023至2030年,到“十五五”末,使云南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十五年大跨越,就是锚定2021至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4]州委“337”战略:第一个“3”即锚定三个阶段奋斗目标(三年大突破、八年大翻番、十五年大跨越);第二个“3”即聚焦建成“三个示范区”战略目标(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7”即着力建设七个红河(实力红河、创新红河、活力红河、幸福红河、绿美红河、和谐红河、平安红河)。
[15]市委“151”工作思路:第一个“1”即围绕“国家门户·滇南中心”这一发展战略目标;“5”即建设活力之城、开放之城、绿美之城、幸福之城、文明之城;第二个“1”即奋力提升蒙自首位度。
[16]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17]“八个绿美”:绿美城镇、绿美社区、绿美乡村、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
[18]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19]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0]“八个一批”:蒙自市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提出,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增收一批、提升转移就业水平增收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增收一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收一批、深化消费帮扶增收一批、用好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增收一批、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增收一批、开展移风易俗提升一批。
[21]集体经济强村“十法”:运用资源开发、二三产融合、飞地经济、实体带动、抱团取暖、股份合作、服务创收、村企联建、物业管理、资本引进等10种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22]“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
[23]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十四五”期间,在全省推动建设100 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形成乡村振兴示范;建设1000 个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建设10000 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24]10个学联体:中学学联体4个(蒙自二中和老寨中学、蒙自三中和期路白中学、蒙自五中和水田乡中学、雨过铺中学和鸣鹫中学);小学学联体6个(蒙自一小和冷泉镇中心校、蒙自二小和西北勒乡中心校、惠民小学和雨过铺中心校、蒙自市银河小学和鸣鹫镇中心校、蒙自市凤凰小学和老寨乡中心校、蒙自市文萃小学和水田乡中心校)。
[25]4个集中式供水工程:实施新安所新庄、芷村落水洞和集镇、鸣鹫大石板4个集中式供水工程。
[26]“1+6”项目清单:1个政策清单和省州列入重大建设项目、重点投资项目、重大前期项目、地方专项债券项目、重大产业链项目、招商引资重大项目6个清单。
[27]“个转企、小升规”:“个转企”即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小升规”即鼓励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28]“两海”:长桥海、大屯海。
[29]“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30]“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
[31]“三法三化”: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
文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