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2-02763
-
发布机构蒙自市政府办公室
-
文号蒙政函〔2022〕35号
-
发布日期2022-09-13
-
时效性有效
蒙自市人民政府对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12号提案的答复
李萌委员:
您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交通秩序整治的建议》第312号提案,州政府已转交我市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也随之不断增长,私家车、摩托车、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逐渐在每个家庭普及。截至4月30日,机动车保有量24万辆,其中:汽车12.5万辆、摩托车11.6万辆;驾驶人保有量18.8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还有超过10万辆的非蒙自户籍机动车长期在蒙自辖区行驶。为强化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蒙自市积极履职,全警动员,全员上岗,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查找城市交通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开展源头管控、路面查缉、广泛宣传、设施改造等方式,全力推进城市交通秩序整治。
一、工作情况
(一)调整勤务模式、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结合2022年工作要求,将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层层分解,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抓任务分解落实、责任人员抓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二是定期邀请专家或业务能手为民警、辅警进行城市管理工作培训,着力提高交警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截至5月,已举办各类培训19次。三是创文工作成立城市交通秩序整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小组,重新调整城区网格,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管理”的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区域包干、责任到人。各网格执勤人员早晚高峰将在重点路口或路段进行交通疏导、路口通行秩序管理,平峰期将驾车对责任区域不间断巡逻。针对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重点突出问题或难点,各网格每周开展一次统一集中整治工作。
(二)邀请专家对城区交通全面会诊
蒙自市交警大队联合国内知名企业-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浙大中控信息技术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以下简称“警企校”)专家共同对城区进行研判,提出基础设施改造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对所有灯控路口进行研究和优化提升。针对交通流量大通行效率较低天马路北京路口、红河大道文萃路口、红河大道锦华路口等多个路口进行了实地踏勘,按照一点一策,一路口一方案的方式,在现有基础上对信号配时进行了优化。在对北京路天马路口和明珠路州公务员小区路口进行尝试性优化调整后,天马路北京路口信号灯路口红灯等候时间缩短40s,路口通行效率提高了8%。明珠路公务员小区路口红灯等候时间缩短32s,路口通行效率提高了10%,路口通过车辆数增加,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三)强化交通违法整治
一是强化机动车乱停乱放整治。以银河路为中轴线,紧扣早中晚高峰、节假日全天及夜间勤务覆盖薄弱等时段,固定岗与机动巡逻力量相配合,强化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周边的巡逻管控力度。同时,通过视频巡逻,发现违停车辆及时电话提醒车主驶离,对于无法驶离的车辆派出警力进行整治。2022年以来,查处不按规定停车13644起,电话通知违法车辆驶离17558起,警告23301起。
二是强化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管控。在11个交通路口和10条主次干道安排警力采取固定检查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对电动车未上牌照开展集中整治。今年以来,查处行人各类交通违法173起,其中:行人违反交通信号灯99起,行人不在人行道行走74起。查处各类非机动车违法行为6493起,其中:逆行3742起,非机动车违法载人1086起,不按规定车道行驶1663起,非机动车违法载货2起。定期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区派出所等部门到城郊接合部开展非机动车源头隐患清理。截至目前,共组织联合整治4次,收缴违法车辆254辆,查处非机动车不按规定时限上牌239起。在重点路口、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段对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开展安全劝导。
三是强化机动车未主动礼让行人、闯红灯等日常管理。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在11个重点路口,并以学校、医院、公交车站、商业区、集贸市场为重点区域,加大机动车在斑马线处不礼让行人行为的现场查纠力度。利用现有科技管控设备,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进行抓拍处罚,形成高压严管的氛围,震慑违法驾驶人。加大机动车在斑马线处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和“行人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劝阻、纠正引导。通过定期对主要路口、路段的斑马线、行人过街信号灯等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及时发现斑马线缺失、模糊不清等隐患并进行整改、修复。今年以来,查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92起。
四是强化交通设施的完善和修复。在蒙自市城区共108个路口接入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平台,完善车行信号灯、人行信号灯、行人过街斑马线、交通标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在州政府与明珠路口、学海路与鱼水路口、锦华路世纪花园路口、朝阳路妇幼保健院等16个路口新建智能斑马线系统。适时聘请家政单位对蒙自城区内27642米的隔离护栏开展大清洗。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维修资金有限,无法每日或者每星期定期对污损的护栏、防撞墩等设施进行清洗,只能在重大节假日来临时统一开展清洗工作。今年以来,共新增护栏42m、护栏立柱21棵、底座21个;新增施划标线385.235m²,清除原交通标线311.5m²。修复因交通事故损坏的隔离护栏284m、护栏立柱105颗、底座43个、防撞墩12套、弹性立柱15根;井盖3块、标牌2块多处被撞移位的隔离护栏、防撞墩均已维修并恢复原位。拆除护栏143m、护栏立柱142棵、底座38个、防撞墩49套、弹性立柱2棵、标牌6块。
(四)强化文明交通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新媒体,向社会曝光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存在的车窗抛物、乱停乱放、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行等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扩大主题宣传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知晓率;依托“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等活动,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积极利用社区宣传栏、户外广告屏等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引导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今年以来,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万余份,通过微信宣传180余次、交管12123发布短信20余次、通过加油红河、红河日报、今日蒙自曝光交通违法车辆1800余辆次。通过“大喇叭”宣传400余次,宣传车开展活动63次。进驾校16次;进学校16次;进农村10次;进企业21次;组织驾校学生开五个一宣传80余次;进社区宣传10次,营造了浓厚的平安春运宣传氛围。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
目前,蒙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秩序管理民警16人、辅警90人;其中男民警14人、女民警2人;路面执勤民警14人。50岁以上民警8人,40岁以上民警5人,35岁以上民警3人,超过30年工龄的民警9人。对比全省州、市所在地交警大队,蒙自市交通民警人数最少,繁重的执法管理服务任务,导致有限的警力只能长期超负荷工作,单兵作战能力弱。尽管先后招录辅警协助大队开展执勤管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压力,但由于辅警素质参差不齐,无执法权,致警力不足“瓶颈”问题仍无有效破解。
(二)日常管理任务繁杂。
大量警力投入到各类安保、各类专项整治、维稳处突、卡点查缉等工作,牵涉过多精力,加之警力不足,除日常城区管理外,还每日派警对蒙文、蒙蛮、蒙屏、蒙草4条道路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交通管理任务重,管理面大、管理频率低,对城区部分点位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偏远乡镇、通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三)群众安全意识淡薄,驾驶人素质良莠不齐。
一是2021年,为强化低速电动车管理,最大限度挽回群众经济损失,公安、工商信、市场监督管理、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低速电动车综合整治通告》对低速电动车设置2年过渡期(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自2024年1月1日起,禁止低速电动车上道路行驶。但是三、四轮低速电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随意性大,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严重隐患。二是多年来,虽然交警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但部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仍然淡薄,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不能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和危害,日常路检路查中群众存在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超员超载等现象屡见不鲜。
(四)城市交通基础薄弱。
一是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布局与路口车道不匹配。路网规划和建设滞后,支、次路道路利用率偏低。已建的南环路、贲古路、观澜路、彩云路长期得不到贯穿,高峰时段大量交通流仍然集中于主干道上,导致主干道交通高度饱和。二是蒙自市东住西作,南住北食现象尤为突出,单位、学校、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等交通诱发高密集区域,大量集中在老城区、文萃、双河小区、南湖周边等区域,高峰时段交通矛盾突出。从时间上呈“早中晚”分布。每天早上7:30分至8时、中午11:30分至12:30分、中午13:30至14:30、晚上17:30时至18:30是高峰期,节假日、雨天加剧。三是公交客运发展不足,混合交通特点突出。由于城区公交分担率仅为11.74%,公交出行率较低,市民出行仍以私家车、非机动车,甚至三、四轮低速电动车为主,增加了交通组织和管理的难度。四是停车设施严重不足激化了动静态交通矛盾。截至目前,全市停车位(路内+路外)总数仅为66038个,停车泊位缺口巨大,由于停车难导致的违法停车现象突出,进一步激化了动静态交通矛盾。
三、下一步工作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提升城市疏堵保畅能力,必须由政府主导,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充分履职,多措并举,同步进行。
1.全面落实勤务机制。
一是深入推进“情指勤督舆”一体化实战警务机制改革,持续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全力打造“情报一池汇聚、预警一站处置、态势图展现、行动一体协同”的四级警务作战平台,做到快速感知快速反应、快速恢复交通,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警情快反到达率、处置率保持在95%以上,有力保障城区交通有序运行。二是提升路口指挥人员交通疏导和指挥能力,着力培养高峰时段引导路口车辆快速通过,以及指挥社会车辆借用公交车道通行的能力。
2.继续加大路口调研整改。
携手“警企校”继续按照“一路一策、一口一策、一点一策”的原则,对路口路段实施微改造、微整治。通过设置机动车提前掉头点、右转专用车道,路口非机动车停车等候区,行人过街安全岛等方式,不断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3.积极研究扩大高峰时段大货车禁行区域。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型货运车辆作为交通运输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高峰时段大型货车无序进城、不同程度超载、飘散遗漏、超速行驶、乱闯红灯、乱鸣喇叭等交通违法行为,扰乱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对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2019年,交警部门已禁止了红河大道高峰时段大货车通行。
4.完成南湖环路全路段全部车辆和兴州路、惠民路南向北实施单行。
为切实解决南湖环路和兴州路红河大道至护国路口、惠民路红河大道至护国路口交通通行不畅问题,经邀请专家论证优化,必须加快对南湖环路全路段实施所有车辆单行措施。同时,规范兴州路红河大道至护国路口、惠民路红河大道至护国路口自南向北车辆通行秩序,减少高峰时段交通冲突,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的发生,为学生出行保驾护航。
5.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一是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组建宣传小分队,开展抖音直播等方式,播报路况信息和安全行车提示,对拥堵警情、事故警情、交通违法警情等第一时间实时发布,不仅要让交通参与者知晓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支持交警工作,而且要积极引导交通参与者合理使用交通工具、减轻主干道交通压力。二是强化警民联动宣传。积极与辖区中小学校、居民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对接,定期收集意见建议,邀请联合开展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卖人员、青少年、社区群众等群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文明意识,着力打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三是定期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收集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四是持续开展向人民汇报,创人民满意活动。多渠道倾听民意,对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整改,对合理化建议立行立改。
感谢您对我市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