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2-02763
-
发布机构蒙自市政府办公室
-
文号蒙政函〔2022〕29号
-
发布日期2022-09-13
-
时效性有效
蒙自市人民政府对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笫309号提案的答复
龙宪忠委员:
你在州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提出的《关于对蒙自市区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一次性实施的建议》第309号提案,州政府已转交我市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道路规划控制情况
目前我市执行的是2009年3月由州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蒙自道路专项规划(文澜片区)2008-2020》,该规划通过对蒙自现状道路交通分析及经济发展需求,合理的确定道路网等级、道路红线宽度,并充分考虑对内、对外交通体系,为我市城市路网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我市按照城市道路规划,路网建设计划分期分步组织实施。
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一般在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在“道路标准横断面图”中标示出市政综合管线的位置,包括雨、污水管道,强、弱电管道,供水管道、燃气管道等。另外,在道路工程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建设单位提交道路设计图纸中,其已包含雨、污等管线等内容,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要求严格审查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市政道路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蒙自市的功能定位变化,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早期的设施规划滞后,急需补齐我市市政设施短板,但由于建设各类市政设施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问题,使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改造建设不能同步进行,直接导致了道路重复开挖、铺装等重复建设的情况,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从强化工作职能入手,不断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及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一)关于部分人行道及车行道上窨井盖残破、缺损、侧翻,甚至没有井盖的工作开展情况
蒙自市主城区现有井盖设施约3.8万个,根据用途分类分别权属于6个产权单位。经巡查,主城区除银河路、红河大道、天马路、北京路等主要道路和新改造路面外,其余支次道路井盖均不同程度存在破损、沉陷、响动等“病害”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平坦化水平,确保城市道路检查井盖运营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我市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科学计划,优化组织。我市以树立“小井盖、大民生”为理念,把群众利益作为推动窨井盖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排水设施评测标准,制定了《蒙自市市政道路检查井盖治理提升工作手册》,对“病害”井盖进行分类,并制定科学的提升措施,做到精准分类、科学处置(详见附件1)。
二是加强巡查,长效管理。配备了抢修和维护队伍,严格落实日常巡检制度,发现管线及窨井井盖等附属设施缺损时立即更换、补缺、修复。2022年上半年,我市维修破损井盖233个,补装缺失井盖78个。
(二)针对市区道路重复挖掘问题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科学统筹,同步实施。2021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提高污水收集率工作要求,蒙自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在小区周边配套道路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为避免短期内反复开挖,开工前我市召集电力、供水、通信、燃气等多家管线单位共同商定改造方案,在有条件的路段按照一次性改造完成标准开展同步施工。截至2022年6月,已有文萃路、民安路、银杏路、人民路、海关路等多条道路同步完成供排水、强弱电、燃气管网埋设工作,联大路管网建设工作快速有序推进,预计7月底改造完成。对于近期已实施或将要实施改造的路段,已书面通知燃气公司,要求其配合同步实施,否则5年内不得再次开挖。
二是积极谋划,减少反复开挖。在以后的施工中同步在人行道下补充埋设燃气管道,加快工期,缩短封闭道路时间,注意降尘降噪问题,改善市民的出行。后续为复止“拉链式”开挖,例如,为推进此次南湖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多次召开协调工作会,多次重申项目范围内的所有管线单位必须统一入地,若不与本次同时入地管线,5年内禁止对该片区进行再次开挖。
三、下一步工作
(一)提高窨井盖运维管护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各窨井盖权责单位进一步完善井盖巡查机制,包括井盖安全网在内的防护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
(二)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铺设管道等需开挖道路的项目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规划一张图,统筹布局,综合设置管道,尽量减少开挖。
(三)加强与电力、电信等地下电缆和道路施工建设等市政设施建设方沟通。对可同时审批、同时施工的工程组织同步进行,避免不需要的二次开挖。对一时沟通协调后确实不能同时施工的,加强协商工作,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位置,既能保证二次施工时不破坏原有的设施,也尽量减少开挖范围及对周边的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在不断改进、完善,相信以后新的市政道路竣工后,会避免或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开挖和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正常生活秩序的影响,创造新的历史时期的综合效益。
感谢你对蒙自市市政道路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