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2-02023
-
发布机构蒙自市发展和改革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2-08-17
-
时效性有效
蒙自市发展和改革局对蒙自市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21号建议的答复
陈沿吉代表:
你在蒙自市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双碳”背景下全面建设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的建议》第21号建议,市政府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蒙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重点发展制造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高原特色农业等百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与健康服务、金融服务、房地产、绿色能源十亿级优势产业,力争到2025年GDP实现77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3%,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6%,电子信息、冶金、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00亿元、200亿元、150亿元、100亿元、12亿元、10亿元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60%,现代产业体系骨架基本形成。
一、以产业链构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一是全力打造“电子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终端产品”产业链集群,推动蒙自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依托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现有厂房和配套政策,引进一批覆铜板、彩色滤光片、薄膜晶体管等上游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延伸“铜箔—覆铜板(CCL)—印制电路板(PCB)”“玻璃基板/薄膜晶体管/彩色滤光镜/偏光片/增亮片—液晶显示面板”产业链,提升电子信息配套产业能力。二是完善绿色新型建筑业产业生态循环链。围绕可循环可利用建材、高强度高耐久建材、绿色部品部件和装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的需求,发展绿色钢构建材、高端建筑钢材、石膏板、石膏粉、水泥缓凝剂盾构片、给排水管道、蒸压轻质环保板材、加气混凝土制品等绿色环保材料。打造“绿色环保建材—标准化建筑构件/部件—施工装配”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三是促进有色金属产业链提档升级。围绕电力、化工、电缆保护套、铅管铅板、焊料用铅打造耐蚀合金等,延长“粗铅—精铅/电铅—铅基合金”产业链。紧扣交通、储能、电子设备行业,发展铅耗量低、新型铅酸蓄电池等,打造“粗铅—精铅/电铅—氧化铅/铅合金—铅酸蓄电池”产业链。结合建筑行业中卷帘门、通风管道、护栏用锌等,培育发展“锌锭—镀锌钢板—防腐蚀材料”产业链。探索开发丁香油氧化锌粘固粉、纳米氧化锌等精深加工氧化锌产品,延伸发展“锌锭—氧化锌—催化剂”锌化工产业链。
二、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目前蒙自市工业园区按照“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制定了《蒙自市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将促进园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同时上报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9个,涉及园区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化利用、节能降碳等内容,总投资19.25亿元,有效促进园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
三、聚焦工作重点,科技创新取得实效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积极推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增加、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切实做好云南成达兴智能科技股份公司整体迁移蒙自后承继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工作。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二是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对标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标准,结合我市科学技术优势,积极推进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市有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星创天地”2个、州级“众创空间”3个,州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现有2家专家工作站申报已进入复审答辩,1个科技特派团正在积极申报。三是科研投入水平得到新提高。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强化对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的立项申报工作。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组织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个,乡村振兴集成示范项目2个,积极向省科技厅争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1个。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
一是积极筹备组建异地驻蒙商协会联席会议机制、大企业服务团队,通过专业的团队服务为企业找准症结、排忧解难;二是扩大以商招商范围,重点通过企业所属产业链在国内发展、布局情况,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信息及投资意向情况,围绕目标企业上下游,招大商、聚小商,真正营造出大型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遍地开花的营商环境;三是主动出击,创新与发达地区的合作模式,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通信息壁垒,针对性寻找潜在合作目标,围绕发达地区企业的上游产业制定合作方式,同时积极主动联合一批可研机构或团队,把科研成果逐步分解转化,形成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聚集。
感谢你对我市“双碳”背景下全面建设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