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22-03424
  • 发布机构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蒙文旅函〔2022〕73号
  • 发布日期
    2022-06-21
  • 时效性
    有效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蒙自市四届第一次会议第67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A类 

   

王传龙等三位委员:

  你们在政协蒙自市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民族特色与旅游产业融合做好全域旅游的建议》第67号提案,市政府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推动蒙自旅游产业建设步伐,加快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蒙自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及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最美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等决策部署,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品牌 ,为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关于加快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蒙自市民族特色文化浓郁丰富,全市共有《彝族鱼鳞片吹奏》《永宁彝族花灯》《尼子白(祭龙节)》等国家、省、州、市各级非遗项目119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1人。近年来,蒙自市突显民族特色,打好“非遗+旅游”牌,以非遗文化品牌为推手,加大蒙自过桥米线、年糕、洞经、彝族服饰、刺绣等非遗文化品牌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先后在观澜街道永宁村设立了永宁彝族花灯传习馆,在雨过铺街道仁厚村设立了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和十里铺彝族花灯传习馆,在雨过铺街道尼苏小镇设立了彝族尼苏剪纸刺绣传承基地。目前共有传习馆、传承点9个,代表性传承队伍11支。通过非遗项目的体验、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把民俗、人文、生态资源变成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

  二、关于严抓规划提升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层次性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保障,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制定出台《蒙自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健全旅游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定期听期工作开展情况。邀请业内规划设计团队,依托滇越铁路、西南联大旧址等近代史文化资源,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仆人山歌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犁耙山、长桥海等生态山水资源,过桥米线、年糕等美食文化资源,统筹编制《蒙自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25)》并通过专家评审。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蒙自市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实现旅游资源全域优化。2022年蒙自市将积极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加速产业融合,推进“旅游+”提质发展。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创成4A 级景区,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创成3A级景区;蒙自市成功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城市,碧色寨滇越铁路特色小镇通过省级复核;蒙自石榴和过桥米线小镇多次登上央视荧屏。加快旅游业基础建设,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各交通主干线通往景区的公路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以25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旅游与一产、三产的融合、联动发展;以龙谷湖生态茶庄园、天佑养生药业等一批康体养生旅游项目为基础,推出“旅游+康体养生”等旅游产品系列;以“文旅+金融”的模式力争把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项目打造成为规划领先、底蕴深厚、品牌响亮、效益明显的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关于举办民俗主题活动的建议

  (一)民俗文化深度挖掘,提升蒙自人文魅力。充分挖掘和发挥蒙自多元民族文化特色,举办祭龙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三大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持续举办“洞经之春”音乐展演,把洞经打造成蒙自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等活动,以非遗文化增加旅游附加值。在尼苏小镇引进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和银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了彝族剪纸刺绣和银壶、银饰品等特色商品。

  (二)以米线石榴文化为引领,筑牢产业基础。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自过桥米线的传承和发展,全市现有餐饮企业5806家,其中具有蒙自特色的米线店1100余家,蒙自过桥米线品牌授权店11家。成功举办中国过桥米线节,着力打造过桥米线小镇,建成灯光特效街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以石榴文化为切入点,建设石榴公园集中展示石榴引进及种植文化,配套完善各项旅游服务功能,不断扩大“蒙自石榴”品牌影响力。

  四、关于走出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的建议

  一是强化品牌推介。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品牌,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被命名为州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二是创新营销方式。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加强旅游整体宣传和线路推介。积极参加武汉、合肥、广西等地旅游交易(流)会,全方位宣传推介蒙自文化旅游资源。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征集一批具有蒙自代表性的文创设计及Logo。邀请上海拍摄团队拍摄蒙自文旅国际宣传片,涵盖全市景区景点、民俗文化、美食等,提升蒙自旅游形象和辨识度。三是打造精品线路。有效整合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海关遗址、南湖景区、军事博物馆、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等红色资源和碧色寨景区等,针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青少年研学旅行、家庭亲子游三种类型打造了三条蒙自旅游线路。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擦亮“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张名片,按照《蒙自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25)》,推进民族特色与旅游产业融合做好全域旅游。一是擦亮“三张名片”。在碧色寨打造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赛事品牌,加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米轨旅游观光、半山酒店等建设,有序推进碧色寨动物园项目工程和碧色寨文化业态植入工程,打造高端精品民宿群和西餐厅、海男书画院、刺绣非遗特色馆等新业态旅游产品。加快推进南湖北片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建设,恢复南美咖啡馆、阮氏裁缝店、雷稀饭等业态。丰富过桥米线小镇业态,建设过桥米线博物馆。二是建设乡村旅游“美”项目。加快永宁康乐彝乡旅游特色村、柒零水畔农居旅游特色村、新民石漠果香旅游特色村、朵古云海闲情旅游特色村、白石岩红色记忆旅游特色村、木梳坎古村落云海星空旅游特色村等农旅融合村寨打造。三是培育文旅融合“新”项目。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教育、少数民族文化体验互相融合,以查尼皮景区为核心,为游客推出包含情景体验、红色拓展训练、农家生活体验、赠送文创纪念包等内容的套餐式参观服务。四是培育艺旅融合“雅”项目。推动打造一台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精品音乐剧,推出一批民族特色文化精品,制作《蒙自记忆》短剧宣传片,完成蒙自过桥米线“一本书”“一画册”“一宣传片”“一首歌”“一台戏”的打造。

  感谢你们对我市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