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22-03367
  • 发布机构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蒙文旅函〔2022〕96号
  • 发布日期
    2022-06-27
  • 时效性
    有效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对蒙自市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70号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A类 

   

刘丽媛代表:

  你在蒙自市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园林建设,把蒙自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议》第70号建议,市政府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建议一:市人民政府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加强直通城乡的景观路建设,通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推动自驾游旅行,加强农家乐发展,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打造环境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各乡镇的特色农产品、地方名优小吃,打造成蒙自网红热点,提高蒙自乡村旅游知名度,让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一)结合资源优势,科学谋划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在组织编制蒙自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通过对全市区域范国内乡村文化旅游市场、资源现状的分析研究与调查基础上,蒙自乡村旅游发展已纳入全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坚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力争用2-3年时间,重点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目前,正在组织开展芷村查尼皮、观澜街道碧色寨、新安所街道窑房村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

  (二)突出本地特色,引领带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依托“观光、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体验”等旅游品牌、把观光、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康体等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根据资源特色和自身优势,着力打造生态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体验型、农事参与型、蔬果观赏型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点),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从单一休闲型向集文化、风景、娱乐、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知名度。依托蒙自过桥米线、新安所蒸肉饭、芷村羊汤锅、新安所石榴、期路白大枇杷、草坝镇马桑等丰富的果蔬资源,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鼓励芷村、草坝、新安所等乡镇(街道)大力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开发果园采摘、农家体验等养生度假、农业休闲、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产品,助推乡村振兴。

  (三)提升乡村旅游,实施全域旅游富民工程

  加快旅游特色村、民族特色村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建设,加快发展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层次较高的精品旅游农庄和都市农庄,将全市范围内全域旅游要素全面进行整合,打造产业集聚、旅游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示范平台,延伸产业链和提升旅游附加值。

  今后,将联合乡镇村等积极动员,鼓励广大农民投资创业,鼓励农户通过办小餐厅、小民宿和销售绿色农产品,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收入来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开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规模化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其它休闲旅游项目发展。

  (四)推进合作社发展,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内生动力

  大力发展西北勒苹果、芷村和期路白枇杷、草坝马桑及蔬菜等特色种植业,重点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围绕自助自驾游、休闲旅游、康体健身、养生养老、露营休闲等旅游市场新需求,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健全完善机制,着力规范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切实加强对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重点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观念,不断提高乡村文化旅游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给农家乐、乡村酒店评定星级正向激励,从而确保乡村文化旅游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蒙自富源辽阔,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民风质朴,四季阳光充足。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经济,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托“石榴文化”“过桥米线文化”“近现代历史文化”三张名片,积极推进“旅游+文化”发展战略,全力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旅游产品推介,已建成了石榴公园、过桥米线小镇、尼苏小镇、南湖公园、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等一批旅游产品,建成米线小镇网红街、南湖荟等特色商业街区和窑房村网红点。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强人们对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营造发展氖围,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终目标考评,以增强乡镇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直接抓、相关部门主动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向上多渠道筹集争取资金,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巩固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加快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增强乡村旅游功能和价值内涵,助推乡村振兴。

  建议二:打造从碧色寨到西北勒的景观道;从城区到老寨、鸣鹫的乡道景观道;从城区到冷泉、水田的乡道景观道,形成三条乡村旅游线路,建成蒙自乡村旅游线路网。

  自2017年我市被省政府列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以来,积极打造旅游品牌、建设旅游项目、谋划旅游产品。并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和大滇西环线建设的要求,制定了相应旅游线路。建议中提到的“打造从碧色寨到西北勒的景观道;从城区到老寨、鸣鹫的乡道景观道;从城区到冷泉、水田的乡道景观道,形成三条乡村旅游线路,建成蒙自乡村旅游线路网”均列入十四五、全域旅游等相关规划中。目前,碧色寨到西北勒已谋划了犁耙山骑行道、狼蟒山徒步登山步道工程,总投资约2700万元。该项目不仅促进蒙自市的旅游发展,对蒙自打造山水生态宜居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对地方森林在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上具有重要作用,在保护森林资源上具有重要价值,现已完成建设地的选址,地勘测绘、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

  建议三:把鸣鹫缘狮洞和绿翠潭纳入郊野公园来进行建设,通过旅游点线面的发展,最终形成由公园城市,景观道路,观光农业,生态村,旅游村的有机结合旅游网络,达到通过生态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局面。

  树立全域旅游理念,重点围绕红河州“三千四百年”文化旅游定位及“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一城、一轴、一带、四区”的总体布局,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加速发展,实施擦亮“三张名片”行动、休闲度假产品构建行动、新业态培育行动,突出项目带动,扎实推进文旅项目建设,进一步打牢蒙自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1年以来,市文旅局全力争取国家、省、州支持,投入资金打基础、抓建设,除西南联大景区、碧色寨景区、省一大会址查尼皮景区的提升改造外,目前争取到中央文物修缮资金900余万元修缮鸣鹫缘狮洞,修缮工程也正抓紧推进,年内可竣工。绿翠潭作为旅游资源列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逐步开发利用。

  此外,我们会与林草、住建等有关部门对接协调,积极争取资金,结合乡村振兴,配合做好城乡景观打造的规划、建设、技术方面的工作,以乡村公园、四旁绿化、乡村绿化提升行动等为载体,加强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推进郊野公园建设与当地乡镇的发展,助推乡村旅游,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加深文旅融合,深度挖掘蒙自文化旅游资源,切实提升蒙自文化旅游品位,推动更多的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

  感谢你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