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18-07186
  • 发布机构
    蒙自市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8-27
  • 时效性
    有效

蒙自市政府办关于对政协蒙自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蒙自市支部委员会:

  政协蒙自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民革蒙自市支部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加强扶贫宣传教育,提升扶贫精准力度的建议》第26号提案,蒙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已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先行宣传教育的机制,使之制度化,程序化的建议。

  蒙自市强化舆论引导、思想引领,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各类群众会议等各种载体,组织动员挂包干部、驻村队员、乡镇村组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开展走访、回访、调研共计18830余人次,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累计召开村民会议392次,贫困群众见面会513次,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进村入户,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观念,培植他们与贫困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把“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二、关于注重宣传教育实效,不断反馈实施信息,更新宣传模式,评估宣传教育成果的建议。

  蒙自市扎实做好物质精神“双脱贫”,通过不断丰富宣传模式、及时反馈成果信息,促进精神脱贫。一是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以全市扶贫挂钩联系单位为主体单位,分批分阶段实施精神物质“双脱贫”,累计投入资金350余万元,开展了送理论、送文化、送健康、送卫生、送新风、送平安、送科技“七送活动”,编印发放《蒙自市脱贫攻坚知识30问题必知道》4000余册,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21000余份,充实农家书屋图书1950余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553次,实现了39个贫困村、8365户33917人贫困人口全覆盖。二是在期路白、水田、老寨等重点乡镇及西北勒乡朵古村和他期口村、鸣鹫镇大石板村委会和大永胜村、水田乡斜坡村委会等重点村作为试点,开展革除陋习移风易俗活动,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现已在全市所有村组全面铺开。三是建立完善了有的放矢的激励机制,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对主动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涉农财政资金给予项目奖励,扭转“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三、关于坚持宣传教育的常态化和因势利导的方针,联动协调有关单位共同作为的建议。

  为保证宣传教育能形成常态化长期开展,蒙自市加强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从科技扶贫、引导转移就业等方面着手。按照“稳定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总体要求,通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拓宽渠道转移就业、完善服务帮扶就业、政策激励支持就业,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外出务工人员求职有服务、就业有技能、创业有平台、管理有机制、脱贫有保障。截至6月5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72人(建档立卡681人),其中:成建制输出6批,输出人数263人(建档立卡85人),分别输送至杭州禾声、富士康,苏州金龙客车,安徽省滁州欣阳精密、蜡笔小新食品厂、浙江安吉根茂、广东华辉玩具厂等。同时,针对如何充分调动群众内生动力,把扶贫对象有效转变成为扶贫力量的问题,市扶贫办根据《蒙自市人民政府 红河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文件精神,依托红河学院优势教育资源,计划选派培训市扶贫办、各乡镇扶贫专干、7个山区乡镇45个贫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及驻村工作队队长150人,培训时间从6月10日开始,分两期进行。同时,聘请红河学院心理学专家胡发稳博士后,开展贫困对象心理课题分析、研究,切实从思想、心理层面彻底解决部分贫困对象内生动力不足,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愿脱贫争当贫困户的问题。目前胡发稳博士后及其团队正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户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阶段。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动协调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调整充实了市级领导脱贫攻坚挂钩工作,重点锁定、安排3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2018年截至6月底,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100万元,挂包部门投入扶贫资金915.54万元、挂帮企业投入扶贫资金941.624万元,组织120家各级文明单位共捐赠资金和各种物资折合154.02万元,持续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全社会宣传扶贫的大格局。

  扶贫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我们将带着感情和责任,不断研究新形势下扶贫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推动教育扶贫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把你们提出的提案建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扎实推进我市扶贫宣传教育工作。

  感谢民革蒙自市支部委员会对蒙自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