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17-10499
  • 发布机构
    蒙自市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12-12
  • 时效性
    有效

蒙自市人民政府对政协红河州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64号提案的续办续复

  民建红河州委:

  民建红河州委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一届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蒙自市尼苏小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第264号提案,已于2016年4月转交蒙自市人民政府研究办理,办理结果为B类。按照州委、州政府、州政协关于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有关要求,2017年蒙自市人民政府对该提案进行了继续办理,现将续办情况答复如下:

  一、查缺补漏,优化软硬环境建设。

  尼苏小镇作为蒙自市魅力家园建设的重点村,旅游示范的重点建设项目,蒙自市全心全力,精心打造。目前,已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和管理措施。一是完善停车场的配置。投资2200万元,修建立体停车场一座,共计有停车位651个,在各广场入口布置了 189 个车位,在台子南路和台子东路划设了260个临时停车位,整个小镇共计有停车位1100个。二是完善指示标示设置。目前对照创建3A级景区要求,对接广告公司设计制作好门牌号、道路指示标识牌在小镇安装完毕;三是加强环境卫生和市场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针对群众对门前“三包”制度落实不力,房前屋后的清扫不及时的问题,多次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加强对环境卫生宣传力度,争取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各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使环境卫生得了极大改善。同时组建了由13名保洁人员组成的卫生保洁队,对全村的卫生和公厕进行日常保洁,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四是强化两违整治。向各经营户公布、下发整治通知,加大市场管理巡查力度,对违规经营户加强管理教育,制止了多起抢占公共设施经营的行为。2015年—2017年,蒙自市用好强制拆除和教育引导两把抓手,针对违建情况分类进行深度治理,先后组织人员就渔人码头周边违法违规搭建的遮阳棚、遮阳伞、彩钢瓦棚等设施进行依法强制拆除,涉及55户村民;就在房前屋后、庭院阳台违规搭建凉棚和侵占公共绿化带的部分村民进行教育说服,引导其自行陆续拆除违建,恢复侵占的公共绿化用地560多平米。

  二、精心组织,丰富彝文化特色活动。

  自2015年2月9日,尼苏小镇正式搬迁居住以来,为将尼苏小镇打造成为游客观光旅游的民族文化集散地。蒙自市于2015年8月中旬开展了尼苏小镇的文化发展调研工作,蒙自市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起草了《尼苏小镇彝族文化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已将尼苏洞经古乐、尼苏花灯、舞龙、舞狮、祭龙、火把节、尼苏婚俗等民俗风情,以表演形式融入当地民族节庆和休闲娱乐旅游,并培植成为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蒙自市中华职教社在尼苏小镇开设了彝族刺绣班、农家乐培训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彝族文化,让游人感受尼苏人的丰厚文化底蕴和古老民族的神秘。2017年年初,蒙自市妇联在尼苏小镇设立了“巾帼刺绣坊”,目前,每天均有40多人聚集在一起做绣活,通过绣品传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

  近年来,蒙自市进一步提升尼苏小镇旅游热度。一是引活动旺人气,着力将“活力蒙自”品牌系列文体活动尽可能安排到尼苏小镇来开展。2016年“中国·蒙自石榴节”期间,在尼苏小镇举办了 “啤酒音乐节”、《彝族洞经音乐展演》;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举办“尼苏彝家宴”、“尼苏欢歌啤酒音乐节”、“活力蒙自·金鸡贺春”群众K歌赛、千人太极拳展演、千人环海徒步等文娱活动,9月将承办乐堡开躁音乐巡演蒙自站活动。二是强化与企业的合作,与熊猫国旅达成协议,企业每月将不低于1300人的外地游客接到蒙自。同时,积极动员当地村民成立演出团队举办篝火晚会吸引游客;与蒙自市银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打造银工艺发展基地;与鼎基地产公司对接,拟打造国际化民族音乐小镇;与昆明阳光养生公司对接,拟布局高端养生产业。藉由系列举措,深度挖掘尼苏小镇彝族文化内涵,多渠道提升尼苏小镇市场化运作水平,把资源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

  三、科学规划,夯实彝族文化场馆建设。

  蒙自市紧扣关于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求,深入挖掘尼苏小镇特有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阵地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一是建设彝族尼苏文化演艺馆。彝族尼苏小镇有着丰富多彩的彝族传统文化。在服饰、饮食、婚恋习俗、节日、语言、丧葬、民间文艺等方面较为突出,有较深的文化底蕴。2017年2月,蒙自提出了在尼苏小镇西门右侧公建房建设“彝族尼苏文化演艺馆”的方案,并委托云南骏宇国际文化博览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彝族尼苏文化演艺馆”以展现当地彝族民俗风情文化为主,涵盖民歌传承室、民族舞蹈传承室、彝族服饰工艺传承室、民族乐器制作、演奏技法传承室、民族工艺技能培训室、民族风情展览室、民间文学研究室等。二是建设“魅力尼苏”民俗文化陈列馆。陈列通过对尼苏历史与文化的回顾,讲述从远古到今天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与习俗,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独特视角,描绘了尼苏的真实生活样貌,捕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和历史变迁,传递深埋于历史与记忆之中的民族文化关怀。民族文化陈列馆主要展示蒙自彝族尼苏在图腾、服饰、饮食、婚恋习俗、节日、语言、丧葬、民间文艺等方面有着较深的文化底蕴,不仅继承了彝族的传统文化,还孕育出彝族尼苏农渔并存的独特文化,打造彝族民族风情旅游小镇。

  目前,以上两个设计方案、展览大纲已通过评审。

  四、加强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养。

  蒙自市把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在岗人员专业培训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尼苏小镇”发展实际,分层次对村民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应具备的相关技术素质。截至目前,已组织文澜镇、蒙自市中华职教社、妇联、旅游局等乡镇、部门联动配合,在大台子村全方位开展了各类文旅培训。累计开展厨艺培训426人、酒店管理培训218人、彝族歌舞表演培训356人、刺绣培训98人、其它培训178人,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商户入驻。已拟定《尼苏小镇入住商户扶持办法》,2017年12月份底,拟扶持10户特色餐饮企业、10户文化创意企业和10户农家客栈。

  五、借势借力,推进“互联网+”建设。

  充分发挥市“智慧蒙自,惠民互联”项目办公室职能,已实现尼苏小镇管委会周边WIFI免费覆盖,覆盖面积占小镇总面积一半。目前,正与电信公司对接,预计年内实现尼苏小镇WiFi全域覆盖。2017年6月,开通了“文澜之声”微信公众号,将尼苏小镇资讯全面纳入该平台进行整合宣传,组建尼苏小镇干群交流微信群,就尼苏小镇各项建管工作开展讨论。

  感谢民建红河州委对蒙自市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蒙自市人民政府

  2017年10月9日

  (联系人:罗静怡   联系电话:372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