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mzsnyncj/2024-00006
  • 发布机构
    蒙自市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10-08
  • 时效性
    有效

对政协蒙自市第四届第三次会议第031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蒙自市基层委员会:

你们在政协蒙自市第四届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两海”面源污染防控的建议》第031号提案,市政府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把‘两海’治理与滇南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优化和引导流域内城市建设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如下: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及州委、州政府对水环境保护工作,我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把“两海”流域保护治理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严抓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以上率下”,在重点工作部署会议上“必讲”、在深入基层调研时“必看”、在听取工作汇报时“必问”,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每年均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各级环保督查反馈会议等专题研究“两海”治理推进工作。持续发展,细化任务。在《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构建适应资源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断巩固和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齐抓,大力推进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先后出台和实施了《蒙自市新增大屯海(蒙自片区)调整长桥海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蒙自市红河、南盘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大屯海“两沟”流域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蒙自市大屯海流域“十四五”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蒙自市大屯海流域“十四五”化学农药减量实施方案(2021—2025)》《蒙自市大屯海流域“十四五”化肥减量实施方案》》《大屯海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入湖渠道治理责任清单》《犁江河沙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滇南中心城市蒙自坝区“一海两河”水污染防治项目(一期)》《蒙自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工程(第十五期、十六期)》等文件和项目,系统化推进“两海”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工作,确保全市一盘棋,打好打赢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二、关于“加强‘两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的建议办理情况如下:

一是抓实城市截污改造,治理生活污水。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完成蒙自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日处理规模4万立方米。推动大屯海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大屯海6号沟(新沟河)辖区内的146.93千米污水管网排查,流域内762个错混接口已基本完成改造。实施红河大道、观澜路管网雨污分流8.29千米,完成南片区47条道路47.6千米雨污管网改造,消除污水收集空白区2.52平方千米,全市污水收集率提升40%以上。加快推进再生水回用项目建设和犁江河以北片区污水收集处理项目规划落地,推进莲花塘污水处理厂建设。二是抓牢农村截污治理,连通污水管网。实施滇南中心城市蒙自坝区“一海两河”水污染防治项目(一期),完成犁江河上游何家寨等10个村庄截污治污。投入8991万元,在“两海”周边的映月村、十里铺、永宁、马房等10个村庄建设37.3千米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减少直排“两海”生活污水70余万立方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2期项目,把大屯海沿湖村庄新光、新寨、马房、龙头寨4个村生活污水已截污后汇入主管网并输送到大屯海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开展实施犁江河沿线25个村庄截污体系。三是细化实化管护,河湖长制“管好水”。结合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实施,河湖长管护河湖从“见行动”迈向“见效能”,以“三海五河若干溪”为基础单元,从小沟渠“末梢神经”开始,清理“两海”流域在内河道渠道40余千米,“两海”流域排查整改整改销号“四乱”问题18个,交办问题并整改29件,在“两海”一级保护区内拆除清理畜禽、渔业养殖棚8户近2800平方米。深化“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两海”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工作。

三、关于“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办理情况如下:

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推进绿色食品牌工作。大屯海流域种植环境友好型蚕豆32050亩、大豆10375亩、需水肥农药少的生态保育型玉米64823亩、马铃薯3150亩;种植无土栽培蓝莓8837亩。长桥海流域种植水稻22364亩、玉米41344亩、水果11188亩,蔬菜29735亩,蚕豆18750亩、马铃薯2950亩。蒙自市认证总面积达11.3万亩,产品数105个。其中,绿色产品认证面积3.5万亩,产品46个;有机产品认证面积2.9万亩,产品38个;GAP产品认证面积4.7万亩,产品19个;无公产品认证面积357亩,产品3个。取得绿色食品证书3家9个产品0.74万亩。二是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7.31万亩,化肥施用量1.54万吨;商品有机肥施用量1.17万吨,面积8.85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7.23万亩。全市化肥施用量24317.02吨,较上一年同期24840.33吨减少523.31吨,减幅2.11%。大屯海农药商品用量15.8吨,比上一年同期16.1吨减少0.3吨,减幅2%;长桥海农药商品用量75.92吨,比上一年同期77.148吨减少1.56吨,减幅2%。三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大屯海流域畜禽粪污粪污产生量36.69万吨,利用量34.67万吨,利用率94.5%;畜禽规模养殖场20户,粪污产生量2.28万吨,利用量2.23万吨,利用率为97.73%。长桥海流域内畜禽粪污产生量35.76万吨,利用量33.79万吨,利用率94.5%;畜禽规模养殖场45户,粪污产生量3.18万吨,利用量3.11万吨,利用率97.51%。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强化乱丢乱弃病死畜禽整治。“两海”流域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猪单位)5020.4头。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对长桥海库区周边挡墙13处进行加固修缮,以硬隔离的方式阻拦牲畜入“海”问题。五是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全市设立1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市级处置中心,珠江流域红河段4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两海流域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527吨。七是渔政监督管理。大屯海流域水产养殖户4户,池塘面积322亩,长桥海一二级保护区内有水产养殖户7户,池塘面积437亩,配合三海管理局在大屯海长桥海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依法查处非法捕捞三起,清除网具372张。

四、关于“建立有效防控面源污染的系统性科技支持体系”的建议办理情况如下:

一是在大屯海的2 #、 6 #沟渠,长桥海主要断面和排口、出海口处开展长期、规律的水质水量数据采集,分析河湖沟渠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完善“两海”水库内部增加水质水样监测、水位在线监测站和视频监控点,并接入流域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控“两海”水库出入湖的水质水量情况和水库变化情况,为水库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分析研判。配合“三海管理局”做好流域监测监控网络与数据资源中心,加强流域信息化建设,强化数据管理与分析、水质预报、决策支持、业务管理、执法监督管理等数字化管理能力等工作,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等不同部门管理职权,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共享数据的体制机制。二是围绕“两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治点源、治内源、治面源相结合,治湖与治流域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精准制定全流域污染防治措施。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治污水,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村庄生活污水、工业和旅游业污水,构筑全流域、全方位、全时段的水污染防治体系。治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科技支撑,大力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幅削减入湖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治垃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抓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是把面源污染防控与入湖河道及湖泊水质监测预警体系融合起来,改善“两海”水生态环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保护修复流域生态环境。在全面实施水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肥药使用、种养布局、城镇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等系统推进生态补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确保“两海”水质持续改善,推动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得到整体改善。

目前,市级财政紧张各方面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我局将积极争取工作经费或项目,使你们所提提案尽快得以解决。

感谢你们对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蒙自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18日

(联系人:张永福,联系电话:0873—37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