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mzsnyncj/2024-00014
  • 发布机构
    蒙自市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10-09
  • 时效性
    有效

对政协蒙自市第四届第三次会议第090号提案的答复

第五委员活动组:

你们在政协蒙自市第四届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壮大蒙自枇杷产业的建议》第090号提案,市政府已转交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概况

1982年据台州农校主编的《果树栽培学》所载:栎叶枇杷原产于云南蒙自及四川西北部,若考察无误,蒙自即为枇杷的发源地之一。1987年之前,蒙自水果种植分散,不成规模。20世纪90年代后,蒙自水果种植开始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带动蒙自枇杷等当地特色优质水果的发展。1992年,蒙自分别从福建、四川省引进大果枇杷长虹3号、解放钟、大五星、早钟6号等品种进行试种并获得成功。1998年,中共蒙自县委、县政府下文鼓励发展大果枇杷生产。同年,蒙自再次于福建购苗种植,次年蒙自经作站自培苗木种植,加速了全区域枇杷生产的发展。2001年—2003年,中共蒙自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出台扶持大枇杷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蒙自地区枇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2003年福建果树研究所的郑少泉所长及其团队还专程来到蒙自,收集数十个蒙自的原始枇杷种质资源,并带回福建果树所种植保存,这也从侧面证明蒙自有着利于枇杷生长的独特地理气候和枇杷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2020年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蒙自大枇杷品牌价值为6.58亿元。目前蒙自枇杷种植面积10.61万亩,产量5.63万吨,产值11.01亿元,并且还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二、关于“在产品前端研发上下工夫”的建议办理情况如下

(一)搭建技术支撑新平台

与西南大学、莆田学院合作,建立梁国鲁枇杷专家工作站、林顺权枇杷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西南大学、莆田学院的科技优势,开展枇杷系列新品种引进选育、试验、示范、技术指导与推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组织召开国内枇杷学术研讨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签订枇杷采后关键技术应用提升项目协议,帮助企业建立标准体系。与红河学院合作,围绕“蒙自枇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及标准化种植技术、枇杷园土壤营养状况及区划、不同品种枇杷营养诊断、枇杷抗寒保花保果技术研究等相关工作。

自2019年开始合作,在文澜、文萃、新安、芷村、期路白等乡镇街道办不同海拔、不同管理水平的枇杷种植区,安排布局了18个枇杷新品种、7个试验示范点。通过4年多的试验示范工作,现已初见成效,已经选育出7(华白1号、华白2号、改良冠玉、贵妃、莆佳191号、早西北47号、早佳5号)个适宜本地种植的白肉系列枇杷新品种,同时今年2月份从西南大学引进51个新品种在芷村建立“枇杷品种展示园”进行试验示范。

(二)创新枇杷种植模式

针对枇杷生产中根腐病、干腐病发病率高的情况。改变传统平地打塘种植模式,采取“高起垄+宽行窄株+植株矮化+水肥一体化滴灌”新型种植模式。按照“开浅沟、高起垄、宽行窄株、大苗建园、水肥一体化滴灌、防草布垄面覆盖和行间生草”新型栽培模式的技术规程,在文澜街道办事处余家寨村委会新房子村精品枇杷种植管理协会,建立2亩枇杷新型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基地。新模式种植枇杷植株表现生长势强健,根腐、干腐病发病率显著减少,易成花、花期耐热、生长量大、成园快、丰产、开花齐、坐果齐、采果齐、早熟的优势。

(三)企业、合作社引领带动

1、2023年10月引进蒙自市云合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芷村镇、期路白乡建立1000亩(芷村镇700亩、期路白乡300亩)的白玉、冠玉枇杷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种植示范基地。基地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枇杷生态化种植模式,推广新品种,逐步引导传统乔化枇杷园向现代化管理、生态化种植转变。实现农业增效,果农增收。

2、2024年3月蒙自市嘉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在新安所街道响水河村委会向社员示范推广西南大学选育的白肉枇杷“华白1号”、“华白2号”、“改良冠玉”三个品种,高枝嫁接于树龄为3-10年生的枇杷主枝上。共计推广面积106亩。并与社员签订种植技术服务、果品收购销售服务协议。

(四)新品种扩繁推广

1、精品枇杷种植管理协会在新房子村建立3亩的枇杷新品种推广扩繁育苗基地,培育10000余株枇杷砧木苗,11月份可嫁接莆佳191号、早西北47号、早佳5号三个品种。明年4-5月份嫁接苗可以出圃种植,预计推广种植面积达200亩。

2、蒙自市润丰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在芷村新村培育“华白1号”新品种品种嫁接苗10000株,计划2024年推广种植200亩。

(五)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蒙自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引入枇杷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成立枇杷专家工作站开展学术交流和培训工作,培养本地枇杷种植技术人才和生产带头人。2019年—2023年,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共计10307人,其中:生产型人才9324人,经营型人才216人,技能服务型人才396人,技能带动型人才242人,社会服务型人才129人。

三、关于“在中端加工上下工夫”的建议办理情况如下

(一)提升专业化水平 引进两条世界领先的全程自动化分选设备,分别在蒙自市南疆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和蒙自市双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示范。实现枇杷的重量、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瑕疵和内部品质(糖度、酸度、霉心病等内部指标)分选。提高农产品采后处理的商品化率,降低损耗,延长货架期,保持农产品品质稳定。做到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助力农产品品牌化进程,打造蒙自果业升级版。

(二)延伸产业链条 加大对红河云上梯田食品有限公司、蒙自市润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蒙自市双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深精加工企业扶持力度,构建区域性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深加工产品包括枇杷膏、枇杷果糕、枇杷饼、枇杷酒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推动枇杷深精加工,积极开发枇杷衍生品,推动枇杷产业价值攀升。着力在种植、分拣、加工、预制食品生产、冷链物流、冷藏销售、农产品交易等环节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完整的产、供、销全产业链条,推动全产业链条的提质增效。

四、关于“在后端营销上下工夫”的建议办理情况如下

(一)举办全国研讨会、助推品牌建设 2023年2月20日至22日,蒙自市与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合作,在蒙自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暨蒙自市首届枇杷节。全国的科研、教学、生产、销售及国家、省、州业务主管部门代表参加枇杷学术研讨会。蒙自获授“全国枇杷产业绿色示范基地”“全国优质枇杷出口示范基地”“中国著名枇杷产区”荣誉称号。2017年蒙自枇杷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蒙自枇杷品牌价值为6.58亿元。2021年度入选受市场欢迎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

(二)搭建产品销售新平台 通过政府渠道,发展“企业+果农”订单式收购模式,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提高枇杷农产品流通效率;用好大商集团、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北京百果园、浙江雨露空间、上海叮咚买菜等公司的合作购销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持续探索多维业态,发展电子商务、直供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入驻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平台,拓展电商产业园和电商服务中心功能,让“枇杷经济”从“小生产”走向了“大市场”,延伸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82个,全市注册农产品电商企业540个,农产品网店5000余家,农产品电商从业人数12000余人,带动8300余户枇杷种植户。2020-2023年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水果批发市场销售、电商销售、一件代发、农超对接、大型连锁生鲜集团的产品供应链、出口等,灵活多样的销售格局。

(三)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制定、修订并实施了《蒙自大枇杷生产技术规程》红河州地方农业规范。5项团体标准,构建重点产业标准体系。积极发挥了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搭建绿色认证新平台 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第三方认证服务公司,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等主体,

加强绿色、有机、GAP认证服务工作。积极落实《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红办通〔2021〕7号)精神,按照“先认后朴、先审后补“的原则,对在2021年至2023年内符合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奖补条件的主体,给予一次性奖补,累计奖补653万元。2023年蒙自市枇杷“三品一标”认证主体9家,认证产品数9个,认证面积 8699.7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4800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999.9亩、GAP认证面积2899.8亩)。“出口基地备案”认证面积1.33万亩。

相信通过以上工作的实施及推进,蒙自枇杷产业将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将会得到质的提升。

感谢各位委员对蒙自枇杷产业发展和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各位委员在今后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蒙自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吴伟 0873—37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