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4-01690
-
发布机构蒙自市教育体育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4-05-27
-
时效性有效
“三色融合”,共绘学校体育工作“新篇章”
近年来,蒙自市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以体育人,全面发展”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夯实体教融合基础,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新路径,多点发力打造“阳光体育”品牌,以“底色、特色、亮色”相融合,持续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确保“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真正落到实处。
聚焦以体育人,绘就体教融合“底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为基础,科学安排体育课,严格按照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的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全面推行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各校积极组建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等多样化运动队伍,让学生至少在班里的比赛中能够上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扎实有效开展多彩体育活动。严格将晨练、大课间活动、体育课、社团活动及课余训练与竞赛等列入课程,排入课表且严格执行,多措并举抓常态、促练赛、提质量,严格落实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确保常态化体育活动落地生根、扎实有效。文萃小学持续探索实施“走班制”教学,深入挖掘体育课堂,打造课堂主阵地,共开设篮球、足球、乒乓球与羽毛球、操类与武术、田径与新兴体育类、跳绳与民族传统体育类六大教学课程。蒙自三小以武术教学为载体,将传统武术项目引入课堂,纳入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管理。蒙自三中开设游泳校本课程,切实结合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全员覆盖。
拓宽活动载体,立足地方资源“特色”。立足地方特色,大力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特色,立足地方资源及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多样化体育活动。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并注重对竹竿舞、竹竿舞、烟盒舞、霸王鞭、民族特色课间操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突出基础性、全员性、健身性、育人性等特点。芷村镇中心学校将“打磨秋”“打陀螺”等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学校正常体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与传统民族体育活动有效融合。雨过铺中心学校结合实际开设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将竹竿舞、烟盒舞、霸王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校园,当地“非遗”传承开辟全新路径。
依托学校特色项目,积极推广打造“一校一品”和培育“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模式。倡导学校积极创新设立特色体育项目,持续打造特色学校建设。银河小学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学校“精品+特色”、学生“普及+特长”、教师“全面+专长”三维工作格局,持续推行“5+1”模式。蒙自华清中学结合多元民族地域优势,借鉴学习彝族烟盒舞素材,结合歌曲《马樱花》轻快灵动的曲调,创编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课间操。
注重特长培养,增添赛事品牌“亮色”。聚焦学生体育兴趣和特长培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为突破点,有效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基础素质和体育特长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广泛组织开展篮球、足球、啦啦操等体育赛事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充分挖掘体育特长生潜力,提升竞技水平,助推学生特长培养和专长化发展。2020年以来,组织体育教师培训450余人次,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校园体育舞蹈大课间比赛、首届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体育节运动会和青少年单项体育赛事320余场次,代表红河州参加“2023年云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荣获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市职教中心开设职教高考体育专业特色课,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体育训练和专业指导。凤凰小学聚焦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全面实施联赛全覆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州、市各类体育竞赛,持续推动更多的体育项目“进校园”,有效激发赛事品牌效应。
强力推进竞技体育工作。加强竞技体育项目培育,推动体育赛事常态化、单项赛事品牌化,吸引广大学生加入到体育运动当中,确保学生参与度,增加学生运动量。积极承办“2023年全国少儿啦啦操精英赛(蒙自站)”“2023年全国啦啦操俱乐部联赛(蒙自站)(线上赛)”、全国U15女子16强篮球决赛、全国U17男子前16强篮球决赛,其中“2022—2023年全国少儿啦啦操精英赛(蒙自站)”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2022年,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田径项目比赛中,蒙自四中李刘兴同学获得男子组110米栏项目亚军、男子组100米项目第四名(成绩10秒9),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2023年,组队参加红河州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和啦啦操三级联赛总决赛,成绩喜人,佳报频传。
蒙自市将持续抓实学校体育工作,充分释放学校体育动能,促进体教融合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