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mzsgaj/2025-00016
-
发布机构蒙自市公安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5-03-21
-
时效性有效
蒙自警方:普法宣传—矛盾纠纷调处
调处矛盾纠纷,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应当保持中立,平等对待各方,不得偏袒一方;应当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得有侮辱、歧视的言行,不得泄露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得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一、邻里纠纷调解
(一)什么是邻里关系?
相邻关系,是指依据法律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日照等而相互间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二)如何看待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
生活中,邻里之间为了鸡毛蒜皮小事而导致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邻里关系、注重邻里文化。“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之近,既有空间之近,也有生活之近、情感之近。左邻右舍,抬头不见低头见,在发生矛盾纠纷时,应该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三)化解邻里纠纷,如何稳定双方情绪?
邻里纠纷双方心中有“结”有“气”,情绪就容易激动。要化解纠纷,首先必须稳定双方的情绪。(1)创造亲近、祥和、安定的氛围。对纠纷双方要同样热情,贴近他们,关心他们。在嘘寒问暖中对他们发生的事情表示关切,表明能够帮助他们公平解决问题。(2)建立信任。要树立平等待人和公平、公平处事的形象,使纠纷双方消除不必要的顾虑。(3)让纠纷双方树立通过自我探讨、认识进而可以解决矛盾纠纷的决心。要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很正常,双方对发生的问题重新认识、探讨和协商处理,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可以调解撤案吗?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情节较轻尚不够刑事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调解处理:(1)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双方均有过错的;(2)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3)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4)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二、婚姻家庭纠纷化解
(一)如何认识婚姻家庭纠纷?
婚姻家庭中的种种纠葛,剪不断,理还乱,有的甚至经年累月,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一旦爆发,往往使得亲人反目,甚至作出非理智的选择,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婚姻家庭纠纷化解的方向是什么?
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应该追求家庭情感的治愈,修复家庭关系,使当事人恢复家庭生活常态,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三)怎样才能“巧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婚姻家庭纠纷具有隐私性,当事人会本能性地自我保护起来,导致纠纷产生的真正原因通常隐藏在背后。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只有找到真正的“病症”,才能“对症下药”,“巧断”家务事。
(四)婚姻家庭纠纷化解中最独特的方法是什么?
亲情唤起是婚姻家庭纠纷特别是离婚、抚养、继承等纠纷化解中最常见、最有效也是最独特的方法。通过唤起双方之间最深的亲情纽带,引导双方共情,做到情、理、法相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消除积怨,解决问题。
(五)化解婚姻家庭纠纷,需要做好哪些调查工作?
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时,对其婚姻基础、婚后感情、产生矛盾及家庭生活的现状等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同时要注意方法,提高调处质量。
三、经济化解纠纷
(一)经济纠纷有哪些特点?
经济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经济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主要有以下特点:纠纷主体特定化;纠纷内容多样化;纠纷所属范畴民事化;解决方式多样化。
(二)如何防止经济纠纷?
懂法、知法可以在根本上防止经济纠纷的发生。经济交往必须签订合同,不可因对方是熟人或老客户等而凭口头的“君子协定”办事,导致出了问题无凭无据,处于被动地位。
合同订立时不要使用含糊不确定的词语,合同中的每一条款都要字斟句酌。为了预防日后债务纠纷的发生,可以让对方在签订合同时进行担保等。
(三)经济纠纷产生后该怎么办?
很多经济纠纷情况比较复杂,双方应互谅互让协商解决。当双方各执一词,不能达成和解时,可以由双方都非常信任的第三方居中调处,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规则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避免产生冲突,矛盾升级,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招来牢狱之灾。
(四)经济纠纷的化解途径有哪些?
(1)协商和解;(2)人民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商事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和个人调解;(3)行政调整、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处理矛盾纠纷的方式;(4)公证;(5)仲裁;(6)诉讼;(7)当事人达成的其他调处方式;(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四、农民工讨薪
(一)为防欠薪,平时要注意保存哪些证据?
农民工平日要保存好工作的相关证据资料,如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出入证、工作计量资料、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记录、考勤记录等有效证据,以证明本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二)遭遇欠薪,如何依法维权?
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遭遇欠薪时,如无法协商解决,根据情况可合理选择以下维权途径:
(1)向相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不履行的,可以持调解协议书向法院申请支付令。(2)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3)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以工资被拖欠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4)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起诉。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可申请支付令;在有工资欠条的情况下,可以不必经过劳动仲裁程序,直接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