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4484
  • 发布机构
    蒙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12-15
  • 时效性
    有效

蒙自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蒙自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蒙自市下辖 5 镇 4 乡 个街道办事处,21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6 个村(居)民委员会、693 个自然村、990 个村民小组。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以来,蒙自市坚持“以线促点、以点带面、以面连线”的整治思路,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揽“三农” 工作全面的总抓手,以“清洁家园·荣誉超市”、 深入推进“2343 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等工作为载体,加快完成自然村村庄编制规划,加紧完成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严格整治村内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扎实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全力打造“村在景里、景在村中”的绿色生态宜居环境。2019 年,在云南省开展在“美丽乡村”评定中,蒙自市有5个行政村获省、州市、县级美丽乡村称号,其中雨过铺大台子村委会为省级美丽村庄,芷村镇白石岩行政村为州级美丽村庄,草坝镇碧色寨村委会、新安所大新寨村委会为州级美丽村庄、水田乡水田村委会为县级美丽乡村。从 2020 年开始,全市每年创建 36 个以上美丽乡村,力争到 2023 年累计创建 147 个以上美丽乡村。2020年我市预计申报49个美丽乡村,目前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

 

一是结合顶层设计促规划编制科学。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把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到蒙自建设开放现代活力的城市全过程,全域化统筹、片区化谋划、标准化建设、景区化提升。在规划理念上,坚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充分体现文化传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留乡村风貌、彰显乡土气息,做到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大拆大建、不破坏自然生态,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在发展目标上,坚持长远计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制定了《蒙自市美丽乡村创建方案》《蒙自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到 2022 年全市 1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在推进路径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对城镇规划区以内适宜改造的村庄,积极推进集聚类新型社区建设;对特色村、传统古村落等长期保留村庄,支持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对短时期内不能集聚改造的村庄,支持开展达标村建设;在村庄设计上,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成方连片谋划发展,高起点编制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塑造出碧色寨、大台子等一批特色鲜明、各美其美的村庄。

结合产业发展促农民生活改善。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扶持贫困户进行房屋改造,改善居住条件,提升村庄整体美观度,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公司+农户”模式,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借助环境整治工作,筛选贫困户从事环卫工作,保障贫困户就业,从而实现脱贫,改善生活条件。以“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经济、畜产品养殖与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 支撑,吸引村民回乡创业、就业。例如,老寨乡茅山洞村依托“咪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佳雨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种植、养殖业,计划养牛 160 头、计划种植万寿菊 131 亩。冷泉镇龙古塘村依托“蒙自楚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枇杷种植 1000 亩,正在建设占地约 2500 平方米(3.7 亩)的肉牛养殖基地,计划新建圈舍47个,看护房1间,饲料仓1个,消毒池、消毒室各1个,可养殖肉牛 240 头。西北勒乡朵古村继续做好万寿菊集中连片种植,共种植万寿菊 500 余亩,实现经济收入 70 多万元。通过种植万寿菊,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并且带动更多游客到西北勒乡赏花观景摘果。期路白乡龙泉寨村(茭主导产业。主要发展枇杷、柑橘、桃子、杉树种植,规划枇杷种植 2000 亩、柑橘 1500 亩、桃子 697.3 亩、杉树 1000亩。雨过铺镇永宁村现状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种植水稻 1593 亩、玉米 3900 亩、蔬菜 1000 亩、水果 1600 亩,现有蔬菜、水果、养殖等农业产业产值占农户总收入 98%以上。新安所镇里海寨村以“鲁沙梨”为主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全村种植梨 1500 亩(计划种植 2000 余亩)、桃子 800 亩、枇杷

 110 亩、苹果 55 亩、桔子 30 亩、樱桃 23 亩。文澜街道碧云村委会北平村耕地 2383.3 亩,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石榴、枇杷为主,现有经济林果 1451 亩,较大改善了农民生活。芷村镇白石岩村委会查尼皮村有农户 66户 285 人,其中农业人口 285 人,劳动力 170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0 人。有林地 1333.80 亩、有耕地 3600 (人均 12.6 亩),适宜种植粮食、枇杷、烤烟等农作物,以种植烤烟为主产业。

结合环境整治促基础设施完善。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集中资金,整合蒙自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试点项目,将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结合,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硬件要求提供了保障。近年来,示范村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公路通居民点、安全饮水全覆盖。去年开始,全市重点围绕“五化(厕所无害化、建房规范化、庭院绿色化、集镇整洁化、垃圾处理市场化)建设,积极推广卫生厕所,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大力创建美丽庭院,规范集镇农贸市场管理,开展垃圾处理市场化试点。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和农民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大面环境以“清洁家园·荣誉超市”为抓手,同步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庭院绿化美化、风貌特色凸显等工作,投入资金对示范点的道路进行定期保洁,购置垃圾桶,沿各个村组道路摆放,收集村庄内垃圾,与沿路住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确保了全市乡镇(街道) 范围内的交通主干道卫生整洁,有利的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完善乡村宣传栏,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推进乡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卫生示范户”等创建活动。每个示范村至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民文艺队伍,通过“五个一”载体丰富农村业余生活,提升农民精神素质。

结合基础设施促建设资金整合。整合农村道路畅通、村庄环境整治、沟塘整治、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配套完善村庄道路硬化、亮化、污水管网铺设、环境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一事一议”项目,全面整合社会资金和项目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率,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