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多措并举 攻坚克难
蒙自全力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
蒙自市被列入国家首批84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县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贯彻中央部署为契机,以落实中央扶持政策为抓手,把项目列为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同时也列入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项目,严格按照省级方案批复,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扶持政策,加强科技支撑,统筹推进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农业发展,促进蒙自林果乡村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全部建设内容,完成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500万元,地方自筹4500万元。一是新建1个年产10万吨有机肥厂,建设完成原料堆场6053平方米、发酵车间11166平方米、生产车间6469平方米,配套建设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安装有机肥生产设备22套,购置叉车、装载车、运输车11台(辆),已经进入试生产;二是完成59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提升改造,建设堆粪棚13054平方米、污水池13575立方米、污水管道3123米,购置装载车6辆、吸粪车2辆;三是建设畜禽粪污田间利用设施水肥一体化首部系统300部、田间液肥输送管9000米。
(一)建立一个领导小组,把组织领导强化好。调整充实蒙自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办、市发改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红河州生态环境局蒙自分局蒙自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11个乡镇乡镇长组成,加强项目的领导和协调。
调整充实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小组,抽调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红河州生态环境局蒙自分局等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技术指导。
(二)整合一套优惠政策,把配套政策保障好。统筹利用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补助资金,整合中央、省、州、市各级涉农项目资金,制定和出台“四补助,两优惠”政策,加大对有机肥厂、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养殖场(户)扶持力度。整合叠加政策补助。整合叠加水利、林草、农机等涉农项目资金,提升完善养殖场(户)配套设施及利用设施。金融贷款贴息补助。进一步落实恢复生猪生产金融贷款、新冠疫情复工复产金融贷款、蒙自市“5+5+2”金融改革政策、温氏合作家庭农场贷款贴息政策等,每年给予涉农企业和养殖户金融贷款财政贴息补助。 用地优惠。对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企业用地优先规划,按设施用地予以优先保障。用电优惠。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企业的用电按农业用电计价。
(三)撬动资本多元化投资,把联动机制建立好。项目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社会参与、整县推进”的运作方式,以有机肥厂、规模养殖场为主体,带动全市养殖场(户)参与实施,建立政策资金扶持补助与主体自筹融资相结合,撬动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参与项目建设。比如蒙自金星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自筹融资2500万元合作投资建设10万吨有机肥厂,积极探索创新全市畜禽粪污第三方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国有平台公司融资2.3亿元发展生猪产业,三同时配套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有效解决养殖生产与养殖环保难题。蒙自秀清蛋鸡养殖场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引进安装塔式发酵罐+有机肥生产加工模式;蒙自金航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引进安装USB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可达300m3;构建了龙头带动、多元化投资、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种养结合、资源化利用的联动机制。
(四)健全一套制度,把项目实施管理规范化。实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蒙自金星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为有机肥厂建设主体,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改造及田间利用设施建设采用EPC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对整个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造价咨询、工程竣工结算、财务竣工决算审核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环节,严格按照项目进度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相关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归档;实行项目设施主体统一标识、大型规模养殖场环保统一监管标识管理,充分发挥项目实施示范引领作用。
(五)着眼一个长远规划,把长效发展机制谋划好。
制定《蒙自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部门协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机制创新、宣传引导、绩效目标考核等,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制定《蒙自市种养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围绕种养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以及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聚焦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和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