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21-02266
  • 发布机构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07-30
  • 时效性
    有效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推动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推动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紧扣实际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国家门户·滇南中心”。

  一是认真落实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免费开放政策,不断文化公共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非国有博物馆2个、乡镇街道文化事务中心13个,社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107个,自然村文化活动室36个,小舞台39个,多功能活动室84个、文体活动广场21个,彝族、苗族、壮族文化传习馆(传承基地)5个,实现了行政村文化室和文化活动广场全覆盖,我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已达100%。组建14个文化馆分馆,7个图书馆分馆和3个图书流动网点3个、全民阅读点(图书流动网点)33个,完成图书流动网点(全民阅读点)图书更换1600余册,文化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二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助力乡镇提升基础设施。多方争取筹措并整合资金分别支持西北勒乡50万元、期路白乡20万元用于旅游建设,支持芷村镇、冷泉镇、水田乡4万元用于完善文化设施和文化文艺活动。结合“厕所革命”推动乡镇(街道)旅游厕所建设,以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居住品质改善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在各乡镇(街道)完成14座旅游厕所建设,并纳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

  三是以市委文化扶贫“5+1”工作载体为抓手,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助力乡村治理。今年以来,我市4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以“文化扶贫、乡村振兴”为工作任务,分别到13个乡镇(街道)完成31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文化的形式引导贫困群众“革除陋习促脱贫”和“自强、诚信、感恩”。深入挖掘各乡镇文化内涵,整合投入资金340余万元,与乡镇共同努力挖掘整理,反映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和编纂记录乡村发展的村志,先后建成27个村史室和9面村史墙,不断赓续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推动乡村振兴。

  四是培养文化传承队伍,加大基层文化文艺工作者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完成2000名文艺骨干培训,完成2个红河州第六批非遗项目及5名第九批非遗传承人申报,8个蒙自市第三批非遗项目和56名传承人申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累计达101项,传承人达187人,组织22支洞经队伍完成6场“活力蒙自·洞经之春”音乐展演。

  五是推动各项规划先行助力产业振兴,贯彻落实“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通过召开部门专题会议、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的方式征求了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多次修改完善,现已完成我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初稿)。规划通过科学谋划狼蟒山登山步道建设、碧色寨和西北勒联动发展、碧色寨至开远铁路小火车旅游观光线路等文旅支撑新产品,推动“一日游”向“多日游”“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大力实施旅游+扶贫,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落实“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要求干部职工要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文件,积极参与“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选派3名优秀干部职工到西北勒乡、水田乡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