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21-02239
  • 发布机构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07-28
  • 时效性
    有效

对蒙自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笫190号建议的答复

 李有发代表

  你在蒙自市届人大第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石马脚村委会石马脚村石龙洞为当地旅游景点的建议》第190号建议,市政府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您“希望得到蒙自市人民政府协调有关部门给相关指导和支持,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在石马脚村打造以石龙洞为核心,展现当地彝、壮、苗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新时代特色乡村”的建议内容,市文化和旅游局及时组织产业发展科、旅行社、州旅投公司、市旅投公司等人员进行调研面商,并针对打造石马脚村委会石马脚村石龙洞为当地旅游景点的建议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意见和思路。 

  一、基本情况 

  石马脚村隶属于芷村镇石马脚村委会位于芷村镇东南部。为壮族支系(侬族),是我市唯一的一个侬族村。同时也是我州唯一一个侬族民族文化保护村。该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4.00公里,国土面积4.10平方公里,海拔1600.00米,年平均气温15.50℃,年降水量1500.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等农作物。 

  (一)人文资源 

  村村民全部为壮族属于壮族支系“侬族”具有地域特色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今还保留着完整的民族民间传统饮食习俗-“染红饭”、“黄饭”及“包马脚杆”;民族民间传统习俗-“祭龙”侬族一年中要祭五次龙;拥有州级传统民间艺人一名民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及 原生态“侬族”四声部唱法至今仍以活态延续传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二)景观资源 

  石马脚村附近分部着三个溶洞,其中出名为石龙洞和响水洞。石龙洞位于石马脚村委会石马脚村,洞深约2000米,以洞内一形貌龙的溶石为名,该石龙长约20米,形为一条腾飞的龙;洞分三层,分别为阴兵洞、石龙洞和中洞,每层洞有单独的入口和出口。响水洞位于石马脚到芭蕉冲的村组道路左侧,距村委会2.2公里左右。洞口呈下沉型,有燕子歇息,洞内有地下河流,可清晰流水的响声而得名。沿河流而上进入溶洞,可见洞顶钟乳石林立、形态各异;据当地村民描述,可到达洞深处4公里左右,整个行程需要2-3个小时,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现状条件 

  (一)石马脚村委会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但道路交通硬件和停车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建设。  

      (二)石马脚村委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且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村容村貌还需进一步提升,现状达不到以探险、美食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 

  (三)大部分群众无旅游开发、经营意识。 

  三、下一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发休闲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有机结合 

  现在人们参与乡村旅游,实际上就是体验乡村美丽的风景、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因此,首先要保护、整理和挖掘石马脚村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明,拓展农业的领域和功能,为消费者营造丰富的人文环境,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在以后的开发建设中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功能,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山水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游山玩水、回归自然的条件,发挥乡村旅游的娱乐和身心调节功能,使消费者在优美环境和悠久文化和熏陶和感悟下,更多地了解自然,更好地秉承传统,更加自觉地呵护生态、保护文化,实现消费者的自我教育和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以创建省级旅游名镇为契机,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 

  市文旅局今年申报芷村为省级旅游名镇,在前期将支持20万元建设扶持资金,同时积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及乡镇,做好乡村综合环境的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旅游发展要素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双重需求,统筹规划和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美化乡村面貌,优化乡村服务功能;将旅游项目建设与促进乡村振兴、新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按照发展休闲旅游业的要求完善乡村的休闲旅游设施。 

      (三)鼓励广大农民投资创业与吸引企业投资发展 

  乡村旅游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资本的投资参与,做好乡村休闲旅游,农民的广泛参与是这一产业的基本特征,也是产业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保证。下一步,文化和旅游职能部门将加强指导,乡镇村等相关部门积极动员,鼓励广大农民投资创业与企业投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农户通过办小饭店、小民宿和销售绿色农产品,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收入来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成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投资发展格局。 

  感谢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