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2996
  • 发布机构
    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08-12
  • 时效性
    有效

关于对蒙自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29号建议的答复

   王炳周代表: 

  你在蒙自市届人大第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开发冷泉镇夺底村委会生态观光旅游的建议》第229号建议,市政府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冷泉镇夺底村委会概况 

  夺底村委会位于冷泉镇东部,辖5个自然村,人口1487人,以汉、彝、苗民族居住为主,与文澜镇、新安镇连接,距蒙自城区20公里,有森林面积2万多亩。 

  二、夺底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 

  由于近几年的退耕还林政策,夺底村的植被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态趋向良性发展,真正实现了“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生态环境的好转,使得夺底村的生物呈多样性发展。每年春季是夺底村“野花”浪漫时,夏季是夺底村“野菌”上桌时,夏秋季则是夺底村“野果”诱人时,可以说,夺底村就是一幅瓜果飘香,鸟语萦绕,泉声潺潺的山水田园画卷。这些为发展夺底村生态休闲游提供了可能, 

  大可以把夺底村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同时夺底村也具备了体验式乡村游的条件,利用夺底村的野果、野花、野菌开展各式的采摘,激发游客参与和体验的热情。

  (二)成熟的种植业 

  夺底村村民有敢做敢为敢闯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夺底村村民发展起了洋芋、芋头、生姜、萝卜、豌豆、三七等种植业,且具有一定规模,每年的产值也在逐步上升,这些种植业也带动了一批人发家致富。受气候、土壤、生态的影响,夺底村的农特产品品质和品相都算是一流的,深受各地采购商的青睐和本地市民的喜爱,在乡村旅游伴手礼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夺底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不足 

  (一)文化断层现象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夺底村的生活条件也不同往昔,今日的夺底村可以用“今昔非比”来形容发展变化的程度,大部分村民把经济搞上去后,纷纷从原来的老寨子里搬了出来,在各家的新宅基地上盖起了二层或三层小洋楼,更有甚者到城里买起了商住楼。据了解现居住在以前老寨子里的户数为十户以下,传统的老屋子年久失修,设施陈旧。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很多以前有的传统民俗正面临着消亡,这正与夺底村良好、丰富的生态形成了反差,这是发展乡村旅游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资源碎片化问题严重 

  夺底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事实,但这些多样的生态资源分布在夺底村下属的各自然村,分布的空间点相对分散,集聚度不高。即便现在要发展夺底村的乡村旅游,势必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碎片式旅游资源应用状态。只有将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产业优势真正的糅合起来,形成抱团式开发格局,才有可能构建出浓郁乡土民俗特色、具有本土特有发展风格的乡村旅游服务及产品,甚至还有可能形成本地乡村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链,进而拉动本地其他产业发展。 

  (三)交通不畅,还没成网 

  夺底村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无论从冷泉方向到夺底村还是从新安所方向去,路况都不太好,路面还比较狭窄,迎面让车都成问题,这样的道路现状不利于发展乡村旅游。再则夺底村各自然村之间的道路连接还没达到畅通的程度,还没形成较成熟的路网。 

  四今后的几点打算 

  (一)做好科学规划 

  结合我局正在开展全市的文化旅游规划方案,将夺底村的乡村旅游作为《蒙自市旅游产业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要求编制单位对夺底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作出中长期的规划方案。 

  (二)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 

  夺底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如何把这些优势变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在今后我局将引进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到夺底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中来,搭建融合发展平台,改变以往单纯靠政府投入的现状。我们也将尽最大力量加以这方面的招商引资,争取能把夺底村的乡村旅游做起来并做好。 

  (三)挖掘夺底村的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作为重要构成要素,以城市居民对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的旅游需求为驱动力,挖掘夺底村的乡村文化大可促进其乡村旅游发展。现在夺底村富了起来,家家住着小洋楼,开着小轿车,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这时更应该着力保护夺底村固有农家风情、传承好祖辈的农耕文明。在此基础上还应深挖传统邻里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优良的夺底村传统文化。同时应大力发展夺底村的菜篮子文化,在新安所、冷泉一带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要吃萝卜找夺底产的”,足以见得夺底村的菜品是有多好。由于自然条件良好,夺底村产的蔬菜具有清甜、无杂质、易熟等特点。把夺底产的农特产品打造成叫得响的蔬菜是完全有可能的。

  感谢你(你们)对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