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2-00157
-
发布机构蒙自市数管中心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2-01-27
-
时效性有效
蒙自市数字蒙自三年行动计划
为持续推进数字蒙自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治理提升、数字经济转型、数字生活体验”为切入点,加快数字蒙自建设,闯出一条数字化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用数字技术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精神,紧密围绕市委“1125”工作思路,着力构建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四位一体”的综合体系。
(二)发展目标
加快以数字化激发新动能,形成全方位数字化发展新格局,按照国家和州委州政府要求,全面开展智慧城市全域建设。其中,数字城市着力更新技术培植,数字生活侧重结合应用推广,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转型服务高度融合,打造以数字治理提升、数字经济转型、数字生活体验为重点的省州先进示范市。
二、主要任务
充分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精准洞察城市全时空运行态势。在城市治理领域以数赋智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经济发展领域用生态孵化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民生服务领域依托服务型应用惠及市民生活,将蒙自打造为云南数字城市建设的新标杆。
(一)提升城市数字治理能力
以“一网统管、一屏总览、一键调度”为目标,围绕“一大脑、一平台、一体系”为重点,确立城市运行管理领域10个数字专项,着力提升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
1.以“一大脑”推进“一网统管”
(1)成立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建设城市大脑指挥大厅及指挥调度驾驶舱,对全市公共资源、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指挥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充实完善城市大脑功能,融入执法、交通、公安、防疫、房管等工作职能职责,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层次、跨行业的协同管理和数据共享。
(2)建设城市数据安全中心。利用已有的电子政务外网作为整个数据安全中心的传输载体,采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技术,建设蒙自市数据安全中心,监测接入城市大脑的各类信息系统、资源数据的运行、传输、存储等安全情况,通过研发大数据分析模型,推动各类数据的安全共享,助推信息资源数据高度融合、指挥调度畅通高效,全面提升蒙自市城市安全风险预警预防能力与水平。
(3)建设智慧政务智库。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库和数据共享管理平台,确保市级部门业务数据逐步向市城市大脑集中,打通信息孤岛、破除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以政务服务为重点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应用。
2.以“一平台”推动“一屏总览”
完善智慧城市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接入市政设施、监控视频及城市治理问题智能AI抓拍,统筹各部门执法执勤人员线上亮身份,实现城市治理点对点调度;部署无人机自动AI智能巡航,对全市环境卫生、乱搭乱建、交通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开发城市动态体征数据监测系统,实时更新、分析城市动态数据;试点部署卫星遥感监测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移数据及气象卫星森林防火监测等。
3.以“一体系”支撑“一键调度”
(1)建设城市数字执法指挥中心。深入对接融合已有的市级执法平台,对全市执法人员、执法过程、执法数据进行数字化集中管理和分析,提高执法工作调度便捷性及执法数据互融互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市民对执法工作的满意度。
(2)建设智慧交通小脑。针对蒙自交通拥堵呈现的路段性、时段性特点,基于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创新手段,整合交通管理提升蒙自交通体系组织和调度效率,加强交通引导和个性化服务,通过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新技术应用加强现场处置效率,进而实现行业监管能力、公众服务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联动指挥能力五大能力提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建设数字市场监管平台。以“明厨亮灶”工作为切入点,将餐饮企业的食品原料追溯、现场操作过程、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监管信息等内容通过互联网实时向社会公众展示;制定出台营商环境动态测评方案和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政府、企业双向监管机制和企业“红黑榜”信用体系。
(4)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建设路侧识别桩和车辆检测器来实现随停随走、统一收费,提升停车付费体验,节约运营管理人力成本,实现灵活收费,增强城市服务活力。通过智能AI抓拍对违规停放等问题进行实时点对点执法调度,更方便城市交通执法落实到位。
(5)建设智慧防疫指挥平台。打造疫情防控指挥管理后台,汇总整合接种数据、检测数据、疫情重点关注人员、防控资源等各类防疫数据,实现疫情防控的线上调度指挥,确保疫情防控快速调度。
(6)建设数字房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电子签名技术等,打造集网上身份鉴定、电子签章、区块链存证保全、法律支持的一站式专业可靠的区块链电子签约服务,实现房产交易电子化高效流转,保障交易的真实性和信任度,解决购房者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一户一码”数字门牌,从传统“以户管人”变为“以房管人”,实现公安、社区对实有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精准服务管理。
(二)激发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动能
以“产业数字转型、数字产业赋能、数字生态孕育”为目标,围绕“一园区、三底座、四示范”为重点,确立经济发展领域10个数字专项,激发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动能。
1.建设以数字城市创新实验室、数字化电商、智慧物流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园区,以“一园区”助推产业数字转型。
(1)数字城市创新实验室。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5G信息技术、核心软件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关键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重点实施智慧城市创新实验室建设,开展数字化新技术试验,引领5G产业园、大数据中心、信息枢纽建设,带动信息服务业和人工智能发展,构筑蒙自数字化产业链、生态链,大力提升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每年培育数字经济示范企业2家,深入开展人才培育工作。
(2)数字化电商园区。建设电商园区的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和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提升电商产业园智能化管理水平,提供产业协同化服务;搭建电商大数据平台,掌握电商每个环节的数据,实时掌控园区发展和经营状况,支撑精准施策;加强与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借助专业电商直播团队,建设具有蒙自特色的直播培训基地。
(3)智慧物流园区。建设智慧仓储、智慧物流、智慧车辆“三位一体”的智慧物流园区。采用“农超对接”蔬菜基地直采+合作社+集配加工中心的发展模式,打通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引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物流云平台,为园区提供信息服务、交易服务、数据交互等服务,优化供销配运环节中的运输、仓储、配送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有效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
2.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平台、产业数字分析系统、重点项目数字大脑三个底座,以“三底座”实现数字产业赋能。
(1)搭建数字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区块链技术服务中心,以乡镇、街道为主体,主导、把关代表本乡镇、街道的特色果品的生产企业入驻区块链平台,引导本地企业按照乡镇、街道及农业部门的生产技术要求开展生产,打造蒙自域内的果品标准,保护和树立本区域的产业品牌,逐步在市场内形成具备一乡一品,一城一品的蒙自特产,形成“搭平台、引技术、定标准、立品牌,建高端产业”的数字经济体系,为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促进蒙自积极践行乡村振兴计划方针。
(2)架设产业数字分析系统。通过搭建全市政务、民生、行业数据仓库、资源仓库、生物特征仓库的城市数字平台,结合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建设一个多视角多维度产业数字分析系统。打破数据壁垒,提供政、企、消费者等多方协同治理的数据依据,有效地驱动各部门指导各个行业的发展建设。
(3)建设重点项目数字大脑。用“数字大脑”对在建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提升项目资金利用率、优化项目管理体系、推动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遵循自上而下、由点到面、自主可控等原则,构建与智慧蒙自城市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相适应项目的管理生态和技术生态,促进数字化转型理念落地。
3.探索工业、农业、文旅、科研领域的数字化示范,以“四示范”引领数字生态孕育。
(1)培育发展数字工业。围绕智能制造、5G等电子通信领域,发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制造手机及配件、智能设备、集成芯片、电子元器件等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建设数智工厂,每年培育智能制造企业不少于2家。
(2)加快数字农业推广。建设农业交易数据平台,分析和运用种植采摘、加工仓储、销售运输等阶段的数据资源、通过精准化的市场分析引导农业生产调整,多方面增加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产品的品牌意识和市场竞争力。以石榴产业交易大数据、数字蓝莓为试点探索,推进数字农业发展。
(3)推进数字文旅发展。建设蒙自市旅游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围绕服务和管理需求,开发建设数字化前端应用,实现便捷服务、精细管理的数字旅游格局,以南湖公园、碧色寨、查尼皮等为示范,建设数字景区,形成具有历史积淀、文化底蕴、红色记忆特色的沉浸式数字化旅游景点。搭建过桥米线区块链NFT授权平台,致力“蒙自过桥米线”的文化挖掘和品牌打造,树立系统化、产业化的“地标式”品牌;探索利用NFT区块链平台,线上推广具有蒙自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虚拟作品。
(4)建设袁隆平数字农场。依托现有工程机械化育秧+人工精确定量栽培的模式,进行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具备杂交水稻科研研究的示范基地。通过物联感知技术采集水稻生长气象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等,为作物培育研究、“虫脸、草脸”识别技术提供支撑,达到科学种植、节省人力、降本增效提质、严防虫害、监测杂草侵害等研究目的。
(三)促进市民共享数字便利
以“一部手机、一城一网、一码通识”为目标,围绕“一载体、一网络、多服务”为重点,确立民生服务领域10个数字专项,促进市民共享数字便利。
1.以“一载体”助力市民“一部手机”办事通。
改版升级蒙自通APP及融事通微信小程序。依托APP及微信小程序,开发、汇聚满足市民线上需求的各类民生应用,为市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本地新闻咨询、政务服务及民生服务。
2. 以“一网络”推动“一城一网”的全域覆盖。
建设泛载无线网络。通过建设覆盖全市重点领域的无线泛载WiFi,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建立无线泛载城域网接入规范,形成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为全市物联感知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通神经末梢。为产业信息化发展注入连接动力,并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3. 以“多服务”融合构建“一码通城”民生服务闭环体系。
(1)一码通城。通过“码”上连通线下,实现“一码走遍蒙自”,市民日常出行与出入重点场所“一码通行”,便捷支付等快速消费场景“一码通用”,各项政务服务“一码通办”,多项城市治理及管控场景“一码通管”业务目标,满足广大市民公共生活“一码通城”的需要。
(2)智慧医疗。依托“市域内医共体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智慧医院平台和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智慧医院平台优化医院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降低医院能耗,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有效整合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大数据在各相关领域的服务与再利用。
(3)智慧教育。以平安校园数据中心和精准教育及个性化学习系统为主,实现校园门禁、食堂等后勤保障标准化管理,发展线上高效完成教研、教学任务等功能。打造集平安校园、在线课堂、云上教育等为一体的示范校区。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及师生个性化学习发展。
(4)智慧助老。以“互联网+养老”模式为核心,开发建成“蒙自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全区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同时,依托大数据及信息识别技术提供更多自动服务,与南山公园康养园区融合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实现基础信息管理“无障碍”,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5)智慧公交出行。通过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实现车站人脸识别、扫码或刷卡快速换乘,车辆运行轨迹实时监控、合理调配等功能,以低于轨道交通的投资及运营成本打造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6)小红花市民信用体系。依托商圈,以企业为切入点、市民为主体、一铺一码为媒介,接入“融事通市民版”微信小程序及“随手拍”APP,为行业部门、市民群众提供管理依据和消费参考,营造了城市治理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7)智慧社区示范。建立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以“社区一张图”为目标形成虚拟社区,开展三维全域网格治理和一户一码试点工作,提供日常事件层级办理,应急事件扁平办理的平站结合社区服务新模式。
(8)智慧街区示范。与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创文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打造智慧街区网格化管理,覆盖主要智慧街区场景,包括智慧井盖、智慧路灯、等精细化治理类设施,以及数码地标、景观亮化等便民类设施。使街区市政基础设施态势可视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数字蒙自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市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工作协调、重点项目建设及重大问题决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数字经济行动计划与日常工作的具体落实。成立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专家咨询小组,提供工作指导、决策咨询、评估评价等方面的支撑服务。
(二)加大政策支持
按照整合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和财政性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向城市数字化转型倾斜,落实好财政扶持、土地供给、科技创新、人才引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鼓励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数字化转型发展产业基金,共同助力发展。
(三)强化督查调度
明确城市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三大领域数字专项发展年度目标和责任分工,加强调度,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强化日常统计和运行监测,及时反映各个领域发展动态。
(四)广泛宣传引导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政策解读,提高全社会对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数字生活的认识度和参与度,提供举办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研讨会、交流会、培训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展成效,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