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24-01762
  • 发布机构
    蒙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07-25
  • 时效性
    有效

蒙自实施“五项工程” 增强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蒙自市深入实施理论研究、文化下乡、文旅融合、非遗传承、能力提升“五项工程”,不断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施理论研究工程  
  蒙自市从学科理论与社会实践层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工作,2022年,联合市委党校和红河学院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研究实践基地,制定《蒙自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一中心一基地”工作方案》,聚焦“怎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样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目前已完成合作项目19项。2024年就《蒙自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蒙自市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会》编撰及《蒙自互融互嵌式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路径研究》达成合作。形成一批能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地区和有利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科研成果,并转化运用为蒙自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办法,不断丰富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蒙自实践”,进一步构建起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实施文化普及工程  
  一是深入挖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编撰、出版《烽火查尼皮》《不忘初心查尼皮》《云岭红墙》《西南联大在蒙自》《蒙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刊》等书籍,创作了《光荣的查尼皮》《云岭薪火》《天下石榴红》《石榴情怀》等一大批文学艺术作品,让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二是以文化普及活动为抓手,走入基层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先后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送戏下乡活动、捐赠《蒙自红色印记》等反映蒙自本土文化图书、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七送活动进万家·脱贫攻坚圆梦想”文化惠民演出等文化下乡普及活动,把舞蹈《笑是咋过来呢》、歌曲《中华一家亲》和《天下石榴红》等一大批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的民族文化文艺精品呈现给全市广大民众。三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节庆活动。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火把节、花山节等民族节庆,开展“四季村晚”、民族团结进步晚会、邻里节·百家宴、包粽子大赛、猜灯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有奖问答等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和联谊活动,把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送给群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文化根基。  
  实施文旅融合工程  
  蒙自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引导各族群众在旅游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近年来,蒙自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和旅游促“三交”计划融入到景区管理和博物馆领域的推荐活动中,依托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碧色寨滇越铁路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乡村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室等窗口和阵地,着力在讲解内容、景区宣传、展陈方式、文艺演出等方面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通过建立一部手机游云南、数字化提升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扩大宣传渠道,着力打造红河州“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中坐落在蒙自的“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这三个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大力宣传地处芷村镇的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查尼皮和传承千年军屯文化古镇——新安所镇,以及以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旅游区——尼苏小镇,以“北回归线、桥文化、铁路文化、湿地公园”为主题的景区——长桥海旅游度假区,还有彝族“火把节”“祭龙”、苗族“花山节”、“蒙自平坝腔”等绚丽灿烂的民间文化、民族节庆活动,将这些具有本土各民族优秀文化形象的旅游资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让史书上的故事“走下来”,让优秀传统文化“潮起来”,让蒙自本土文化品牌“响起来”。  
  实施非遗传承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文明智慧,承载了各族人民在其独特的文化场域所形成的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文化烙印,是培育中华文化认同的源头活水。蒙自市在保护和传承各民族非遗文化过程中,将其全面融入各族人民生活,以非遗方式讲好蒙自故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先后在13个乡镇(街道)开展“蒙自非遗・薪火相传”保护传承活动,大力弘扬和极力传承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彝族传统技艺“鱼鳞片吹奏”和彝族传统音乐“彝族高山腔”,以及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老寨苗族山歌和芷村镇石马脚壮族清香传统技艺等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原汁原味”表达非遗内涵,让更多人成为非遗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广者。通过对这些非遗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宣传、创新,引导全市各族群众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实施能力提升工程  
  近年来,蒙自市全面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增强全市干部民族工作能力。一是建立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蒙自石榴红”手机端学习平台,倡导党员干部群众学生通过平台学习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知晓率和理解度。二是依托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乡村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室、“网络直播课堂”等平台,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开设培训班33期,累计培训干部6000余人次。三是组建109人的“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村社支书宣讲团,制定工作方案,以红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知识为基础,明确宣讲场次,奋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切实增强了大家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进一步凝聚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