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000014348/2019-00100
  • 发布机构
    市环保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9-01-21
  • 时效性
    有效

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环境应急预案是针对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内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以保证迅速、有效、有序的开展公司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以预防、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应对方案,是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行动指南。

1.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建立健全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能力;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能够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424日修订通过,自20151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830日通过,自200711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831日通过,自201412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1028日修订通过,自20095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117日修订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并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61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7627日修订通过,自201811日起施行)。

1.2.2标准导则及规范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9)《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0)《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物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5);

(1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国家环境保护部)。

1.2.3相关文件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

(2)《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69号);

(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

(5)《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6)《云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4727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本条例自2014121日起施行);

(7)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2016924日);

(8)《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9)《云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云政办发〔201762号);

(10)《企业事业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

(11)《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云政发〔2004203号);

(12)《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企业事业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云环通〔201539号);

(13)《企业事业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应急〔20188号);

(14)《蒙自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5)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预案。

1.2.4相关资料

(1)昆明天馨地爽环境评价有限公司编制的《蒙自市城市供水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0117月);

(2)红河州环境保护局关于< 蒙自市城市供水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行政许可决定书(红环许准〔201187号,2011712日)。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范围内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突发环境的应急处置。

1.4应急预案体系

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件和所有风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环境风险,因此本仅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编制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已编制了《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氧化氯制作间现场处置方案》等2种应急预案和1种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已在蒙自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

 
 
本预案为环境事件综合预案,主要分析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导致环保事件的风险,建立预警机制,确定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应急原则和应急措施,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和准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应急措施应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处置措施实施。当公司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并引发安全事件、消防事件时按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要求,实施安全、消防应急措施,当公司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火灾等消防事件并超出企业的控制范围,应衔接政府的应急预案。

1.5应急工作原则

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及实施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健全机制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加强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科学指挥能力和水平;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有效机制。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公司领导统一指挥和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小组及各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3)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把事故防范作为日常工作任务,督促各单位加强管理,做好生产设备及污染防治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外排污染物的日常监测,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员、技术、物质和设备的储备工作,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依靠科学,及时果断

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应当依靠科学,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积极采用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保证预警、响应、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依法及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果断、准确处置。

5)加强监管,防微杜渐

加强对公司重点部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增强公司职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感,使公司不断强化自身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产设备、污染治理设施处在良好运行状态,外排污染物达标排放,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1.6事件分级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预案》中环境污染事件的可控性、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及预案分为三级:

1)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一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启动的应急预案为一级应急预案(请求政府支援预案):

1)有人员中毒死亡的;

2)事件涉及企业以外单位和人员,需要撤离疏散非企业员工以外人员;

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4)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的环境污染事件。

2)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二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启动的应急预案为二级应急预案(厂级预案):

1)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

2)事件涉及车间以外单位和人员,超出车间应急处置能力的;

3)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3)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三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启动的应急预案为三级应急预案(车间级预案):

1)有人员出现轻微中毒症状的;

2)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车间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2企业基本情况

2.1企业概况

(1)企业名称: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2)建设地点:蒙自市文澜小东山村

(3)地理坐标:东经103°27′15.53″,北纬23°21′16.59″

(4)企业法定代表人:李军

(5)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32522217953590D

(6)生产规模:城市自来水供水5.0m3/d

(7)环保手续办理情况

20115月委托昆明天馨地爽环境评价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117月环评单位完成《蒙自市城市供水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于2011712日取得红河州环境保护局关于< 蒙自市城市供水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行政许可决定书(红环许准〔201187号)。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和红河州环境保护局(红环许准〔201187号)的审批意见,20189月委托云南方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目前正在办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

2.2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理位置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部,红河与南盘江分水岭上,是红河州府所在地,东临文山市,南接屏边苗族自治县,西连个旧市,北与开远市接壤。地垮北纬23°01′23°34′,东经103°13′103°49′之间,市境东西横距63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幅员面积2228平方公里,北回归线从市境内鸣鹫、碧色寨一带通过。蒙自是我国西南内陆通向中南半岛地区的咽喉,处于辐射国内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两大扇面的交汇点和昆(明)河(口)国际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市区北距省会昆明289公里,南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168公里,昆(明)河(口)(G8011)高速公路在蒙自纵横交汇,正在建设的红河机场也在蒙自境内,现代铁路、公路条件齐备,具有构建区域性国际大通道枢纽,通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和建设进出口加工业基地的便利条件,被列为云南省三大区域性物流中心,是云南乃至大西南连接东南亚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枢纽。

以菲白水库为水源的蒙自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小东山制水厂,厂址位于蒙自市文澜小东山村(蒙自市以东6km),海拔高度1360~1400m,与城区高差60~80m,占地面积大约3.3公顷。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2.2.2地形地貌

1)地形

蒙自境内处于滇中湖盆高原南部,是典型的低纬度高原地形,主要由山脉、岩溶高原、盆地(坝子)等地貌类型组成,其中蒙自坝、草坝等为全省少数几个大坝子之。

蒙自坝区自西北向东南走向,三面环山,唯西北面为坝区。南北长22.5km,东西宽13km,面积110.8km2(包括长桥海)。海拔1280-1300m八字边缘地带会高出中部5-20m,微向中心倾斜,坡度左右。县境最高点为老寨大黑山,海拔2567.8m,最低在冷泉乡清水河,海拔仅为146m

项目区位于蒙自溶蚀断陷盆地东南部,属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区及湖积盆地区,现对各地貌区分述如下:

1、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区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区位于项目区北部、南部,地形坡度陡,坡度约10°。相对高差约180m,冲沟发育,地表见漏斗、洼地、溶沟。水厂及8+370~9+700km位于该地貌区。

2、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区

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区位于项目区中部,地形坡度20~40°,最高点为东部山包,海拔高程1876m,最低点为黑龙潭暗河出口,海拔高程1330m,相对高差约546m;可见洼地、落水洞等岩溶个体,基岩多裸露,输水管线5+580~8+370km(包括头塘输水隧洞)位于该地貌区。

3、湖积盆地区

湖积盆地地貌区位于项目区西南部,蒙自溶蚀断陷盆地内,由湖沼相沉积物形成,地表平坦,盆地边缘地带一般高出中部5~20m,微向盆地中心倾斜,坡度一般左右。该地貌区在项目区内绝对高程在1330~1310m之间,相对高差20m,地形坡度1~8°,向西部倾斜。

(二)地貌

原水输水管线里程桩0+0005+580段地形地貌:

1)、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区

K0+000~K5+3875km输水管线位于蒙自盆地东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区,沿北溪河右岸山体蜿蜒延伸,地形坡度陡,坡度20~50°,相对高差约200m,覆盖层较薄,冲沟发育。1号排架至2号排架间(K0+221.15~K2+122.5km)已有一宽3~5m的源水渠施工平台,坡度约85°,高3~5m陡坡,边坡现状稳定。

1号排架(K0+1654~K0+221.15,长5.75m)横跨白溪河,两岸地形坡度陡,左岸坡度为30°,向275°方向倾斜;右岸坡度为35°,向104方向倾斜。出露地层为白云岩,地面未见落水洞、洼地、漏斗等岩溶个体,但溶隙、小溶孔较发育,地层倾向北东,倾角3656°,为切向坡,岸坡现状稳定。

2号排架(K2+1553~K2+2093,长54m)跨越一发育方向为325°的冲沟,出露地层为白云岩,地层倾向南西,倾角25°,两岸不对称右(西)岸坡向南东东倾斜,坡度约40°,为反向坡;左(东)岸向南西倾斜,坡度约50°,为顺向坡,地面未见落水洞、洼地、漏斗等岩溶个体,但溶隙、小溶孔较发育,岸坡现状稳定。

3号排架(K4+94425~K5+168.5,长224,25m)跨越一冲沟,两岸出露地层为白云岩,沟底为残坡积粘土,地层倾向南南西,倾角62°,地形坡度约30°,右(西)岸岩层倾向山内,左(东)岸岩层倾向山外,为顺向坡,地面未见落水洞、洼地漏斗等岩溶个体,但溶隙、小溶孔较发育,岸坡现状稳定。

2)、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区。

输水管线K5+3875~K5+580km位于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区,地形坡度20~35°,相对高差约146.9m,可见洼地、落水洞等岩溶个体,基岩多裸露。原水输水管线管线里程桩5+580~9+700km段(头塘隧道~水厂)地形地貌:

工作区位于蒙自溶蚀断陷盆地东南部,属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区及湖积盆地区,现对各地貌区分述如下:

1、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区

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区位于工作区北部、南部,地形坡度陡,坡度约10°,相对高差约180m,冲沟发育,地表见漏斗、洼地、溶沟。水厂及8+370~9+700km位于该地貌区。

2、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区

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区位于工作区中部,地形坡度20~40°,最高点为东部山包,海拔高程1876m,最低点为黑龙潭暗河出口,海拔高程1330m,相对高差约546m,可见洼地、落水洞等岩溶个体,基岩多裸露,输水管线5+580~8+370km(包括头塘输水隧洞)位于该地貌区。

3、湖积盆地区

湖积盆地地貌区位于工作区西南部,蒙自溶蚀断陷盆地内,由湖沼相沉积物形成,地表平坦,盆地边缘地带一般高出中部5~20m,微向盆地中心倾斜,坡度一般左右。该地貌区在工作区内绝对高程在1330~1310m之间,相对高差20m,地形坡度1~8°,向西部倾斜。

2.2.3气候气象

蒙自地处云贵高原低纬季风区域,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大气候差异并存,俗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不甚分明,气候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五种气候区带,具有北热带到南温带的各种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8.6℃1月平均气温9.8℃,极端最低气温-4.7℃7月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33℃,无霜期337天。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雨季为5月到10月,干季为11月到次年4月。降雨的时空分布也极不均匀,各地区的降雨量差异较大。其中蒙自坝区年降雨量在800—900毫米之间;分水岭以北山区和南溪河上游年降雨量在1000—1300毫米之间;南部红河河谷海拔500米以下地区年降雨量在1200—1300毫米之间。

蒙自日照也同其他气候要素一样,具有立体的特征,坝区年均日照时数为2234小时,干季月份日照时数平均在200小时左右,雨季则低于此数值。其他地区由于山体遮蔽,加之阴雨天和云雾较多,日照一般较短。长桥海湿地所在区域的年平均气温为19.2℃,最高气温为33℃,最低气温为0.1℃,年均日照数为1968.6小时,年降雨量在800—900毫米之间。

2.2.4水文特征

原水输水管道涉及的地表水主要为:菲白水库及北溪河,北溪河为南溪河左岸的上游,属红河水系。

蒙自坝区配水管网涉及的河流为犁江河,属南盘江水系。

菲白水库:菲白水库位于蒙自市东北方向约30km,南溪河左岸一级支流北溪河的上游,坝址以上径流面积为75km2,主河长132km,河道平均坡降0.0241

菲白水库总库容为144m3,多年平均径流量29595m3

菲白水库是蒙自城镇供水公司小东山水厂的供水水源,水库主要以供蒙自城镇生活用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及下游防洪等,是蒙开个大型灌区及蒙自市重要的供水水源。菲白水库所处位置高,控制范围广,调蓄于菲白水库的水量可通过北溪河调入庄寨水库,也可通过头塘隧洞直接调水到蒙自坝区。

南溪河:红河的一级支流,芷村车站以上称北溪河,以下称南溪河。发源于鸣鹫哑巴山,于期路白乡戈姑车站东南7.5公里处出境。境内河长70.8公里,迳流面积3746km2,平均年径流量1493亿m3据戈姑水文站1970~1980年实测,最大流量206m3/s,最小流量0.36m3/s河流中上游一带地表树枝状水系较发育,但多数较为短小。

犁江河:蒙自坝区主要河流,南盘江四级支流。沿城区的东面流过,汇入长桥海,再经泸江河入南盘江,为间歇式河流,旱季断流。五里冲水库建成之后,犁江河的功能主要是灌溉、排水。该河响水河水库以下河长18.5千米。

水厂所在地属于沙拉河汇水范围

2.2.5土壤

蒙自市由于地形复杂,土壤垂直情形突出,分布差异较大。由于地层岩性和雨量的规律性变化,土壤分黄壤区、燥红土区、山地红壤区、赤红壤区、红色石灰土区和黄棕壤区。其土壤的分布大体为:分水岭以南海拔l000—1900米为黄壤区;1000米以下的红河河谷为燥红土区;分水岭以北海拔1400—2100米为山地红壤区;1290—1400米坝区及县城南的丘陵地带为赤红壤区;县城以北的丘陵地带是红色石灰土区;分水岭西段海拔1900米以上,东北段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为黄棕壤区;在黄棕壤地界以下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脊一带,黄棕壤与黄壤交错分布。

蒙自境内土壤共分为水稻土、冲积土、赤红壤、石灰岩土、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褐红土、紫色土9个土类,15个亚类,20个土属,63个耕地土种。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所处的蒙自坝区土壤类型为赤红壤。

2.2.6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红河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钻探队提供的《蒙自市城市供水改扩建工程净水厂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蒙自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厂位于蒙自市文澜小东山村,按地震烈度7度建设。

2.3周边环境状况

2.3.1环境质量

20115月委托昆明天馨地爽环境评价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期间进行了环境现状检测。至今,经调查周边未新增新的污染物排放源。故引用其20117月编制的《蒙自市城市供水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现状资料。

1)大气环境

所在地属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水环境

厂区周边的地表河流为北溪河和梨江河,北溪河为南溪河上游,属红河流域,梨江河为长桥海上游,属南盘江水系,根据《红河州地表水功能分类环复审区划》,长桥海全湖为饮用水源,梨江河为长桥海上游,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北溪河为南溪河上游,南溪河菲白水库出口至入红河口为饮用、农灌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

3)土壤环境

企业周边土壤为赤红壤,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要求。

2.3.2环境风险受体

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小东山制水厂址位于蒙自市文澜小东山村,北侧紧邻蒙文公路,东面、南面均为灌木林和果园。本次评价范围以厂区为中心500范围内。企业周围无自然保护区和名胜古迹,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和濒危动。公司周边环境风险受体详见下表:

2-1 周边环境风险受体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名称

相对项目厂界

规模(人)

方位

相对距离

大气环境

小东山

西

45m

917

小麦冲

840m

500

布艺透

西北

1.17公里

1034

小红寨

西南

1.56公里

312

新建村

西

1.48公里

123

落龙庄

西

1.88公里

202

余家寨村

西北

2.16公里

899

攀枝花

西北

2.87公里

678

绿子菁

东北

4.75公里

79

头塘

东北

3.14公里

103

豹子窝老寨

东北

3.47公里

86

豹子窝新寨

东北

4.27公里

96

铟锌冶炼厂综合市场

东南

4.01公里

68

大东山

西南

1.90公里

156

梨园

西南

2.24公里

337

红河学院

西

3.13西

2000

合计

7590

地表水

北溪河

原水管道工程沿线11.33km河段

犁江河

配水管网周边

2.4厂区平面布置

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小东山制水厂办公室大楼位于厂区西北侧,厂区西南侧为两座大型清水池,厂区中部设置中间设置过滤消毒池(包括风机、水泵房)、配电室、反应池、沉淀池;厂区东北侧设置发电机房、化料间、二氧化氯反应室、硫酸罐区。详见附图2

2.5企业生产工艺情况概述

2-2 主要原辅料用量一览表

类别

名称

用量(t/a

来源及运输

规格

成份

原辅料

硫酸

18.95

外购、专业配送

115m3浓硫酸储罐,15m360%硫酸储罐

硫酸

双氧水

9.90

外购

100kg/

H2O2

聚合氯化铝

73.23

外购

25kg/

AlCl3

氯酸钠

9.35

外购

25kg/

氯酸钠

2-3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使用场所

1

调流调压阀

DN700

2

孔室絮凝、斜管沉淀池

手动闸阀

DN500

2

手动闸阀

DN200

36

快开排泥阀

DN200

36

插板阀

700×400

4

斜管

D30  1=1000

205m2

2

JYWQ型自动搅匀排污泵

Q=25m³/hH=10mN=1.5KW

4

气水反冲洗滤池

弹性座封式闸阀

DN200

4

弹性座封式闸阀

DN100

18

储气罐

C-1.5/0.8,0.8Mpa

1

冷干机

DAD-2HTF

1

高级过滤器

CTA-002,含油A≤0.01ppm,含尘≤0.01ppm

3

3

二氧化氯发生器及加矾间系统

3kg/h,硫酸法4

4

加药、加氯间

絮凝剂一体化投配装置

型号:PY3-1500 0.5~1.5m³/h N=2.72KW

1

4

手动蝶阀

DN500

4

清水池

B2F双法兰限位伸缩接头

DN500

4

手动闸阀

DN200

2

不锈钢拍门

DN500mm

2

潜水排污泵

Q=25m³/hH=10mN=1.5KW

1

B2F双法兰限位伸缩接头

DN200

2

5

反冲洗水泵

Q=700m³/hH=9mN=30KW

2台(11备)

反冲洗泵房

罗茨风机

Q=34.8m³/minH=0.039MPaN=2-7.5KW

2台(11备)

多功能水泵控碟阀

DN350

2

手动闸阀

DN450

2

空压机

Q=1.66m³/minP=0.69MPa

2

法兰碟阀

DN200

2

电机悬挂吊车

T=3t  H=9.0m

1

2-4 主要环保设施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及容积

所处位置

1

污泥池

1个,容积为

清水池

2

实验室废液收集桶

2个,容积为50L

实验室

3

浓硫酸围堰

1个,容积为22.4m3

浓硫酸储罐间

4

硫酸稀释设备间围堰

1个,容积为5m3

硫酸稀释设备间

2.6生产工艺流程

小东山制水厂原水引自菲白水库,自菲白水库的原水通过引水管道进入沉淀池预沉处理,接着加入碱式氯化铝对水直接混合,混合后的水进行过滤消毒(硫

 
 
酸和氯酸钠按比例投放入ClO 2 发生器形成ClO 2 气体,ClO 2 气体与水的混合液加入滤前消毒水中发生混合反应),过滤消毒的水进入吸管进行沉淀,沉淀完又加ClO 2 气体与水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消毒,消毒后的水进入清水池,清水通过清水池连接的管网输送到各用户。

1、制水工艺流程图如下:

2-1 制水工艺流程图

260%硫酸稀释工艺如下:

60%硫酸制备过程采用自动化控制,根据需要制备60%硫酸,浓硫酸稀释设备一端接入自来水、一端接入浓硫酸,自来水加入后,缓慢注入浓硫酸。待自然冷却后通过管道输出至二氧化氯发生器

3ClO2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现采用华特牌奥翔HT-3000二氧化氯发生器对我厂生产的自来水进行消毒。该二氧化氯发生器使用含40%NaClO37.15%H2O2的混合液以及60%硫酸溶液,在一定的真空条件下发生反应,利用计量泵供给并计量化学原料,利用水射器混合并稀释二氧化氯,产物气液自动分离,未反应原料及反应液经分离系统后连续自流排出,不进入待消毒水体,二氧化氯气体经多级反应吹脱,通过水射器混合形成高纯二氧化氯消毒液投加至待消毒水体。采用高精度计量泵、数字式控制器,保持最佳的反应温度和理想的工作状况,采用智能型PLC控制器,具有余氯自动控制功能,可实现自动、手动切换。人机界面中文本显示,随时显示设备状态、操作指示、参数设定等信息,可实现对重要参数页面的加密控制。并且能非常便利地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

比较传统的盐酸法以及液氯消毒,采用硫酸法消毒可以大幅度提高转化效率,从而达到节省原料和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且原料生产厂家较多,不会出现原料短缺现象,能很好的保证供水服务质量。以下为此二氧化氯发生器反应原理:

2NaClO3+2H2SO4+H2O2→2ClO2+2NaHSO4+2H2O+O2

从以上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除了用于消毒的二氧化氯之外,其他产物均为无危害产物,且便于收集和处理,满足了自来水行业的安全和环保要求。此设备原料均需储存在通风、阴凉、干燥、无烟的环境中,三种原料还需要独立存放,以避免互相产生不必要的化学反应。

2.7污染物产排及治理措施情况分析

2.7.1污染物产排情况

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小东山制水厂各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下表:

2-5 污染物排放情况

类别

名称

产排情况(t/a

备注

产生量

削减量

处置量

废水

实验室废液(含重金属)

2t

/

2t

委托红河州现代德远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清运处置

固废

干泥

219t

0

219t

委托蒙自市文澜镇洛龙庄村委会小麦冲小组清运处置

2.7.2污染物治理措施

2-6 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及噪声处理措施

项目

污染物名称

排放源

采取的防治措施

废气

ClO2

ClO2发生器

安装通风扇,自由扩散

废水

实验室废液(含重金属)

实验室

集中收集于废液桶中,同时废液委托红河州现代德远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清运处置

固体废物

干泥

污泥池

设置250m3污泥浓缩池,污泥定期委托蒙自市文澜镇洛龙庄村委会小麦冲小组清运处置


3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

3.1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为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为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环保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及生产过程中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3.1.1风险源识别

根据本文2.6小节中生产工艺确定了环境风险源为浓硫酸储罐、硫酸稀释设备间、ClO2制备间、化料间。

3.1.2风险物质识别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中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包含生产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中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项目区风险物质为硫酸、ClO2NaClO3

综上所述:风险源为浓硫酸储罐,风险因子为硫酸。风险源为硫酸稀释设备间,风险因子为硫酸。风险源为化料间,风险因子为NaClO3风险源为ClO2制备间,风险因子为60%硫酸、NaClO3ClO2

3.2风险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3.3.1液态泄漏事件影响分析

1)一般情况下,浓硫酸储罐及管道不会发生堵塞、破裂等导致浓硫酸直接进入周围水环境。发生该类事件的可能原因主要有:操作不当、围堰破损、管道老化等。另外,在发生地震时,可能造成围堰毁坏或其它事件。当发生该类事件时,直接流入附近水体,将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一般情况下,硫酸稀释设备及管道不会发生堵塞、破裂等导致浓硫酸直接进入周围水环境。发生该类事件的可能原因主要有:硫酸稀释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围堰破损、管道老化等。另外,在发生地震时,可能造成围堰毁坏或其它事件。当发生该类事件时,直接流入附近水体,将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3)一般情况下,化料间及管道不会发生堵塞、破裂等导致氯酸钠液体直接进入周围水环境。发生该类事件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化料容器破损、操作不当、管道老化等。另外,在发生地震时,可能造成其它事件。当发生该类事件时,直接流入附近水体,将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3.3.2固态泄漏事件影响分析

氯酸钠固体在贮存过程中因屋顶破损修补不及时,雨水进入化料间再外流会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造成影响。

3.3.3气态泄漏事件影响分析

自来水净水过程中需要用ClO2消毒,ClO2由制备间设备制备,一旦发生设施设备或管道破损、故障时,含ClO2气体泄漏,会对企业下风向的环境空气及人员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机构

 
 
为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成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由单位高层领导当任总指挥或者副总指挥。应急指挥部现场处置体系包括:医疗救护队、应急救援队、物资保障队、治安警戒队、环境保护队。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机构详见图4-1

4-1 公司应急组织机构体系图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4.2.1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1)组成

总指挥:总经理(李军)

副总指挥:副经理(佴亚旭、郑琳)

现场指挥:生产部主任负责人(李彬超)、工程部主任负责人(杨波)

2)职责

a、总指挥职责

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应急抢救预案,应急时启动和解除应急救援令。

指挥应急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协助调用本厂范围内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向环保部门报告和向相关单位通报紧急事故情况。

组织调查或配合环保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做好稳定生产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组织预案的演练,总结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b、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协调工作。

c、现场指挥职责:

执行国家相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

平时生产过程中收集有关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变化情况信息。

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救援指令。

确定各救援小组职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各救援小组人员组成,保证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

组织公司的预案的学习、演练、改进,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分组内、外信息的接收处理,向有关新闻机构发布事故及救援信息,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

4.2.2应急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1)组成

组长:安保部主任(夏丽红)

组员:党政办主任(张玹溪)

2)职责

处理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中心的日常工作。

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组织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

负责配置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物资,并组织对这些设备、设施、物资的检查。

负责随时补充、完善、更新公司内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应急救援专家的通讯联系方式,并建立相应的工作联系。

及时了解、掌握、分析事故事态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分析,为现场指挥提供应急处置方案,并通报有关领导和部门。

提出启动公司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的建议。

应急响应时,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参与组织、指导、协调应急响应的有关工作。

应急终止后,对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措施、物资准备等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对预案进行评审修订。

积极配合、参与事故的调查,及时落实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4.2.3医疗救护队组成及职责

1)组成

组长:生产部副主任(许凌飞)

组员:生产部组长(明灿、罗帅、姚星宇)

2)职责

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事故发生地各大医院一切救护车辆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全力抢救伤员。

协调医院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工作,及时救治受伤人员;协调州内血站、防疫部门做好受伤人员的供血和防疫工作。

调集救护工作需要的各种医疗设备、药品,全面保障伤员救治工作顺畅开展。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本着就近的原则,将伤员迅速送至就近的医院,重伤员应在最近的医院实施抢救,轻伤员可以安置在稍远医院治疗。

4.2.4应急救援队组成及职责

1)组成

组长:工程部副主任(范峻峰)

组员:工程部副主任(康海)、农饮部(杨家生)

2)职责

组织对受伤人员和抢险救援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及善后,按照应急预案负责疏散污染区的人员,并妥善安置、救助和提供后勤保障。具体如下:

服从现场指挥的安排,按照应急原则和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熟悉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物料,掌握应急救援措施。

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转移人员,抢修设备,转移物资。

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

处理事故现场,恢复现场秩序。

4.2.5物资保障队组成及职责

1)组成

组长:基建项目部主任(巨培良)

组员:仓库(曹丽娟)

2)职责

负责为急救行动提供物质保证,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应急处理药品等。

4.2.6治安警戒队组成及职责

1)组成

组长:营销部副主任(马红梅)

组员:营销部副主任(余发仙)

2)职责

组织充足警力,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警戒事故现场,严禁无关人员出入,防止事故现场出现盗窃等刑事案件。

疏散事故现场周围群众,维护事故现场及附近的交通秩序,指挥、调度、疏导事故现场抢险车辆,并对主要道路进行管制。

保障发生事故现场消防车辆及救援车辆的畅通。

4.2.7环境保护队组成及职责

1)组成

组长:化验室组长(康燕)

组员:信息办副主任(杨锐兵)

2)职责

定期监控环境风险源、应急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事件发生时及时到场,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事件危害性及危害程度,及时报告办公室。

提出污染处置方案,确定事件污染范围,配合专业部门对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4-1 企业内部应急救援队伍一览表

组织结构

应急岗位

姓名

公司职务

联系电话

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李  军

总经理

13508735950

副总指挥

佴亚旭

副经理

13608734877

副总指挥

郑  琳

副经理

13887327909

现场指挥

李彬超

生产部主任

13408955566

现场指挥

杨  波

工程部主任

13629673362

应急办公室

组长

夏丽红

安保部主任

13577320294

组员

张玹溪

党政办主任

15877975601

医疗救护队

组长

许凌飞

生产部副主任

13988040817

组员

明  灿

生产部组长

13988069722

组员

罗  帅

生产部组长

15087397637

组员

姚星宇

生产部组长

13368730736

应急救援队

组长

范峻峰

工程部副主任

13628739660

组员

康  海

工程部副主任

13408901465

组员

杨家生

农饮部

13988029199

环境保护队

组长

康  燕

化验室组长

13887368718

组员

杨锐兵

信息办副主任

13808775347

物资保障队

组长

巨培良

基建项目部主任

18687379496

组员

曹丽娟

仓  库

18908736708

治安警戒队

组长

马红梅

营销部副主任

13808775389

组员

余发仙

营销部副主任

13769444276

4-2 企业外部应急救援队伍一览表

序号

单位

联系电话

1

蒙自市政府应急办

0873-3730303

2

蒙自市环保局

0873-3645771

3

蒙自市环境监测站

0873-3809653

4

蒙自市环境监察大队

0873-3812215

5

红河州环保局

0873-3856517

6

红河州环境监测站

0873-3856725

7

红河州环境监察支队

0873-3856539

8

蒙自市公安局

0873-3713529

9

蒙自市气象局

0873-3723804

10

蒙自市卫生局

0873-3722143

11

蒙自市安监局

0873-3725903

12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0873-3727070

13

蒙自市人民医院

0873-3060120

14

红河州人民医院

0873-3642907

15

武警医院

0873-3642907

16

蒙自市红十字会医院

0873-3642907

17

蒙自市文澜镇卫生院

0873-3642779

18

落龙庄村委会

13887379470

19

小东山村村民组长

18788266866

20

消防

119

21

报警

110

22

急救

120

23

百事通

114

24

互助单位(蒙自市水库管理工程处)

18187360376

 


5预防和预警

5.1环境风险源监控及预防措施

5.1.1监控方法

公司组织进行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按环境风险源的风险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由厂区、各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分层次进行监控。并针对存在的各类事故风险策划了控制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源(重要环境因素)的监控。

1)厂区内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安全、环保工作,建立日常巡回检查制度,检查有记录、有整改措施。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装备和完善自动化监控系统,确定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区域内应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

3)加强管理,在生产、储运等各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厂区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项运行状况可控。公司可在厂房等区域配备事故应急柜,放有防毒、防尘面具、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等应急器材,并设自来水冲洗点、洗眼器、灭火器、消防栓等应急设施。

5.1.2风险源监控

1)在风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风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对重要设备、设施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经常检查,并做好记录;

2)设立独立硫酸储罐间、硫酸稀释设备间、ClO2制备间,门口张贴危险物质醒目标识、警示标识,摄像头360°监控、中控室24小时值班;

3)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化学品(如浓硫酸、氯酸钠等)的装卸制度、规程及管理记录;

4)建立各岗位巡检制度,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例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5)确定风险源的管理负责人,定期组织岗位职工对所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6)发生情况时通过电话、手机等工具及时联络和疏散。

5.1.3防范措施

日常工作中做好以下内容:

1)强化企业环保、安全、突发环境事件等的教育培训,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应急演练,通过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预防处理事件的能力,并建立环境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环境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风险源的重点监控制度、主要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法、值班制度、检查制度、特种作业审批制度、各类考核奖惩制度等。

3)危险源所在硫酸储罐、硫酸稀释间、化料间等岗位必须有专门安全、规范的运行控制措施、日常的检查制度;以及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反馈、报告和处置方案,有效控制危险源的触发因素和扩大态势。各危险源区域均悬挂安全环保信息提示牌(含安全标识、危险化学品识别、职业危害告知等);

4)按章操作,杜绝违章;加强对员工的各类培训和考核,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特种作业要求持证上岗;按岗位操作要求做好各类工艺参数的控制和记录。

5)建立环保管理制度,加强环保设施运行控制管理,以及检查维护保养,并做好管理运行台帐。安全设施齐全并有效;对消防器材、报警装置、监控设施、安全装置配置齐全,通过定期检查、试用确保其有效。

6)对防雷设施每年进行检测,确保完好。

7)做好特种作业的管理工作;对临时作业、动火作业、登高作业等规定办理各类审批,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和安全教育,并明确监护人员。

8)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根据天气预报,做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包括防汛、防洪、防风。在极端气候和天气条件下,立即安排停产,并加强对储罐、生产设施、环保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2环境风险事件预防措施

为防范事件的发生,公司范围内应建立必要的安全、环境监控设施,并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该系统能及时发生警示。具体内容如下:

1)硫酸泄漏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

储罐中硫酸泄漏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

a、储罐配备液位仪,采用全自动操作。储罐中硫酸泄漏后中控室将第一时间下达命令,停止生产,联系硫酸储罐厂家,寻求抢修措施,对现场进行指导;

b、独立摄像头监控、生产人员2小时巡视一次,中控室全厂监控,每月对浓硫酸储罐安全性巡检一次;

c、有1个容积为22.4m3的围堰用于收集储罐泄漏的硫酸;

d1台备用泵,可将储罐围堰内的硫酸转移至应急池内;

e、与硫酸稀释设备间有1个手动阀,发生泄漏后立马手动关闭阀门,缩小泄漏污染的范围。

硫酸稀释设备间中硫酸泄漏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

a、采用自动化操作,中控室将第一时间下达命令,停止硫酸的稀释,对现场进行指导;

b、独立摄像头监控、生产人员2小时巡视一次,中控室全厂监控,每月对浓硫酸储罐安全性巡检一次;

c1个容积为5m3的围堰用于收集浓度为60%的硫酸;

d、硫酸稀释器采用自动化操作,发生故障后立即抢修,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e、在使用硫酸操作过程中注意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f、废弃的硫酸用氢氧化钠中和。

2ClO2气体泄漏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

a、设有4ClO2发生器,原水加氯已停用,其中新厂、老厂各1台,1台备用。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止制备ClO2,启动备用ClO2发生器,同时抢修。

b、独立摄像头监控、生产人员2小时巡视一次,中控室全厂监控,每年对ClO2发生器气密性检一次;

c、高浓度ClO2气体呈红黄色,低浓度时呈黄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巡检人员看到黄色气体、闻到臭味或中控室看到有黄色气体,立即停止制备ClO2,抢修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d、风扇加速通风,配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eClO2发生器远离火种、热源。

3)化料间物料泄漏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

a、备用氯酸钠溶液贮罐1个,容积与现用氯酸钠溶液贮罐一致;

b、独立摄像头监控、生产人员2小时巡视一次,中控室全厂监控,每季度对贮罐巡检一次;

c、设有截流沟。

5.3预警发布

5.3.1预警级别及条件

按照风险源是否会发生事件、事件灾难可控性、后果的严重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本预案预警级别分为三级预警。

1)三级预警:三级预警是指发生三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事件危害在企业内部一定范围内,经车间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而做出相应的预警。

2)二级预警:二级预警是指发生二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涉及车间以外单位和人员,超出车间应急处置能力的,危害影响到车间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而做出相应的预警。

3)一级预警:一级预警是指发生一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事件涉及企业以外单位和人员,需要撤离疏散非企业员工以外人员,事件危害可引起企业下风向或下游大面积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的环境污染事件,而做出相应的预警。

5.3.2预警的方式、方法

1)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三级预警标准时,所在车间、部门应向企业办公室和有关领导预警,部门领导要立即制定方案采取应对行动,有效遏止事件,防止事件蔓延和扩大。

2)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达三级预警标准,尚未达到二级预警标准时,企业办公室值班人员向应急救援小组预警,应急救援小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了解事件情况,并做好启动二级预警的准备。

3)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达二级预警标准时,企业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启动厂级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应将事件情况向市环保部门报告。并根据事件的发展态势,请求是否启动上级预警。

5.3.3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一般通过紧急会议、电话、短信系统、网络等方式进行,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

1)应急办公室接到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立即汇总、分析相关信息,提出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发布建议,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发布。

2)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预警级别、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影响程度、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3)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紧迫性,由公司应急办公室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按照有关规定,由应急办公室负责向环保部门、地方政府等相关主管部门报送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发布情况。

5.4预警结束

1)预警结束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预警结束的条件: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隐患已消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事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2)预警结束的程序

根据事件发展态势以及现场情况分析,公司应急救援组提出预警结束建议,报公司应急指挥部,经应急总指挥批准后发布结束命令。I级预警结束需报当地主管部门,经批准后发布预警结束令;II级、III级预警结束由公司应急指挥部决定将事后报事件预警总结报告至公司应急总指挥部。

5.5预警结束后行动

1)预警结束后,应急办公室根据应急指挥部指示和实际情况,安排相关部门继续进行突发环境事件事态跟踪,直至事态隐患完全消除为止。

2)应急办公室指导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查找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明确落实责任,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5.6报警、通讯及联络方式

5.6.1事故预警方式

发生异常险情,发现者必须迅速向上一级逐级报告,并拨打公司应急值班电话,值班人员立即向应急指挥部领导汇报;发现可预知事故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或扩大的重大险情可越级直接上报应急指挥部。

5.6.2报警联络方式

公司应急值守电话:13408955566(生产)、13628739660(管网抢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15287385567(门卫室)。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建立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事件发现者应根据本预案相关要求立即报警。

5.6.3公司内部通信联络方式

为保障信息畅通,采用公司内部固定电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应急指挥部及应急处置小组人员联系方式详见附件1

5.6.4社会救援相关部门联系方式

1)单位互救

公司与蒙自市水库管理工程处建立了互救合作关系,紧急情况下对方能提供相应的求急支援(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雷娇18187360376)。

2)政府救援资源

政府救援资源涉及的主要部门有:派出所、消防大队、环保部门、电信部门、医疗单位等,在紧急情况下可协助企业协调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全力支持和救护。必要时请求启动更高一级管理部门应急预案。政府协调救援单位联系电话见表5-2

5-2 外部协调救援联系电话

序号

单位

联系电话

1

蒙自市政府应急办

0873-3737801

2

蒙自市安监局应急办

0873-3725903

3

蒙自市环保局

0873-3645771

4

蒙自市环境监测站

0873-3809653

5

蒙自市环境监察大队

0873-3812215

6

红河州环保局

0873-3856517

7

红河州环境监测站

0873-3856725

8

红河州环境监察支队

0873-3856539

9

蒙自市公安局

0873-3713529

10

蒙自市气象局

0873-3723804

11

蒙自市卫生局

0873-3722143

12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0873-3727070

13

蒙自市人民医院

0873-3060120

14

红河州人民医院

0873-3642907

15

红河州传染病医院

0873-2658940

16

武警医院

0873-3642907

17

蒙自市红十字会医院

0873-3642907

18

蒙自市文澜镇卫生院

0873-3642779

19

落龙庄村委会

13887379470

20

小东山村村民组长

18788266866

21

消防

119

22

报警

110

23

急救

120


6信息报告与通报

6.1信息报告程序

6.1.1事故信息报告

现场人员发现突发环境事件时,对事件进行初步判断,立即告知值班领导或拨打应急办公室电话,由值班领导或应急办公室领导对事件现场进行核实或事件进行判断后,向应急指挥部汇报,经应急指挥部综合考虑,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下达是否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的命令。

6.1.2事故信息通报

事件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当发生的事件可能波及外单位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村子通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现场情况、事件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情况。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同时在事件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件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6.1.3电话通报应急联系词内容

电话通报内容必须清楚、简明,包括:

1)通报人姓名;(2)通报时间;(3)事件发生地点;(4)事件基本情况描述;(5)伤亡报告;(6)处置措施;(7)协助事项。

6.2信息上报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如果启动综合应急预案,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应在1小时内以电话或其他形式向政府环保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件车间、部门负责人可以越级直接向个旧市环保、安监部门报告。在发生事件后515日以书面方式报告,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及时书面报告处理结果。

事件信息初报可以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事件信息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用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事件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存在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见附件。

6.3事件报告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1)初报

初报采用电话和书面报告两种方式,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事件发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2小时内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4小时内书面上报。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事发地群众中造成不利社会影响。

2)续报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视突发环境风险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续报根据应急处理工作进展情况每天上报,当情况发生特殊变化或有重要信息时应随时上报;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3)处理结果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风险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6.4报告要求

1)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信息,必须做到数据源唯一、数据准确、及时;

2)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期内,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小组2小时内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报送信息1次;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及重大事件响应期内每天向公司定时报送1次信息;

3)突发环境事件响应期内,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小组1小时内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报送信息1次;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响应期内每天向当地环保部门定时报送2次信息;

4)公司应急办公室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以电子邮件、传真方式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事件基本情况;

5)公司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临时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7应急响应与措施

7.1先期处置

公司设立24小时突发环境事件报警电话:13408955566(生产)、13628739660(管网抢修)、15287385567(门卫室)。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警,值班人员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接到发现事故或异常的报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由应急抢险救援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确认事故确实发生,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并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反馈调查结果;

2)组织召开紧急会议,确定是否发布预警、预警级别、是否开展应急响应活动、是否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是否需要将事故情况上报上级相关部门;

3)依照本预案应急组织体系,联系各应急救援组长,开展先期处置工作,确保应急救援组成员信息畅通;

4)应急救援组对事故现场以及周围环境进行现场查勘,对事故的性质、参数以及各类污染物质的扩散程度进行评估,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5)依照本预案应急保障条款,保证各部门应急物资、防护物资清点到位。

7.2应急响应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分为级响应:

1)启动级响应:发生本应急救援预案所指的一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事件范围大,难以控制,事件涉及企业以外单位和人员,需要撤离疏散非本单位员工以外人员,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的环境污染事件硫酸流淌至外环境、二氧化氯扩散到外环境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政府有关部门或其他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报警,请求支援,并根据应急预案或外部的有关指示采取先期应急措施。

2)启动级响应:发生本应急救援预案所指的二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如:管道破裂、硫酸储罐破裂、围堰损坏、仪表故障、二氧化氯发生器故障。事件发生在生产区内部,并不对外界产生环境危害;事件涉及车间以外单位和人员,超出本车间应急处置能力,按照本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3)启动级响应:发生本应急救援预案所指的三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如:管道的破损、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故障、化料间稀释桶破裂。事件状态车间能处理和控制,不需要外部援助。

根据事态发展,一旦事件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更高一级应急预案。

7.3应急程序

7.3.1响应程序

1)报警

当发生事件时,现场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救援,立即警告暴露于危险的第一人群,同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发生具体位置、事件类型);其次,如果可行则应控制事件源以防止事件扩大化。

2)接警

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做出初始评估(事件性质、确认事件源及危害程度),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立即调度有关事件应急救援部门实施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如需外界救援,立即请求有关应急救援部门并立即通知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必要时,向周边和临近工厂发出警报。

3)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

各相关部门在接到事件报警后,迅速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赶赴现场。各专业组履行各职责,相互协调合作,开展救援相关工作。

4)应急终止

事态已控制,达到终止条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终止。

7.3.2应急指挥

企业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事件现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发生紧急事件,所有员工听从现场最高指挥者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有秩序的进行应急响应,要对事件现场应急行动提出原则要求;

2)企业内的所有物资、工具、车辆、材料均以突发事件为第一保证目标,可授权现场最高指挥者随机调动,事后报告和补办手续;

3)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应以严防危险品扩散、保护现场人员安全、减轻环境污染为主要原则,其次考虑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4)严格加强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划定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临时保护区,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和救援情况,确定被转移群众的疏散距离及返回时间;

7)以新闻发布形式向外界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发布有关抢险救援进展情况和其它有关信息;

8)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7.3.3应急行动

事件现场在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各应急救援小组按照各组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1)事件应急状态下,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事件所在单位应急救援预案;

2)迅速组织撤离、疏散现场作业人员和其他非应急救援人员,封闭事件区域,按规定实施警戒和警示。

3)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相邻装置、设施,防止事件扩大和引发次生事件;

4)参加应急救援人员要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隔热、防毒等)及检测仪器,并设有专人监护;

5)根据人员伤亡的情况展开救治和转移;

6)及时掌握事件的发展情况,及时修改、调整和完善现场救援预案和资源配置。

7.4应急措施

7.4.1突发环境事件判断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事发责任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必要时迅速组织现场救援队伍实施现场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警后,应急指挥部相关人员应立即检查发生单位自身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并赶往发生地点,调查以下情况:

1)确认发生地点:明确发生的具体位置;

2)确认事件类型:明确是重点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放,还是危险品泄漏、燃烧、爆炸等;

3)确认污染物类别、数量:明确污染物种类,毒性与易燃易爆性污染物运输储方式、数量,泄漏量;

4)确认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危险化学品的扩散情况;

5)识别事发地周围环境状况,明确可能受影响的敏感目标类别、规模和位置。

7.4.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后,应立即报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在1小时内向蒙自市环保局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具体处置措施如下:

1)硫酸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他储运条件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险与处理泄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储罐中硫酸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a、当发现硫酸泄漏时,发现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同时通知应急小组成员,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的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坏情况等。应急处理人员穿戴防化服、橡胶手套、橡胶雨鞋、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b、围堰容积为22.4m3,浓硫酸贮罐硫酸最大储存量为12t,围堰能完全收集泄漏的浓硫酸。抢险结束后,围堰内的硫酸通过泵抽至硫酸贮罐内,围堰内剩余的浓硫酸用碱中和,沾有浓硫酸的设施、手套等用水冲洗,最后中和反应后的水委托污水处理厂清运处置。

硫酸稀释设备间中硫酸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a、当发现硫酸泄漏时,发现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同时通知应急小组成员,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的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坏情况等。应急处理人员穿戴防化服、橡胶手套、橡胶雨鞋、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b、围堰容积为5m3,浓度为60%硫酸贮罐为5t60%硫酸均为现配现用,硫酸稀释设备故障或管道破损导致60%的硫酸泄漏,立即停止60%硫酸的稀释,手动关闭浓硫酸阀门。抢险结束后,围堰内的硫酸通过泵抽至60%硫酸贮罐内,围堰内剩余的浓硫酸用碱中和,沾有浓硫酸的设施、手套等用水冲洗,最后中和反应后的水委托污水处理厂清运处置。

管道中硫酸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a、立即停止二氧化氯的制备,手动或自动停止硫酸的输出。

b、通知应急小组成员,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的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坏情况等。应急处理人员穿戴防化服、橡胶手套、橡胶雨鞋、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c、检查硫酸输出管道,发现管道、接口有破损、裂缝及时更换,对场地内泄漏的硫酸立即用烧碱中和。

d、中和的废液装于应急桶内,委托污水处理厂处置。

2ClO2气体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消除火花、着火源或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如果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进入水体或水源。喷雾状水稀释。发生漏气的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如下:

a、有毒气体报警器报警后,中控室停止ClO2的制备,手动关闭60%硫酸贮罐阀门、氯酸钠溶液阀门;

b、同时,二氧化氯发生器顶部的高位水箱会自动放水,二氧化氯易溶于水,随着自来水带入清水池;

c、风扇加速通风;

d、应急处理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更换管道、检修ClO2发生器。

e、启用备用ClO2发生器,恢复生产。

3化料间物料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固体氯酸钠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置。

液体氯酸钠溶液及管道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a、应急处理人员穿戴防化服、橡胶手套、橡胶雨鞋、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b、将破损贮罐剩余氯酸钠溶液迅速转移至塑料备用贮罐内;

c、将地面泼洒的氯酸钠溶液用水冲洗至截流沟内;

d设置了一条截流沟截流沟有效容积为5m3截流沟内废液委托污水处理厂清运处理;

e、检查氯酸钠溶液输出管道,发现管道、接口有破损、裂缝及时更换,对泄漏的氯酸钠溶液用应急桶收集。

7.4.3应急监测

当发生一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后,安保部及时联系蒙自市环境监测站在第一时间对事件下游区域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对事件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具体监测事项为:

1)发生二氧化氯污染事件后,应当以污染事件源为中心,在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设立大气监测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件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住宅区或人群活动区等敏感点必须设置采样点。监测因子:根据泄漏时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原料——危险废物成分属性判定监测因子,主要为二氧化氯。

监测时间和频次:按照事件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件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特征因子每小时监测1次,随事件得到有效控制,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测点布设:考虑企业周边还存在其他生产企业,在下风向,按事件发生时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考虑区域功能,设置2个监测点,分别为事件源下风区100m、事件源下风区300m;在上风向布设1个对照点。

(1)发生水环境污染事件后,及时对企业附近下游流进地表水北溪河和梨江河断面进行监测,可加密监测点。

监测因子为:根据事件范围选择适当的监测因子,主要为pH、石油类、氨氮等或根据泄漏的危险废物成分属性判定监测因子,其他水文要素。

监测时间和频次:按照事件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件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取样一次。随事件得到有效控制,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7.5现场保护与洗消

7.5.1事件现场的保护措施

当事件发生后,负责现场警戒的人员迅速封闭现场各个道路口,发生爆炸类事件时,沿爆炸的伤害半径封锁,其他类事件沿事件发生现场和污染区域封锁。应急指挥部速成立事件调查小组,对现场采取摄像、拍片等取证分析,开展事件调查,禁止其他无关人员进入,确保事件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7.5.2事件现场洗消

事件现场的洗消工作由安保部负责,由事件车间的应急救援人员和参加过训练(培训)的专业人员参加,洗消人员穿戴好防护服,配备空气呼吸器,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迅速进入最佳洗消点,快捷有效的进行洗消作业,每一洗消作业点必须有两名洗消员,直至洗消作业结束。

1)围堰内硫酸废液的洗消

硫酸储罐及硫酸稀释间均有围堰,围堰内剩余的硫酸用烧碱中和处理,处理后的废液委托污水处理厂清运处置,围堰清洗废水一并委托污水处理厂清运处置。

2)化料间废液的洗消

化料间有应急沟,应急沟内的氯酸钠委托污水处理厂清运处置,应急沟清洗废水一并委托污水处理厂清运处置。

3)二氧化氯的洗消

当企业发生二氧化氯大量泄漏时,可采用强制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洗消方法。采用强制机械通风洗消时,首先确定合理的排出方向,确保排出的有毒气体不会因风向的影响而重新进入泄漏区域,并且采用的通风设备必须防腐、防爆。

7.6应急终止

7.6.1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并经应急指挥部确认并达成共识;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7.6.2应急终止程序

应急响应终止按照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执行。

(1)应急处置组组长将事故处置情况实时汇报给应急指挥办公室,由应急指挥办公室汇总整理后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

2)公司应急指挥部收到上报信息后,与现场指挥长进行确认,并及时上报总指挥;

3)总指挥根据实际情况批准应急终止;

4)公司应急指挥部将应急终止的信息反馈到现场应急指挥办公室,同时通告相关政府救援部门,现场应急办公室通知各应急处置小组;

5)应急状态终止后,公司应急指挥部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和事故影响评价工作。

7.7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抢险救援行动完成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现场指挥部要组织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制定恢复生产、生活计划并组织实施。

1)各应急处置小组依次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理情况,以及现场当前状态,包括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失情况、环境污染情况等,应急指挥部根据情况确认;

2)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保护现场,组织事故调查取证;

3)经应急指挥部决定,并报告上级相应负责部门,将疏散到周边村庄的人员撤回;

4)经应急指挥部决定,应急指挥部通知撤离人员返回各自岗位;

5)组织好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处理好善后工作;

6)对现场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的设施、设备进行洗消清洁;

7)全面检查、维修生产设施设备,清点救援物资消耗,并及时补充应急设备、设施和仪器;

8)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行动全过程进行评估,分析预案是否科学、有效,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队伍设置是否合理,应急响应和处置程序、方案制定执行是否科学、实用、到位,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是否满足需要等;

9)编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必要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10)在事件影响范围内进行后续环境质量监测,用以对突发环境事件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后续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对环境损害进行评估,根据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意见和要求采取修复措施。


8后期处置

8.1善后处置、现场恢复原则

1)由于在后期处置、恢复现场的过程中仍存在潜在的危险,要进行充分的危险点分析,做好安全预防措施;

2)要制定好现场恢复的程序,做好现场记录和有关样本提取,为事件调查和分析提供依据;

3)后期处置、恢复阶段内容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恢复通道、拆除临时安全措施、标志及遮栏等;

4)做好伤员的安置与治疗工作。

8.2事故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司事故调查管理标准》等有关法规、文件要求以及事件分级,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或自主进行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

2)事件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地查清突发环境事件原因、发生过程、人员伤亡情况、事件责任等,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提出防范措施和事件责任处理意见;

3)公司在进行现场应急的同时,应急办公室就要抓紧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全面收集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必要时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对于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请求公安司法部门介入和参与调查取证工作

4)现场应急处理工作告一段落后,由应急指挥部根据调查取证情况,依据相关制度,拟定追究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意见,报总指挥审批,对于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突发环境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指挥部认真分析总结事故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根据调查所获得数据,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填写突发环境应急信息登记表,以书面形式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最终形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结束后,公司有关部门组织对使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处置过程进行全面地总结、评价,找出不足并明确改进方向,及时对应急预案的不足予以修订。

8.3保险理赔和善后处置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6.2条款要求,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云南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依法办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责任险及其他险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公司及时通报相关承保的保险公司开展理赔工作,保险公司获悉突发环境事件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足额支付参保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各相关保险公司应及时定损理赔。在此过程中,公司允许保险公司对环境事件现场进行勘查,配合保险公司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过后做好受伤人员的安置工作,对全体员工做好精神安抚工作,受伤严重人员继续治疗,及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相关保险赔偿事宜,以保证企业人心稳定,快速投入正常生产。


9保障措施

9.1通信与信息保障

1)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的联系方式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电话保证24小时畅通;

2)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等通信手段,保证各有关部门的通讯联系畅通;

3)应急指挥部负责建立、维护、更新有关应急救援机构(外部社会救援机构)的通信联系数据库,负责建设、维护、更新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相关保障系统;

4)若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通信中断,应急指挥部立刻组织将公司内部对讲机发放到各相关部门和事故现场指挥;

5)节假日必须安排人员值班,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确保应急时能够统一调动有关人员、物资迅速到位。

9.2应急队伍保障

1)应急指挥部负责利用公司的全部人力资源,规划、组建应急队伍并组织实施演练,形成一支熟练操作本企业应急器材、能迅速处置本企业事件应急的兼职应急队伍;

2)各部门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总指挥的命令,所有参加抢险救援的人员必须积极主动,不得推诿扯皮;服从指挥,杜绝盲从蛮干;

3)各部门负责人如有变动,由接替人履行职责。

9.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各部门根据自己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制定本部门救灾物资选购、储存、调拨体系和方案;

2)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对各类物资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3)建立与当地政府及友邻单位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备公司物资短缺时,可迅速调入;

4)应急救援物资的调用由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事故时由物资供应组负责组织应急抢险物资的调拨和紧急供应。

9.4经费保障

1)财务部门要做好应急救援费用计划,保证应急管理经费和应急资金的足额配置,专款专用;

2)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财务部应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确保应急资金及时拨付;

3)合理使用应急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4)每年对应急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

9.5其他保障

1)各部门根据自身应急救援业务需求,采取平战结合的原则,配备现场救援与抢险的装备和器材,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用制度,保障各种相关灾害事件的抢险和救援;

2)为保证应急抢险工作的顺利实施,公司应随时配备足够数量的运输车辆、工程车辆等交通工具;

3)执行现场应急救援的人员应根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情况进行分工、明确重点警戒目标区的划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4)公司准备必要的医疗救护设施、药品等,并与蒙自市医院沟通协调,承担必要的应急医疗保障;

5)做好员工的疏散工作,必要时请求公安部门支持;

6)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时,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人员疏散、道路管制等工作。


10培训与演练

10.1培训

10.1.1培训内容

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应急管理人员和处置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基本应急技能、自救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采取内培和邀请相关专家外培的方式开展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上课、事件讲座、广播、以及利用厂内黑板报和墙报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培训内容为:

1)厂级、部门级(应急管理人员、处置人员):学习掌握班组级培训的内容;学习、掌握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事件发生时如何启动厂应急救援预案程序;如何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如何采取各类响应措施,组织人员疏散、撤离,掌握事件现场的警戒、隔离以及洗消方法;针对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件,避免事件失控和扩大化。

2)班组级(事件源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和避免事件扩大化;掌握防护装备、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自救安全防护知识、现场紧急救护方法。

10.1.2培训的要求

针对性:针对可能的环境事件情景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的人员讲授不同的内容。

周期性:一般至少一年进行一次。

定期性:定期进行技能培训;

真实性:尽量贴近实际应急活动。

10.1.3外部宣传

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每年进行一次厂区和周边人员的宣传活动,主要内容为:

1)企业使用的危险废物的特性、健康危害、防护知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突发事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等;

2)人员转移、疏散的原则以及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对因事件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人员伤害的处理方法。

10.2应急演练

10.2.1演练的目的

应急演练的目的是评估应急预案的各部分或整体是否能有效的付诸行动,验证应急预案应急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废物事件的适应性,找出应急准备工作中需要改善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信渠道及应急人员的协同性,确保所有应急组织都熟悉并能够履行他们的职责,找出需要改善的潜在问题,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以提高应急组织指挥、通讯保障、协同配合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加全员应急处置能力。内容涉及应急响应和预案的有效性、符合性。

10.2.2演练的方式

1)演练方式

为防范企业经营和生产事件的发生扩大,企业都非常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完善和实战演练。厂应急管理组每年进行1次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强化员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救援队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应急演练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演练、单项演练和现场演练:

1)综合演练,是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2)单项演练,是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3)现场演练,是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设定事件情景,依据应急预案面模拟开展的演练活动。

2)演练过程

开展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

1)演练的准备

成立一个演练策划小组是厂区内应急演练的有效方法,它是演练的领导机构,是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指挥部门,对演练实施全面控制,并邀请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门、环保局有关人员和专家参加评估。

1编制演练方案。由演练策划小组确定演练目的、原则、规模、参演的部门;确定演练的性质和方法,选定演练事件与地点,规定演练的时间尺度和公众参与程度;确定实施计划、设计事件情景与处置方案。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演练情景尽可能真实,并考虑应急设备故障问题,以检测备用系统。

2制定演练现场规则。演练现场规则是指确保演练安全而制定的对有关演练和演练控制、参与人员职责、实际紧急事件、法规符合性等事项的规定或要求。

2)应急演练实施

应急演练实施阶段是指从宣布初始事件到演练结束的整个过程。演练过程中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应尽可能按照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响应要求进行演示,由参演组织和人员根据自己关于最佳解决办法的理解,对事件作出响应行动。

3)应急演练总结

邀请地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门、环保局有关人员和专家参加演练,结束后,请专家进行总结和讲评,以检验演练是否达到演练目标、应急准备水平及是否需要改进。策划小组在演练结束期限内,根据在演练过程中收集和整理资料,做好演练记录,编写演练报告。

10.3记录与考核

预案演练要全过程记录,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及其组织过程做出客观评价,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所有应急演练活动都应进行演练评估。

在演练结束后,要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演练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11奖惩

11.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奖励机制

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应急处置小组和个人,由公司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奖励。

在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个人:

1)及时发现和报告环境事故者;

2)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任务,表现突出的;

3)对防止或处置突发环境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4)发现安全隐患和提出解决办法者;

5)在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过程中提出重要有益建议,使得应急实施效果显著的个人;

6)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部门:

1)要求时间年限内未发生环境安全事故;

2)突发事件中处理、处置得当等。

11.2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本预案适用范围的部门或者个人,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造成的后果,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职责,而引发环境事故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故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故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阻碍环境应急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中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8)有其他对环境事故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12预案的制定与修订

12.1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由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制定。根据环境保护部文件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201518日)中预案制定的内容如下:

(1)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明确编制组组长和组员的组成、工作任务、编制计划和经费预算。

(2)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汇入应急资源调查。环境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各类事故演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是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应急资源调查包括但不限于:调查企业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3)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要求,合理选择类别,确定内容,重点说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需要采取的处置措施、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通报的内容与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与方式,以及与政府预案的衔接方式,形成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征求员工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代表的意见。

4)评审和演练环境应急预案。企业组织专家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开展演练进行检验。评审专家一般应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人员、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人员等。

5)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经企业有关会议审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第十一条企业根据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的培训、宣传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启动环境应急预案。

12.2应急预案的备案

根据环境保护部文件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201518日)中备案内容如下: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签署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蒙自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属首次备案,现场办理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2)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3)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4)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5)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12.3预案的修订

水厂不断完善资料管理工作,建立环保设备运行管理台账、固体废物管理台账,按照要求对环境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修订每三年进行一次,以实现可持续改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及时进行修订:

1)由于组织机构改革引起的变化,需对应急组织、管理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订;

2)生产工艺和技术、风险源发生变化,应急设备的更新、报废等情况出现,随时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

3)根据原辅材料、中间体、工艺流程等的变更进行修订;

4)周围环境或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

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发生变化;

6)通过预案演练及演练评估发现不符合项的;

7)各级主管部门检查认为需要修订的。

原则上,预案修订程序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简化。如发生风险等级下调的甚至可以简化预案编制内容。但如果行业出台相关的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必须按照指南要求重修修订,特别是涉及应急组织结构、环境风险状况、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响应分级标准等重要内容的,修订工作参照相关行业指南规定程序组织进行。

12.4应急预案的发放

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的应急预案经过领导层审核通过后,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发布。

1)应急救援指挥部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统一管理,对所有内容都有了解、掌握的权力。

2)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建立应急预案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的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得到的应急预案为最新状态。

12.5预案的发布、实施

本预案由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施行。正式实施后,均应严格遵守执行。

12.6免责申明

本预案在编制过程中,由于相关法规、标准以及编制当时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时效性,所有措施、要求都有调整的可能,需要及时进行修订。本预案此文件只限本单位使用,解释权归应急救援指挥部。


13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预案批准发布后,公司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和任务分工,建立职工应急意识;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将应急管理工作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4附则 术语和定义

突发环境事件: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环境风险: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环境风险源:指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简称为风险物质

环境风险单元: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风险物质的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

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公司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环境保护目标: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应急救援: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风险物质的临界量:指根据物质毒性、环境危害性以及易扩散特性,对某种或某类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恢复:指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环境风险受体: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

分类: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类别。

分级: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

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练。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5附件

附件1 内部应急人员通讯录(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附件2 外部联系电话

附件3 应急物资一览表

附件4 应急响应程序

附图1 厂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 厂区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3 企业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示意图

附图4 风险源位置图

附图5 疏散及救援线路图

 


附件1 内部应急人员通讯录(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组织结构

应急岗位

姓名

联系电话

应急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李  军

13508735950

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应急抢救预案,应急时启动和解除应急救援令。指挥应急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协助调用本厂范围内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向环保部门报告和向相关单位通报紧急事故情况。组织调查或配合环保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生产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组织预案的演练,总结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副总指挥

佴亚旭

13608734877

协助总指挥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协调工作。

郑  琳

13887327909

现场指挥

李彬超

13408955566

执行国家相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平时生产过程中收集有关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变化情况信息。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救援指令。确定各救援小组职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各救援小组人员组成,保证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组织公司的预案的学习、演练、改进,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分组内、外信息的接收处理,向有关新闻机构发布事故及救援信息,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

杨  波

13629673362

应急办公室

组长

夏丽红

13577320294

处理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中心的日常工作。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组织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负责配置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物资,并组织对这些设备、设施、物资的检查。负责随时补充、完善、更新公司内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应急救援专家的通讯联系方式,并建立相应的工作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分析事故事态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分析,为现场指挥提供应急处置方案,并通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提出启动公司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的建议。应急响应时,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参与组织、指导、协调应急响应的有关工作。应急终止后,对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措施、物资准备等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对预案进行评审修订。积极配合、参与事故的调查,及时落实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组员

张玹溪

15877975601

医疗救护队

组长

许凌飞

13988040817

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事故发生地各大医院一切救护车辆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全力抢救伤员。协调医院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工作,及时救治受伤人员;协调州内血站、防疫部门做好受伤人员的供血和防疫工作。调集救护工作需要的各种医疗设备、药品,全面保障伤员救治工作顺畅开展。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本着就近的原则,将伤员迅速送至就近的医院,重伤员应在最近的医院实施抢救,轻伤员可以安置在稍远医院治疗。

组员

明  灿

13988069722

罗  帅

15087397637

姚星宇

13368730736

应急救援队

组长

范峻峰

13628739660

服从现场指挥的安排,按照应急原则和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熟悉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物料,掌握应急救援措施。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转移人员,抢修设备,转移物资。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处理事故现场,恢复现场秩序。

组员

康  海

13408901465

杨家生

13988029199

环境保护队

组长

康  燕

13887368718

定期监控环境风险源、应急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事件发生时及时到场,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事件危害性及危害程度,及时报告办公室。提出污染处置方案,确定事件污染范围,配合专业部门对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组员

杨锐兵

13808775347

物资保障队

组长

巨培良

18687379496

负责为急救行动提供物质保证,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应急处理药品等。

组员

曹丽娟

18908736708

治安警戒队

组长

马红梅

13808775389

组织充足警力,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警戒事故现场,严禁无关人员出入,防止事故现场出现盗窃等刑事案件。疏散事故现场周围群众,维护事故现场及附近的交通秩序,指挥、调度、疏导事故现场抢险车辆,并对主要道路进行管制。保障发生事故现场消防车辆及救援车辆的畅通。

组员

余发仙

13769444276


附件2 外部联系电话

序号

单位

联系电话

1

蒙自市政府应急办

0873-3737801

2

蒙自市安监局应急办

0873-3725903

3

蒙自市环保局

0873-3645771

4

蒙自市环境监测站

0873-3809653

5

蒙自市环境监察大队

0873-3812215

6

红河州环保局

0873-3856517

7

红河州环境监测站

0873-3856725

8

红河州环境监察支队

0873-3856539

9

蒙自市公安局

0873-3713529

10

蒙自市气象局

0873-3723804

11

蒙自市卫生局

0873-3722143

12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0873-3727070

13

蒙自市人民医院

0873-3060120

14

红河州人民医院

0873-3642907

15

红河州传染病医院

0873-2658940

16

武警医院

0873-3642907

17

蒙自市红十字会医院

0873-3642907

18

蒙自市文澜镇卫生院

0873-3642779

19

落龙庄村委会

13887379470

20

小东山村村民组长

18788266866

21

消防

119

22

报警

110

23

急救

120

24

互助单位(蒙自市水库管理工程处)

18187360376


附件3 内部应急物资一览表

物质名称

数量

储存地

管理人

绝缘手套

4

低压配电室

李旭云

绝缘棒

1

低压配电室

安全帽

10

中控室2

静电鞋

3

低压配电室

防毒面具

7

消毒配电间/老厂加药间应急柜内

呼吸器

2

中控楼2楼应急柜内

防护服

4

消毒配电间应急柜内

防酸服

4

消毒配电间/老厂加药间应急柜内

洗眼池

3

硫酸储罐/加氯间/硫酸间门口

灭火器

32

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室/发电机房/消毒配电室/化验室/中控楼1楼、2楼、3

消防栓

3

中控楼侧门/蜂窝沉淀池楼梯旁/厂区道路旁

报警器

2

新老厂门卫各一个

警报器

2

中控楼/老厂值班室

应急疏散车辆

1

停车场

佴亚旭

应急照明手电筒

4

门卫、值班室、中控室

李旭云

橡胶耐酸手套

12

消毒配电间/老厂加药间

耐酸碱防护水鞋

6

消毒配电间/老厂加药间

电焊面罩

2

老厂加药间

医用口罩

1

中控楼2

医用手套

2

中控楼2

医用酒精

1

中控楼2

过氧化氢溶液

1

中控楼2

脱脂棉花、棉签

2/5

中控楼2

中号胶布

2

中控楼2

绷带

2

中控楼2

烧碱

6

硫酸储罐区、硫酸稀释设备间

 



附件【蒙自市城镇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应急预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