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便民、规范、廉洁、高效”和“公开透明、公平有序、公正规范、诚实守信”为原则,坚持“运行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交易电子化”的工作目标,创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2021年1至11月,全市共交易各类项目123个,交易金额33.19亿元。实现异地远程评标254个,政府采购云平台电子卖场入驻供应商 10569 家,上架商品685991件。
“三个聚焦”全力做好项目交易服务工作。一是聚焦服务标准和要求。全面梳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行制度,整理编印《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资料汇编》,制定完善《专家抽取室管理制度》、《开标室管理制度》、《信息发布审核管理制度》、《服务承诺》等14项制度管理措施,构建标前主动对接、标中精细服务、标后跟进回访全方位立体式的交易服务体系。二是聚焦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努力打造一支大局意识强、廉洁自律强的服务队伍。进一步加强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探讨招标及采购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三是聚焦服务重点和难点。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持续破解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重难点问题。第一,推行“不见面开标”,提高服务质效。以便捷性为基点,在电子化基础上施行无纸化交易,2020年7月在全州13个县市中第一家开展远程在线开标,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评标不用纸”。第二,深化政银合作,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州首家推出“电子保函闪电开”惠企政策,以电子保函、电子保单等非现金形式缴纳投标保证金,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占用问题,降低招投标活动交易成本,提升市场主体活力。第三,梳理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项目受理、时间场地预约、招标公告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公示等5个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发布“最多跑一次”和“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最大限度优化交易流程,精简手续,压减办事环节及资料,缩短办事时限,为各方交易主体提供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以“四个到位”不断规范交易环境。一是机制保障到位。制定了蒙自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集发改、财政、住建等18家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蒙自市贯彻落实红河州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协同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蒙自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1版)》、《蒙自市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管理办法》《蒙自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实施细则》等制度规定,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向纵深发展。二是业务整合到位。按照“应进必进、平台之外无交易”的目标,将工程建设类、政府采购类、资源资产类土地使用权交易、国有产权、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开展的涉诉、抵债或罚没资产处置类项目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三是流程规范到位。严格按照全州统一的规则流程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执行业务操作。在“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基础上实现网上预约场地、网上上传招投标资料和电子开标、远程在线开标、电子评标、远程异地评标及评标专家在线抽取、交易保证金线上集中收退、交易过程在线全程留痕监督。有力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阳光透明、规范高效。目前,工程、政府采购类项目均实现100%电子化运行,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已常态化开展。四是监督管理到位。第一,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制定工作风险防控措施,构建了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交易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确保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开展“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有效保障了各类交易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阳光交易。第二,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制定《蒙自市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管理办法》《蒙自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交易环境。第三,加强协调监管。制定印发《蒙自市贯彻落实红河州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协同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建立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公共资源交易协同监管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联动执法工作,完善投诉举报接件、转办、反馈工作机制和问题线索联动处理机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公开、透明、阳光、高效。(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