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村集体经济发展,蒙自市人大代表杨雪莲感慨万千,正是她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有想法、有闯劲、有干劲、有成绩的新时代代表履职答卷。从2022年的一片荒土,到如今的春色满园,从2020年首次种植香椿的60亩,到2023年10月扩面达到300亩预产5万斤,杨雪莲带领全村群众种植香椿,建成酱菜加工厂;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椿色秋香农耕文化体验园,逐渐形成了种植技术成熟、带头示范、扩面增产、引领致富的发展格局,但她做的远不止这些……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强”起来:严格开展“三会一课”等;大力倡导树立省委“十种鲜明导向”,并围绕“十种鲜明导向”结合本乡“发展四问”开展讨论,共话发展、共谋思路。
推进党建引领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吸引6名回乡干部参加家乡建设,回乡干部引进白参菌种植技术及加工厂,盘活路租白村闲置地块,为当地7户村民增加收入20余万元,成为全乡典型案例。
坚持人大代表带头:坚持人大代表带头,深入农户家中,开展“送学上门”“送政策上门”等活动,把各类惠民措施落实到村、落实到户。
谋产业既是“谋眼前”更是“谋未来”,杨雪莲表示,“坚持产业为先,以实打实的举措,才能推进产业大发展、快发展、见成效。”
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本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等自然优势,提出必须由村党总支领办成立专业合作社,让广大群众“抱团取暖”,才能增收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代表、党员等11户村民成立蒙自市霖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思涵小灶”酱菜加工厂并投产销售,引进种植香椿、木姜子,小米辣等作物并进行深加工,产品已获全国“绿色有机认证”品牌,畅销省内外。期间,积极探索产品销售新路径,发展“直播带货”模式。截至目前,香椿种植、加工、销售的基本产业链条已形成,全村香椿种植面积达500亩,育苗10亩,香椿苗已销售至金平、普洱等地;酱菜产品销售达53560瓶,创收53.5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带动180户农户增收90余万元。
以党建为引领,融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头盘活闲置土地,流转村内困难户、建档立卡户等16户160亩因没有劳动力而荒废多年的土地,谋划以农业为基础,以农耕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的椿色秋香农耕文化体验园项目。在今年油菜花开的3月-4月中旬,创收超8万余元。自营业以来,带动劳动力800人次。
在助农增收的路上,她不忘将“文明乡风”吹拂在绿水青山间。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乡村:聚焦人居环境整治重难点,常态化实施“清洁村庄周五大扫除”活动,通过“人大代表带头干”带动“人民群众跟着干”,集中力量,协同攻坚。
传承乡村特色文化,为乡村文艺铸魂:带头组建了3支共40余人的群众文艺队伍,文艺队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政策、非遗文化、正能量带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