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期路白乡 “五举措”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12 浏览次数:

近年来,期路白苗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突出政治统领、思想引领、组织带领,以实际行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强化政治统领树牢民族团结“风向标”。坚持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把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摆在乡村振兴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各项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责任部门+党支部”职责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融入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夜间课堂”、主题党日、党纪学习教育等活动,开展理论政策宣讲,讲好期路白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引起共鸣,促进民族文化共融,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突出地域特色编绘民族团结“同心圆”。将打造民族团结示范点列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部署示范点打造工作,对全乡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深入分析班子建设、乡村旅游、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等各方面综合情况,做到精心选点。现有的三个示范点位各具特色,共绘和谐画卷。龙泉社区共安置五里冲水库周边10个村子的各民族搬迁群众365户1660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的一次重要蒙自实践。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南部空军蓝天希望小学持续获驻蒙空军某部队帮扶、援助,是蒙自市文明校园,红河州文明校园、红河州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是军民鱼水情深的有力见证和双向奔赴。杨增新故居不仅是蒙自地方人文历史的见证,也是展现我国广阔疆域由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实物例证。展现了期路白乡地域特色与民族团结的深度融合,编绘出一幅幅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加强文化聚力激活民族团结“红细胞”。以文化引领为抓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组建文艺队伍参加2024年春节“龙行蒙自·春节游演活动”,成功举办了期路白苗族乡花山节,端午节农耕文化体验等系列文旅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有品牌、有阵地、有载体。深入挖掘申报苗族芦笙、传统苗绣等非遗传承人,组建少儿苗族芦笙队,确保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深化产业赋能铺设民族团结“快车道”。始终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第一要务。立足全乡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打好“特色产业牌”为发展思路,发展好冬季枇杷、金边玫瑰、脐橙、沃柑、人参果、中药材、少数民族刺绣等优势产业,培育枇杷、金边玫瑰种植基地,农产品深加工车间,电商直播产业等二三产链条不断补齐,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以点带面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提升服务水平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立“综治中心”并实体化运行,配备综治专职工作人员、本地区民族工作者、村宗教干事,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围绕居民群众“邻里纠纷、土地纠纷、民事调解、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助残助老、关爱留守儿童”等7类问题,服务群众1000余人,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推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提高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行“3+3+1”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探索出一条新时代社会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实现“琐事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

下一步,期路白苗族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工作,绘就人民富、生态好、村落美、经济强的民族团结多彩画卷,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